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 有序發展 協會要發揮監督服務作用
施仲衡院士在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

包敘定會長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在2014年的工作做了很好、很全面的報告,我感覺很重要的一點是協會在推動創新機制、創新驅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這些工作是在包會長直接參與下推動的。比如,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CBTC信號系統核心技術研發出來后,推廣遇到很多困難,協會為此專門召開研討會,對于CBTC技術的市場推廣進行宣傳。再比如,重慶的跨座式單軌系統做得很好,不過也面臨推廣困難的問題。對此,包會長親自組織推廣。
我認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成立三年以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組織的建設,這是開展工作的基礎。協會相繼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和六個專業委員會,夯實了工作基礎。畢竟任何工作的開展,組織要不落實,就沒有辦法推進。專家委員會的各個專業組、專業委員會都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協會專家委員會有80位專家,劃分為6個專業組,分布在幾十個城市,實際上就是發揮協會與各個城市、各個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這就是李克強總理在協會成立之初作批示時提到的真正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意義所在。
協會沒成立時,業內專家意見建議很多,各方面都有,只不過意見怎么反映上去,意見采納以后如何落實,沒有機構具體負責。協會成立以后,通過80位專家能把各方面意見反映到協會,協會給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包會長提到了2015年協會重點工作,我認為重點工作實際上是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而重點工作是什么,一是監督,一是服務,這是給協會提出來的任務。
國家發改委提出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的八字方針:量力而行、有序發展。就量力而行來說,我認為以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城市從經濟上衡量有能力加快發展,尤其是在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時期,很多城市希望能快點建成城市軌道交通,老百姓也希望能加快地鐵建設,因為地鐵運量大、速度快、效率高。不過,加快建設應該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指示,量力而行,量力而行不僅僅是經濟上有實力,而是要考量包括規劃、設計、管理、運營等多方面的力量,是否可以做到加快建設。
最近我聽說有些城市要加快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每年建設四五十公里。對于有沒有這個可能,我們要很好地研究,有沒有力量一年建成這么多線路,建成以后有沒有力量很好地運營、管理。這就需要有合理、完善的建設規劃。
我覺得,在規劃的各個層面都值得很好地研究。有些地方建設了以后沒有客流,有些客流量較大的地方卻沒有很好地建設,這就形成了矛盾。再比如,與上層城市規劃的銜接問題,城市整體規劃是不是定了,定了就可以定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城市整體規劃沒有做好,怎么定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呢?
所以,我認為國家發改委提的很好,就是統籌銜接,即各個交通方式之間要做好銜接工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好以后,如果和地面公交沒有很好銜接,和其他交通工具也沒有很好地銜接,老百姓出行還是不方便。比如,北京有些小區里的老百姓去坐地鐵,要跑很遠,不方便。最近北京市交通委正在研究綜合交通規劃,利用微循環,準備發展小區到地鐵的交通工具,實現地面交通為地鐵送客流使得城市軌道交通真正發揮出骨干作用。
現實中有些地方的公交和地鐵沒有很好地配合,現在提出統籌銜接是非常好的提法,我們以后怎么在各個城市城市軌道交通和地面交通之間做到統籌銜接,就應該在規劃期間考慮好,才能很好地統籌銜接起來。也就是說,在做規劃時就應該綜合考慮,特別是上層規劃定了以后,才可以考慮制定綜合交通規劃,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如果上兩層規劃沒定,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就會出很多問題。比如北京地鐵5號線,當初城市規劃里沒考慮天通苑的因素,結果天通苑小區形成了幾十萬人的客流,以至于5號線要限流。所以,上層規劃沒有定以前,就要制定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是有問題的。遺憾的是,現在不少城市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量力而行對城軌人才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情況來說,城軌行業專業人才的培訓非常迫切,城軌人才缺得非常厲害。協會在這方面需要開展工作予以推動。專家委員會有很多工作,各個組都需要好好地研究,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等,要進行綜合考慮,專業委員會也要做好配合工作。量力而行、有序發展,就是建設有時序,時序是依據城市發展的需要。
再就是法治問題,現在很重要。包會長剛才提出來的招投標工作是有法可依的,關鍵在于怎么樣進行監督、實施,協會專家委員會有經濟法律專家組,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下一步應該很好地研究。
現在行業內有很多法規,怎么落實法規,協會有監督的作用。所以我感覺專家委員會、專業委員會的組織落實后,才能很好地發揮協會作用。
現在我們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走出去。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擁有這么大的技術力量,重慶跨座式單軌已經邁出走出去的步伐。我們還要考慮把國外的先進經驗引進來,把國內好的經驗推廣出去。
今年我85歲了,我感覺還應該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繼續服務,謝謝大家。
(根據講話錄音整理,本刊記者擬定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