劉俠妹
【關鍵詞】 幼兒園;環境;創設;游戲;開展;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118—01
環境與幼兒的游戲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創設的良好環境能有效地提高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下面筆者通過自己日常工作所累積的經驗和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民主化環境中誘發幼兒自主游戲
1. 使用平等的語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常用討論和商量的口吻與他們對話。如經常說“能不能?”“讓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樣呢?”等等,讓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這樣他們就敢于與老師交流、提問,可為下次活動打好基礎。如,在主題活動“三只熊”中,幼兒對大、中、小物體配對有疑議,以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認為現實生活中不一定大的人(物)就配對大的,小的人(物)要配對小的。在多次的討論后,我肯定了幼兒的回答,并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2. 把握介入的時機。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幼兒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穿梭于不同的區角間,幼兒的活動往往因教師的問話而中斷,使教師行為無法與幼兒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為此,我們建議教師先聽聽幼兒在說什么,然后再決定對幼兒說什么話。通過傾聽幼兒的對話,教師了解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點,把握了幼兒活動中的矛盾,并從幼兒現有矛盾入手,然后再提出問題,推動幼兒活動向預定目標進展。
3. 拓展幼兒的問題意識。幼兒探索世界的活動往往是由問題引起的,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又常常與周圍的環境、材料密切相關。教師可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提出新的問題,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找尋答案;不斷地深化、拓展問題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發問、在情境中釋疑,然后達到拓展幼兒問題意識的目的。如,在游戲中幼兒問:“如何能將彩泥壓成扁圓形?”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答案,只是告訴幼兒可以從周圍選圓形的東西試試看。在試過后幼兒興奮地告訴我,各種小圓蓋可以壓出扁圓,并且還發現隨著瓶蓋大小形狀的變化,壓出的彩泥大小形狀也各不相同;接著幼兒又引發出“如何將壓好的圓從瓶蓋中取出來”的新一輪問題討論。
二、在調整環境設置中啟發幼兒深入游戲
1.根據幼兒的需要,及時調整環境。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教師,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發展。教師在環境創設中要發動各方面的作用,使大家都關注環境的創設,讓環境真正地會“說話”。
2.根據幼兒的關注點,及時更換環境。環境是幼兒探索活動的有力支撐,是幼兒探索活動的“無形老師”。所以,在幼兒自由、自主探索時,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及時創設和利用環境,提供相關材料,注重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引發幼兒生成問題,支持幼兒探索問題的行為,從而提高幼兒生成問題的能力。
3.根據活動的發展,及時增添材料。環境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使幼兒處于積極的探究狀態,他們在各種嘗試中使用材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各種材料的使用中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如,在開展“小花園”的主題活動時,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了益智類游戲“花籃”。在操作中有的幼兒就“春天的花”生成許多問題:“春天有迎春花、梨花、桃花、李子花,還有什么花?”對于幼兒的種種疑問,教師可本著鼓勵的策略,靈活調整原有計劃,追隨幼兒思維,投放幼兒感興趣的花。不久之后教室的“小花園”中就會貼滿幼兒拿來的照片、圖片、回言條等,這使幼兒生成的問題得以更深入地挖掘。
三、開辟多種渠道,啟發、鼓勵和引導幼兒探究游戲
家長資源是幼兒園不能替代的,更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在教育活動中,需要各方面綜合全面的知識,而靠教師一個人或是兩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很系統很深入地開展的。很多幼兒在“小問號”欄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可能也難以搜尋到。而家長利用空余時間和孩子一起收集,或是將家長了解的知識記錄下來則可以滿足很多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在“蘋果和橘子”的主題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進一步觀察、操作,我們讓家長采用部分變換的方法,把水果蔬菜做成各種娃娃和水果幼兒園,使材料增添了新鮮感和可操作性;還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賞、制作水果娃娃、籮卜船、黃瓜鱷魚、土豆刺猬等。這些形象可愛的造型牢牢吸引了幼兒的目光。在家長、幼兒、教師三者共同的參與中,大家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相關材料、制作玩具,更促進了親子關系的發展。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