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桑 雨
打倒英語
文_桑 雨
我無意中發現了一篇描寫巴黎美食的文章,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法國人的英語很爛是真的。當法國人聽到游客開始說英語時就會立刻翻臉不認人,這種‘不友好的表現’是法國人的高傲天性所致。”
我把這句話當笑話講給法國人Thomas,一向和藹可親的Thomas突然擺出一張關公臉大叫道:“我以為中國人的覺悟至少要比美國人高些,怎么還是免不了落入這種互相貼標簽的俗套里。”說完,他充滿戲劇性地大聲嘆了口氣,同時向我投來哀怨的目光。
“但人家大概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來了而已,覺悟這種東西下班后就鎖在辦公室里了吧。”我望著這位法國少年,心想,一場有關覺悟的辯論大概是避免不了了。
“如果一個美國人去中國旅行,一開口就說一串嘰里呱啦的英語,并表現出‘你怎么連這么簡單的英語都不愿意回應,真是太驕傲啦’的態度,中國人會怎么樣?”Thomas反問道。
“中國人大概會因為自己連這么簡單的英語都聽不懂而自慚形穢吧,但我或許仍會表現得熱情好客,不會撇下國際友人不管。”說完這番話后,我自己都心虛地低下了頭。
“那作為這個場景中的法國人,我是這樣想的:盡管我聽得懂你講的每一句話,但你默認英語是唯一的語言,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學習英語,即便在英語不是官方語言的國家也必須有人能隨時隨地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你交流的態度實在是令人惋惜。我厭惡的不是他帶著口音的法語,而是他不屑于嘗試的優越感。究竟誰是高傲的一方,我保留意見。”Thomas示威般地從書包中掏出不久前我送給他的《基礎中文》,裝模作樣地看了起來。
從未到過法國的我,不敢對法國人的英語水平和高傲程度下結論,也不愿意傳播各種道聽途說的民間趣聞。只是生平遇到的法國人中,有英語好到可以在大學任教的,也有差到需要每周來上由我任教的極其業余的英文課的。總而言之,在法國之外遇到的法國人,我都自動默認為是多少帶點兒浪漫主義色彩的國際公民。
說來慚愧,母語是中文的我很享受流利的英語帶給我的便利,仿佛是在無法改變膚色、種族等自然屬性的無奈之下,靠苦練英語帶給自己某種虛假的優越感。
在學校時,我最好的朋友之一Aldo是墨西哥移民的后代。此人身在講英語的國家卻每天都不忘向我傳遞有關這門語言的負能量:“英語就是一門殖民者的語言,現在更成了現代社會文化殖民的一種手段。”而他立志擺脫英語,轉投另一門殖民語言—西班牙語的懷抱。Aldo對于英語的不滿源自其家族乃至整個墨西哥長期受到美國壓迫和歧視的血淚史。其家人在移民美國初期不斷受到各種機構的搜捕和追查,他的眾多親人都進過監獄。而當他依靠獎學金成為一名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學生時再回首往事,儼然帶著一種戰士歸鄉般的悲壯之感。
當你開始學習一門語言時,隨之而來的還有此門語言所攜帶的經濟、政治、文化信息。對這些信息我們必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然在你還沒意識到自己吃了過多的炸雞和薯條時,你的體形已然達到了在地鐵上霸占兩個座位的程度。
看美劇是包括我在內幾乎所有大學生消磨時間的方式,美其名曰學習英語,了解美國文化,但實質卻是無所事事。而到美國后,當朋友自豪地向我宣布她最喜愛的節目都是一些“本土的”“真實的”“中國人不太會看的”美國脫口秀節目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語言給我的價值觀帶來的影響。
世界各國人民學習英語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學習其他語言的目的是有很大差異的。對前者而言,學習英語事關拿文憑和找工作,是提高自己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為了在外國友人到訪我國時能更好地服務人家。對后者而言,自然也存在為了提高競爭力與進行文化交流等客觀因素,但畢竟與前者還是不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如此之多的美國人倘若會說一門外語,多半是西班牙語,因為實用;或是法語,因為好聽。而鼓吹中文已經成為美國各個學校爭相開設的課程,且美國人都排著隊要學習普通話這種新聞的人,恐怕也不過是在維護國人的自尊心罷了。
更微妙的是,之前我驚聞英語即將退出高考(后被證實為謠言),這意味著英語或許將不再占有主流科目的地位,同時意味著國人普遍不怎么流利的英語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變得更不流利。或許當英語退出“三強爭霸”后,廣大同學將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閱讀“四書五經”,將自己更充分地沉浸在中國古典文化的氣息中。
不是人人都如Aldo同學這般,對英語以及此種語言背后的強大勢力懷有深仇大恨,畢竟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人不需要學英語也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在現今社會中,單單憑借著這門語言,就能夠更自如地接觸到全世界最前沿、最全面的信息仍是英語不容置疑的絕對優勢。
如果沒有時間、精力和聰明才智去學習法語、日語、西班牙語,那多少懂些英語未嘗不是自己出門在外時少給別人添麻煩的最簡單的方法。盡管日漸富裕的國人異常享受在紐約第五大道購物時導購流利的中文,倘若導購還是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那這件事一定擠得進“我最喜聞樂見的美國趣事排行榜”以及“最值得和父老鄉親分享的美國見聞排行榜”的前三名。而大多數人此刻都會心滿意足地為虛榮心和優越感,當然還有名牌包包愉快地付錢。
但正如一位較胖的小姐和一位較瘦的小姐同時嫌棄一條緊身褲,盡管兩人給出的理由都是“這褲子挺丑”,但往往較瘦的小姐的評價能夠被接受,而較胖的小姐恐怕連緊身褲都是要給她一個白眼的。
所以,英語還是要學的,至于你愿不愿意講那是價值選擇問題。畢竟才華橫溢且不恃才傲物的人是大家都極為喜歡的,有些能力但態度不佳者也多少是能夠被忍受的,而你一無所長卻硬要讓別人去捧時,沒人理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此,在打倒英語前,英文小說還是可以看幾部的,語法習題也仍舊要做一做。不然在遇到硬要對本國問題指手畫腳的“假洋鬼子”時,你漲紅了臉,卻也無法沖上前線,這樣的場景,光是想想都將會成為此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