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郭大勇 左 瑋
將開行“應急貸款”品種運用到國際業務中的可能性分析
馬 健 郭大勇 左 瑋
開行海外業務“投棋布子”,全球網絡初步形成之后,受商務部委托,海外工作組一直在配合完成政府協定業務的對賬工作。在賬務核對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我國對外援助的項目多為小型設備出口,數量不大,既不能成規模的帶動相關設備出口,也不能形成明顯的社會效應。開行在這項工作中僅僅是發揮了銀行賬務處理的基本職能,那些援建的項目與開行支持的項目完全沒有交集,開行作為金融機構的融資功能鮮有用武之地。
近日,商務部提出未來要多渠道擴大與開行的合作,擬在項目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通過“規劃+政府無償援助資金+銀行貸款”的混合融資模式參與境外國家的項目建設,這樣不僅可以讓政府有限的援助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且還可以協助中資銀行、企業在開發項目時提升競爭力,共同擴展海外市場。前期,開行與商務部在中白工業園區等項目上進行了試水,獲得了一些鮮活的經驗,初步驗證了這個合作方向的可行性。
商務部此舉解決了以往政府援助與銀行國際業務合作“兩張皮”的問題,兩家機構在海外擴大中國企業影響方面找到了結合點,可以通過某個項目建設形成合力,最終實現1+1>2的良好效果。隨著開行與商務部在項目方面合作的不斷加深,未來雙方的合作可以不僅僅拘泥于某個特定的項目。格魯吉亞水災事件讓我們看到未來開行與商務部可以利用政府協定、對外援助這個平臺,探討比照與國內地方政府的應急貸款模式,與有關國家提前確立應急貸款合作機制。具體構想如下:
(一)應急貸款的適用范圍
開行的應急貸款主要是用于與應對突發事件直接相關的事項。對于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貸款用途主要為購置救災物資;緊急搶救、轉移和安置受災人員發生的費用;修建因災損毀的基礎設施等。對于其他突發事件,貸款用途也可解決企業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短期流動資金緊張。
應急貸款是在政府資金沒有到位或受災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之前打個時間差,短時間內實現資金到位,最大程度地滿足當地應對災害的需要。
(二)應急貸款的主要受眾是中國各級政府及部分重點企業,屬于信用貸款,是開發性金融理論中“信用可以當錢花”理念的真實體現。
(三)應急貸款的特點
1.與中長期及短期貸款相比,它第一個特點就是“機制先行,未雨綢繆”,先針對多種意外事件給某個主體做個預評審,明確主要的評審條件,然后擱置在旁邊備用。其核心是建立機制,提前評審,主動作為,防患未然,是從單純的災后應急轉變為預防性、主動性、應急性兼顧。
2.應急貸款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主要針對某些事件,而不是針對某個項目”。這些事件既包括自然災害,又包括意外事故,其著眼點就是這些事件都是真正關系民生,對此類事件的救助可以真正做到救民眾于水火,造福一方大眾,其社會效果遠遠大于一個單一項目的惠及范圍。

(一)開行的應急貸款是一個成熟的信貸產品
無論是四川的地震還是南方的凍雨,無論是長江流域的水災還是內蒙古地區的旱災,開行的應急貸款都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100%的本息回收率也說明依托政府信用的模式完全可以控制風險。所以說,應急貸款這一產品已經是非常成熟,完全具備將其復制到國際業務領域的可能性。
(二)將應急貸款運用到國際業務是開行新定位下的新作為
今年上半年,國家批復開行是一家“開發性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政策逐步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銀行,開發銀行的國際業務兼具政策性與商業性兩種屬性。當國內同業在商業項目上與開行形成激烈的競爭態勢時,利用開行特有的政策性屬性,以應急貸款為突破口,積極配合國家對外援助政策,在國際救援領域發揮獨有的作用,是開行新定位下的新作為。
(三)國力較弱的國家對國際援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已經從人力、物資援助擴展到資金援助
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曾面臨極端天氣,或者地震、海嘯之類的大的災難,給所在國民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及財產損傷。每當這種意外事件發生之時,很多國力較弱的國家都希望能獲得國際援助。在事件的初期,國際社會人員的援助,物資的援助可以解決受災人員的吃住問題,發揮的是國際人道主義作用;待受災事件進入到恢復重建的時候,諸多的災后重建工作亟需資金支持。而我國可用于無償援助的資金總量有限,遠不能滿足被救助國的需求。如果能以少量的國家無償援助為支點,撬動開行優惠利率下的應急貸款,勢必可以放大中國積極承擔大國國際責任的良好社會效應。
(四)應急貸款是貫徹“正向規劃”理念而做的一種頂層設計
無論是開行一直在倡導的“國際規劃合作”,還是商務部與各國政府簽訂的“對外援助合作”,都是一種頂層設計,提前協商好雙方擬合作的領域、項目、模式。各國政府對開行及商務部的這種“正向規劃”理念已經有一定的接受基礎。應急貸款不過是利用原來的規劃平臺,補充對應急事件的及時救助,明確一種新的業務產品。
(五)應急貸款相當于一種選擇權
應急貸款利率較為優惠、期限較短,額度與某國的財政實力密切相關,總量總體可控,最為重要的是,應急貸款更像是給某個主體提供了一種未來申請貸款的選擇權。綜合前面幾點,應急貸款不會對某國的財政形成明顯的壓力。
(一)借船出海,充分利用好商務部與各國簽訂對外援助的合作平臺
開行在推行國際規劃合作過程中曾因主體地位不對等,而得不到對方國家的積極回應。而商務部與各國政府簽署的對外援助協議主體是兩國政府或政府部門,主體對等,話語權強,頂層設計時將中國政府對外援助的內容從“人員援助+物資援助”擴展到“人員援助+物資援助+無償資金援助+銀行優惠的應急貸款”,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國政府對外援助的手段,增強對外援助能力。
(二)提前明確主體,及早完成相關審批
鑒于應急貸款主要用于應急事件發生時對受災民眾的救助,是在政府資金還沒到位之前的一種資金補充機制,背靠的是某國的財政擔保,因此這一貸款產品的承貸主體需由政府提前予以明確,在獲得開行正式承諾后,負責完成該國法律要求的相關審批手續。比如向議會提出申請,提前授權該主體在設定額度內,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可以立即啟動主權擔保,以獲得開發銀行應急貸款,并且配套一定比例的商務部援外合作資金。
(三)由點到面、分步推進、突出重點、有序開展
將應急貸款應用到國際業務中,要避免一哄而上,無序開展。為準確把握這一貸款產品實際的使用效果,正確評估它的經濟賬與政治賬,建議由點到面,配合“一帶一路”政策,分步驟推進。
首先,可以在上合銀聯體國家中開展。這些國家熟知開發性金融理念及合作模式,且國力偏弱,遇到突發災害時比較依賴國際社會的救助。中國作為這個組織內的一個大國,有義務也有能力提供這種救助。
其次,可以選擇“一帶一路”64個國家中與中國外交關系友好,政治經濟合作基礎深厚的國家開展應急貸款業務;
再者,選擇已經與開行簽訂國際規劃合作協議的國家;
最后,擴大普及面,至少確保每個工作組都能針對轄內國別制定1-2個應急貸款預案。
可見,應急貸款作為開行一種成熟的貸款產品,完全具備復制到國際業務領域的可能性。這不僅是商務部做實與開行合作,以政府少量無償援助資金,撬動銀行優惠貸款,滿足受災國對資金原則的訴求,形成“四兩撥千斤”的良好社會效果的需要,也是開行增強國際業務服務手段,不斷提升海外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同時,根據國務院今年上半年對開行的新定位,作為我國唯一的一家開發性金融機構,通過應用應急貸款這一業務產品,可以全面反映開行的經營理念,展示開行在配合高訪、拓展海外業務中,不僅可以支持資源類、能源類項目,而且還能通過應急貸款,積極參與所在國災害救助,恢復重建等恵及民生的工作,體現開行在新定位下的新責任、新擔當、新作為。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