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
走進荷蘭皇家菲仕蘭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楊國超的辦公室,陳設簡單到了極致,透明的落地玻璃、白色的墻、懸掛于墻上的白色信息提示板,除了例行擺放的辦公用品,沒有任何多余的陳設。這種簡單到極致的采訪環境,令人產生的感覺就如同面對一杯牛奶,只專注于眼前的純粹。而與楊國超的交談,就從菲仕蘭的奶牛開始,但超出我們預想的是,由此展開的一系列有關荷蘭的傳奇故事。

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簡介
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Royal FrieslandCampina N.V.)創建于1871年,迄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是全球最大的五家乳制品公司之一,2013年全球銷售規模達114億歐元。借助荷蘭卓越的農牧業科技水平和先進的經營管理體系,皇家菲仕蘭公司生產的牛奶、配方奶、奶酪、黃油等乳制品及乳品原料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贏得了非常高的聲譽。皇家菲仕蘭公司旗下美素佳兒系列奶粉深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與青睞!
說到荷蘭,人們直接會聯想到海堤、郁金香、風車,愛好足球的人會想到荷蘭足球的“橙色軍團”,但是荷蘭的農業同樣世界聞名,荷蘭的國土面積 4.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北京市面積的2倍),全國人口1600萬(北京的常住人口約2000萬),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國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國家,在農業方面卻獨樹一幟,其農產品的出口值僅次于美國,是全球屈指可數的農業強國。
《北京CBD》:談到荷蘭的農業,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會有牧場、風車,還有奶牛,荷蘭的奶牛跟我們在內蒙古見到的中國奶牛有區別嗎?
楊國超:人們常見的黑白花奶牛就是荷蘭的荷斯坦牛,也有翻譯成菲仕蘭奶牛的,在中國規模化牧場的奶牛百分之九十多都是荷斯坦牛,所以你只要想到荷斯坦牛就會想到牛奶,因為荷蘭有幾寶,除了郁金香,風車,就是這個牛、牛奶。

人物簡介
楊國超先生,現任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先后在廣州中山大學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業,分別獲得法學學士和政治科學碩士學位。
楊國超先生在招商局集團開始其職業生涯,后在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擔任政府關系總監,之后在李錦記醬料集團擔任企業事務總監。
《北京CBD》:那荷斯坦牛究竟好在哪兒?
楊國超:第一產量高而且產量穩定,它平均單產可以到8.5噸/年;第二產的奶品質高,在荷蘭乳脂率都可達到3.5%;第三產奶生命期要長一點,通常可以產5胎到6胎。
《北京CBD》:也就是說,荷斯坦牛是在小牛分娩后才產奶,分娩次數多,產奶就多?
楊國超:對,因為奶牛也是分娩產小牛才能產奶,很多人有一種誤解,奶牛不論公母天生就會產奶,其實并不是這么回事,奶牛天生不產奶,公奶牛也不產奶。
《北京CBD》:您剛才也提到了荷斯坦牛的產奶周期長,產奶的頻率高。
楊國超:對,像這種黑白花的荷斯坦牛,它就是產奶的,你說讓它種個地,拉個犁它干不了。它生下的小牛有公牛和母牛,母牛留下,那公牛怎么辦呢?一般長到 6周以后就會把它賣給屠宰場,它的肉適合做一種頂級的牛排,小牛的牛排,那種牛排非常貴,在法國非常受歡迎。
《北京CBD》:那為了維持產量,能不能人工干預,讓荷斯坦牛生下的小牛以母牛為主呢?
楊國超:在荷蘭的話跟中國有些不一樣,中國是可以人工干預,因為現在的奶牛都是人工授精,它可以干預,所以中國的奶牛產下的小牛,99%都是母牛,但是荷蘭不允許人工干預性別。
《北京CBD》:為什么不允許干預呢?
楊國超:荷蘭講究動物福利,不允許干預,它產下來還是有一定比例的公牛,所以它就會公牛與母牛分開養,公的養到6周以后拉走,送去屠宰。
喝奶對于人們來說已經成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而奶產品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就拿常溫液態奶來說,不僅有國產的,還有國外進口的,不僅有牛奶,還有水牛奶、牦牛奶、羊奶等。對于消費者來說,喝什么樣的奶才是最好的呢?國外進口的常溫液態奶通常大包裝還低價格,會不會質量有問題呢?
《北京CBD》:有的消費者搞不懂是不是水牛奶、牦牛奶營養價值更高,是不是比荷斯坦牛產的牛奶更好?
楊國超:事實上,衡量牛奶的營養主要是蛋白質、脂肪、乳糖這三個關鍵指標,而荷斯坦牛經過上百年的選育,因為國外強調育種,就是說不停地淘汰差的,選拔出最好的,不斷地提高,保證它的品種是最優良的,所以荷斯坦奶牛產的奶,它的蛋白質、脂肪、乳糖三個指標都是很好的。

那為什么中國會有人打水牛奶、牦牛奶的概念,而且也有消費者會買這個賬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抓住了一些消費者的心理,消費者會覺得這種東西比較天然,比較干凈。像牦牛奶,抓的就是來自于純凈高原的概念,沒有什么土壤污染農藥殘留,水和空氣也很純凈。在奶的營養價值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還是要看剛才提到的三個指標。
《北京CBD》:在北京CBD或者北京的超市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國外進口的常溫液態奶,比國產的便宜很多,為什么那么便宜?

楊國超:因為它原奶的價格便宜,在畜牧業發達國家,它生產效率比較高,還有它的生產要素比如奶牛、草場、飼料等各個方面,都會比中國更有比較優勢,所以它生產出來的奶就是質量好且價格有競爭力。這個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我們中國也一樣有,我們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比如中國的玩具、服裝,也是席卷全球,包括現在中國的鋼鐵也是席卷全球,我們鋼鐵就是比別人便宜,而且質量也很好。
《北京CBD》:消費者可能覺得牛奶漂洋過海那么遠來到這,會不會不太新鮮了?或者說是“便宜沒好貨”?
楊國超:常溫奶不存在這個問題,它通常有八個月的保質期。但是低溫奶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巴氏奶、鮮牛奶,就很難漂洋過海了,低溫奶是采用巴氏殺菌的,溫度72度時間21秒或者是溫度80度時間15秒殺菌,是超市放在冷柜里賣的,它的保質期通常是7天左右。常溫奶通常在加工的時候是120度以上高溫幾秒內殺菌,因為它加工時溫度較高,會損失牛奶里的一些乳鐵蛋白等活性物質,但是它換來的是長時間的保存,通常保存期可達半年到8個月。
《北京CBD》:那常溫奶的加工方式是否會影響到牛奶的營養指標,比如蛋白質、脂肪、乳糖那些?
楊國超:不會有影響,在主要營養指標上,進口常溫奶還是非常高的。與低溫奶比,常溫奶的主要差別一是口感稍差,二是損失部分活性物質。到底喝常溫奶還是低溫奶,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中國奶業曾經爆出的三聚氰胺丑聞,讓消費者對于中國奶制品的質量時常擔憂。奶業的發展僅僅有優良品種的奶牛是不夠的,還要有制度設計。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荷蘭皇家菲仕蘭是如何與農場主之間結成戰略共同體關系,從而源源不斷地獲得優質奶源的呢?
《北京CBD》:去年年底,媒體報道了一些中國的奶農寧愿把牛奶倒掉的新聞,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楊國超:出現這個問題更深層的原因是結構問題,因為目前中國的體制下奶農和乳品加工企業是“兩家人”,是一種買賣結構關系。在生奶供應緊張的時候,奶農會變得牛,你5塊錢一斤,有人出價5塊5,奶農就會賣給出價最高的。生奶供應充足的時候,那奶農就會處在不利的地位,乳品加工企業會有更多議價權。所以這種“兩家人”買賣關系結構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荷蘭奶業的成功在于它的制度設計,第一是通過奶業合作社把奶農聯合起來;第二是合作社設立乳品企業,將奶農和乳品加工企業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
《北京CBD》:那么荷蘭皇家菲仕蘭是如何與奶農建立利益共同體,并且牢固地捆綁在一起的呢?
楊國超:我們公司首先是一個奶農合作社所擁有的公司,金字塔上面是奶農,然后是合作社,合作社再開設荷蘭皇家菲仕蘭,荷蘭皇家菲仕蘭又投資設立了N多工廠和遍布全球的子公司。

在荷蘭皇家菲仕蘭,我們的會員奶農是我們的股東,就是我們的老板,而且按照章程,第一,這個奶農生產的奶必須賣給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第二,不管會員奶農生產多少奶,只要質量符合標準,荷蘭皇家菲仕蘭都必須全部收購而且收購價格要比同期市場價格高。這種制度安排就讓農民可以完全安心和放心地養牛、產奶,然后同時又能夠確保他的收入和利潤。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嚴格的質量管理和制約的機制,比方說如果會員奶農的奶質量出現了問題,那會員奶農要被開除出合作社。所以從制度設計上來講,菲仕蘭的模式解決了奶農的地位問題,奶農和乳企共同體的問題,以及奶的質量和安全的問題。
《北京CBD》:您說菲仕蘭讓農民成為公司的股東,那農民還會獲得哪些收益呢?
楊國超:奶農作為股東,主要分享四方面的收益。第一層是農業生產的利潤,就是他直接賣奶給公司所得的利潤;第二層是工業加工的利潤,菲仕蘭公司將會員奶農的奶加工成奶粉、奶酪、黃油等各種奶制品以及乳清粉、乳糖、益生元甚至一些醫藥原料。通過深加工,奶的附加值大大提升了;第三層是商業利潤,菲仕蘭通過自己的品牌和商業網絡,將各種產品銷往全球;工業加工和商業及貿易的利潤會通過公司的利潤分紅機制返回給這些農民股東。最后一層的收益是投資收益,會員奶農有權利購買公司的債權,同時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荷蘭的農民收入不低,處在中產階級這個層面。一個有趣的事是國內很火爆的江蘇衛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其實它是源自荷蘭電視臺的一個相親節目《嫁給農場主》,這個節目在荷蘭很受歡迎。江蘇衛視購買了這個節目的版權并把它改編成了中國版的《非誠勿擾》。在荷蘭,很多年輕漂亮的女孩很想上這個節目,希望嫁給農場主。
荷蘭皇家菲仕蘭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大型集團公司”的“1+2”合作模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這樣的模式能夠直接引入中國落地生根嗎?而在中國隨著投身農業的商業大腕越來越多,那去荷蘭買塊地,做個農場主是不是也“可以有”呢?
《北京CBD》:您曾經提到,中國的“三農”問題在荷蘭有很好的解決方案,那么荷蘭皇家菲仕蘭的這種模式,是不是我們照搬有難度呢?
楊國超:荷蘭的模式如果中國要搬過來,目前還是有難度的,這個難度在哪里呢?像荷蘭的農業合作社發展了140多年,而且中國的土地制度是不一樣的。荷蘭很多牧場是他爺爺的爸爸傳給他的爺爺,他爺爺傳給他爸,他爸傳給他,他將來還要準備傳給兒子,也就是100多年前,人家就有幾十公頃的牧場,土地的成本是很低的,而且是世代相傳的。

《北京CBD》:現在中國的有錢人也很多,“有錢任性”,那能不能也去荷蘭買塊地,做個快樂的農場主呢?
楊國超:我到荷蘭也問過我的同事,我說假設我現在有500萬歐元,我來荷蘭能不能做牧場主?他回答說從理論上說你可以做牧場主,但是從經濟的角度沒有人這么做,幾百萬歐如果你作為一個投資的話,永遠都虧損,在荷蘭沒有一個銀行會貸款給你買牧場,因為銀行知道你永遠都是虧損的。荷蘭的牧場都是祖傳的,幾代人傳下來,隨著土地升值,現在牧場都很值錢(要幾百萬歐元),現在投資買牧場,無法靠養牛掙回本錢。

《北京CBD》:因為工作的關系,您跟荷蘭的農場主打交道也很多,您能分享一個農場主的故事嗎?
楊國超:我認識一個農場主,他打小在牧場長大,對牛很有感情,對這片土地也很有感情,研究生畢業后回到牧場,從他爸爸手中繼承了牧場,他女兒3歲,他每次喂牛擠奶都是抱著女兒,所以他女兒對牛也非常有感情。他家養了150頭奶牛,他特別愛他的奶牛,像對自家的孩子一樣,每頭奶牛都特別干凈,他也特別關注牛的感受。有一次我帶了一個代表團去他的牧場參觀,參觀擠奶時,可能是陌生人比較多,有一些奶牛顯得情緒緊張,他馬上就委婉地把我們請出了擠奶間,不讓我們繼續參觀了,他說奶牛情緒不好,會影響奶的質量。從這次經歷,我真正理解了動物福利和世代相傳。傳承的是技藝,更是感情和愛;快樂的奶牛才有好的牛奶。
《北京CBD》:那么這些農場主主要還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照顧這些奶牛,他們能忙得過來嗎?
楊國超:經過多年的發展,荷蘭的牧場管理已經從初級階段發展到了高級階段,牧場的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比方說剛才提到的農場主他們夫妻倆,就可以管理150到180頭的泌乳牛,牧場實現了自動混料、自動送料、自動投料和自動擠奶,現在就連清理糞便也是機器人負責。但一對夫妻要照顧一百多頭泌乳牛也不是件輕松的工作,牧場主通常每天都起早摸黑,還是很辛苦的。
這次采訪,正值春節前夕,春節期間,不少朋友都會選擇出國旅游,而去荷蘭旅游則是一件值得考慮與期待的事情。北京與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是友好城市,每天有兩個航班從北京直飛阿姆斯特丹,荷蘭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但是大部分的荷蘭人都能夠說流利的英語。隨著中荷之間交往越來越頻繁,除了奶牛、牧場,荷蘭還有很多的傳奇故事值得去發現。

《北京CBD》:在菲仕蘭工作,您也經常去荷蘭出差,那它給您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
楊國超:我印象最深的第一個是荷蘭的農業,真的值得我們中國學習,它的農業技術,合作社模式;第二個就是貿易立國,他們在全球的貿易做得很不錯;第三就是荷蘭的創意和文化產業還是很強,像央視的建筑也是荷蘭人設計的,像那個風靡一時的大黃鴨,也是荷蘭藝術家創作的。我覺得如果有興趣朋友們可以多去荷蘭走一走。
《北京CBD》:對于春節準備出國游的朋友來說,如果讓您來推薦荷蘭的景點,您覺得哪些是值得推薦的?
楊國超:你到阿姆斯特丹會發現,這里有非常多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喜歡文化和歷史的人,一定會喜歡。阿姆斯特丹還有很多很棒的樂團,有很多很古老的音樂廳,每天都有很多音樂會和演出,票價也不貴。喜歡藝術的人,大家知道可能要去巴黎,但其實阿姆斯特丹,我認為也是很值得一去的。它的博物館在二戰當中保存得比較完好,沒有受到戰爭的摧毀。
《北京CBD》:荷蘭當時是中立國嗎?
楊國超:荷蘭二戰一開始采取中立政策,但還是很快被德國占領了,但當時德國閃擊攻占荷蘭時,先包圍了鹿特丹這個工業城市,荷蘭就抵抗,德軍當時用飛機把鹿特丹炸平了,荷蘭一看打不過,就投降了,所以阿姆斯特丹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阿姆斯特丹兩個最有名的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和荷蘭國立博物館,很多中國人都知道,還有就是寫《安妮日記》的安妮故居,這個也是很多中國人喜歡去看的景點。此外,每年四月份是郁金香盛開的季節,庫肯霍夫公園是欣賞郁金香的最佳景點。
《北京CBD》:那像北京CBD的白領如果以后有機會去荷蘭的話,他參觀完這些博物館,能去荷蘭的牧場參觀嗎?
楊國超:荷蘭有一些牧場旅館,就是說它是牧場同時也開辦家庭旅館,但它通常只在夏季開放,想嘗試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到這些牧場旅館的網站,進行預訂。你可以在牧場小住一兩天,體驗一下“放牛”的生活。當然在牧場住宿條件并不是那么好,但也算是一種特別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