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 王晶 楊彥柱

目前我國稅收比重來看,個人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依然偏低。2014年為7.1%,與發達國家40%~50%有著較大的差距。作為一個不可低估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稅種,其對國家的財政收入的貢獻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稅制的同時減輕納稅人稅負增加收入,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以此為背景展開討論,具體介紹了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以及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思路及案例分析。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有利于納稅人納稅意識的增強,激勵其充實相關稅法知識。納稅人通過合法或者不違法的手段掌握一定的避稅、節稅技巧進行納稅籌劃。這種形式有利于促使納稅人自發地學習相關稅收政策、法規,提高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增強納稅意識。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有利于減輕納稅人稅負增加收入。在理解相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選擇有利于納稅人的納稅籌劃方案方案,最終減少納稅人現金凈流出,增加納稅人的凈收入。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本國法律所允許的范圍之內通過對自己的經濟活動的安排收入的轉換來減輕或者避免自己納稅義務的行為,它包括節稅和避稅。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可以通過主體選擇和客體選擇兩種達到節稅和避稅的效果。主體選擇的納稅籌劃方式就是指通過對籌劃主體自身類別的選擇達到減輕籌劃主體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目的的一種納稅籌劃方式。即利用我國個人所得稅對不同納稅主體采取不同稅收政策這一特點,靈活運用達到納稅籌劃的目的??腕w選擇的納稅籌劃是指通過對籌劃客體進行選擇最終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客體實際上就是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主體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所要面對的對象。具體的說就是在對我國個人所得稅法關于稅基和稅率以及稅收優惠政策三個方面的規定熟練掌握的基礎之上,靈活運用達到納稅籌劃的目的。
轉換納稅人身份。根據規定,不同身份的納稅人其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辦法不相同,居民納稅人負無限納稅義務,而非居民納稅人負有限納稅義務。納稅人可以根據稅法對不同身份納稅個體征稅不同的規定,有意識地轉換納稅人身份,使得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盡可能納稅最少收益最大。
例如北京姑娘趙某2013年嫁給一位德國人并在北京居住,2人同在北京某外資企業工作,趙某月薪6000元,同時在國外有一份兼職會計工作,月收入5000元。在加入美國國籍之前趙某每月應納稅額=(6000+5000-3500) ×20%-555=945(元)。2013年9月趙某加入美國國籍后,此時,趙某的應納稅額=(6000+5000-4800)×20%-555=685(元)。通過對身份的轉換,趙某每月可節稅260元。
關于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選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被確認為居民納稅人,應就來源于中國境內和境外的所得,向我國政府履行全面納稅義務。而非居民納稅人指被確認為非中國居民的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只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向我國政府履行有限納稅義務。
例如強森先生是一位加拿大居民,打算來我國居住一年半,本來計劃是 2012年1月1日來中國并于 2014年5月30日回到加拿大。為了避免成為中國的居民納稅人,強森先生對其行程做了一個調整,決定于 2012年2月10日來中國,于 2014年7月10日回國。這樣,雖然強森先生仍然在中國居住了一年半時間,但由于其跨越了兩個納稅年度,而且在這兩個納稅年度內均沒有居住滿一年,因此并不構成我國的居民納稅人。也就是說,強森先生可以只就來源于中國的所得納稅,從而避免了無限納稅義務。
多次發獎金代替一次發獎金減輕員工稅負。我國獎金收入是并入工資收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可以采用多次發獎金代替一次發獎金減可以輕員工稅負,因為這樣可以使稅基減小,從而減輕稅負。
例如某有限責任公司共有員工50人。2013年,公司為了激勵員工,決定給每位員工發放獎金 20000元,于2013年底與12月的工資一起發放(員工每月工資5000元)。則該公司將為每位員工代扣代繳年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12+20000×10%-105=2435(元)。如果公司將獎金分三次發放,分別在2013年11月發放2000元12月發放18000。則代扣代繳所得稅額就變為(5000-3500)×3%×11+18000★3%+(5000+2000-3500)×20%-555=1180(元)。每位員工少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2345-1180=1160(元)。
利用公益性捐贈減少“倒掛區間”。如果年終獎為18000元則應繳納540元的個人所得稅,如果年終獎為18001元則應繳納1695.1的稅款。僅僅增加1元的獎金但是凈收入卻減少,這就是所謂的“倒掛區間”。例如18 001~19 283.33和54 001~60187.50這兩個區間。
如果個人取得的年終獎在“倒掛區間”,應通過進行公益性捐贈來進行調整或者分多次分獎金的策略。如某人該月的年終獎為19 000元應納稅額1 795元,而如果此人將超過18 000元的部分,即1 000元進行公益性捐贈(滿足稅法規定),那么由于未超過應納稅所得額的30%可以全額扣除,因此只需納稅(19 000-1 000)×3%=540元,最終達到節稅的目的,凈收入增加(19000-1 000+540)-(19000-1 795)=255元。

表1 全年一次性獎金“倒掛區間”
納稅籌劃方案必須與最新的稅收政策相匹配。因為稅收政策的不斷變化要求納稅人要及時的學習了解新的稅法知識,尋求最佳的納稅籌劃方案,并且與新的稅法政策保持一致,保證其合法性。
納稅籌劃收益大于納稅籌劃成本。進行納稅籌劃一定要注意成本效應,不能盲目的進行納稅籌劃,必須遵循一定的經濟性原則,只有納稅籌劃成本低于納稅籌劃收益時才是有效的納稅籌劃,否則是沒有意義的。
納稅籌劃應注意時效性。我們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必須立足于現實,準確及時的把握好時機,要抓住最有利的時機,達到納稅籌劃收益最大化。納稅籌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已經非常謹慎,但一不小心就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那么,這就得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慎之又慎,時時刻刻要有有一個全局觀,絕不能觸犯法律高壓線。
當然,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方法還有很多,有待在實踐工作中去總結。例如,西京學院在每次捐贈的時候,未能考慮納稅籌劃問題,計算工資收入時也未扣減捐贈支出;以及個別月份工資較高時考慮納稅籌劃問題,因此實施納稅籌劃對納稅人維護自身權利,以及完善稅收法律、法規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