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姐:
你好!最近我爸媽經常吵架,而且越吵越兇,我爸把桌子上的碗和盤子全摔了,我很害怕。我爸現在每天都不高興,我媽也一直很倔,不肯給我爸一個臺階下,我爸和我媽現在可以說是分居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心里特別害怕,怕我爸和我媽再吵起來,在這次吵架的基礎上再加深不和。我爸的脾氣很不好,萬一他們再吵的話感情會損失更多。我爸現在整天都抽煙,飯也不怎么吃,我很擔心他,煙不是什么好東西,而且我爸還有胃病。我該怎么辦?
北流 小婷
小婷:
你好!由于父母間出現了一些不快,使你有了想通過自己努力去化解的心愿,這很好。我覺得你是一個很善解人意、懂事的孩子,而且遇到問題會積極想辦法。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想你可以分別與爸爸媽媽認真地去做交流,將你的想法告訴他們。比如,告訴爸爸你很心疼他,擔心他的身體,從這個角度出發去勸他。媽媽那邊也用一樣的方式去表達。之后,假如你能使全家重新坐在一起共同商討問題,就更好了。不妨開動腦筋想辦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試一試。
只要你為家庭盡了自己的責任,無論最后是怎樣的結果,都希望你坦然地接受。雖然你沒有決定權,但是父母幸福快樂一定是你的心愿吧,不過,不管家庭結構怎樣組合,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是不會改變的,如同你關心他們一樣,血脈親情永不會改變。
你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在這段時間里也請你照顧好自己,主動承擔些家務,讓爸媽放心就是對家庭最好的幫助,這也可能會成為家庭的“凝固劑”。開始行動吧,使自己先走出煩惱,快樂起來!遇到問題歡迎再來探討。
薇薇
薇薇姐:
你好!我其實也不是什么好孩子,成績還可以,班級前六名。我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朋友,她是一個很好很好的女生。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她問我戀愛是什么感覺,我說不知道,我也沒經歷過,還勸她別試,會影響學習。可她執意要試,我就說好吧。當時不太在意,就隨便問了一下下她說“如果我說我喜歡你,你接不接受”,結果她說接受,于是我們開始交往了。我們聊得挺好的,還約定以后要好好學習。
因為是網戀嘛,所以互相見不到,只能在網上聊聊天(雖然交換了照片)。后來她說越來越喜歡我了,而我自己好像也認真了。馬上要開學了,我們說上學期間不要想這件事,她說她不會想的,可我又擔心她忘記我,我問她以后還會不會喜歡我,她說會。
現在我只想知道,我該不該繼續這網戀啊?我挺害怕影響學習的。先說到這里,以后再來反映情況,請幫忙解答一下,謝謝啦!
桂平 煩惱的星
煩惱的星: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感覺你已經具備了一項男性的優秀特質——理性。因此我很高興和你做一些理性的討論。
首先想跟你分享我對大家都很關心的“早戀”的一些感受。
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情感,這些情感有很多種,有親情、友情、戀情、恩情,等等。情感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里面有很多積極的內容可以讓人的心靈得到放松、信任等美好的感受。而很多情感的體驗跟年齡有關系,比如幼兒時最愛媽媽的懷抱,上小學時最在意老師的感受,上中學時希望得到同學的支持,上大學時希望獲得異性朋友,工作后希望在社會上有成就……之所以這些不同的情感能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占主導,是跟人的心理、身體的發展分不開的。
每個階段如果出現其他階段的主導情感或需求,則被認為是不合適的,比如一個大學生還很依賴媽媽的懷抱,我們通常會認為他沒長大,同樣,一個中學或小學生談“戀愛”就會被認為是“早戀”了。
想想前者,會覺得不太可思議,那后者為什么會這么普遍“存在”呢?那樣的情感真的是“戀愛”嗎?以我和很多同學交流的經驗來看,那也許是從媒體、書籍中獲得的虛擬大于真實的體驗。當我們開始關注同伴、對他(她)產生好感的時候,如果對方是同性就可以叫友誼,但如果是異性卻會被神秘地貼上“愛情”的標簽。當然這標簽有些是別人不明就里給貼的,有些則是自己假設成文學作品中對“愛情”的解釋給貼上的。貼上之后,就變得不同了,在中學階段青少年最注重的同伴交往、朋友關系的范圍一下子就被人為地變窄了,因為只要是異性就變成了“愛情”,其實細想來,這兩種感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可怕的是,這一標簽已經成了青少年異性交往的代名詞了。
啰嗦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說的是:放下“早戀”“網戀”的包袱,和同伴自由地交流吧!因為,也許“早戀”只是一個傳說。
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