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等
桃樹結果早、管理簡單,加上近年來價格好,所以桃樹發展很快。果農對技術的需求比較強烈,但相當一部分果農對桃樹的土肥水管理還比較陌生。筆者根據多年的管理經驗,將桃樹的土肥水管理技術總結如下,供果農參考。
1土壤管理
在運城桃園存在有機質含量低、養分不均衡、透氣性差和保水保肥能力低等現象,而且生產中只重視施用化肥,輕視對土壤的管理,導致桃園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引起嚴重流膠、黃葉、根腐等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土壤管理??赏ㄟ^果園生草,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善土壤結構。生產上常用的是白三葉、毛葉苕子等。可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3-4月份,秋播在9月份。采用撒播,每667 m2用種量0.5~0.75 kg。當草長到30 cm左右時,及時刈割,刈割留茬高度5~10 cm。另外,還應在桃樹落葉后,結合施基肥進行果園深翻,此時正值根系生長高峰,傷口易愈合,且能促進發根。深翻應沿著樹冠外圍,逐年向外翻,深度25 cm。
2施肥管理
2.1桃樹的需肥特點①根系淺,吸收根主要分布在10~30 cm的范圍內。施肥中應注意深施,最好不要使用沖施肥,防止根系上移,影響桃樹的固地性、抗旱性和抗寒性。②對氮肥特別敏感,幼樹期施氮過量,常引起徒長,不易成花,花芽質量差,落果多,流膠病重。因此,幼樹以磷肥為主,配合適量的氮肥和鉀肥;進入盛果期后,以氮肥和鉀肥為主,配施一定數量的磷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一般每生產100 kg的桃果需要吸收的氮量為0.3~0.6 kg,磷量0.1~0.2 kg,鉀量0.3~0.7 kg,在果實的整個生長期,果實對鉀的吸收是逐漸增加的,尤其是在果實生長的第二速生期。③梢果爭奪養分矛盾激烈,健壯樹落花后施氮肥過多,枝梢猛長,會造成大量落果;弱樹如果氮肥不足,又會引起枝梢細短,葉黃果小,產量和品質下降。要根據樹勢和結果量,適時施好花后肥和壯果肥。④砧木影響樹體對養分的吸收利用。毛桃類的砧木,根系發達,對養分、水分的吸收能力強,耐瘠薄和干旱,結果壽命長,但土壤肥沃,容易過旺。山桃砧木,主根大,細根少,早果性好,耐寒、耐鹽堿的能力較強,但在溫暖地區不易結果。⑤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桃樹最適宜的酸堿度為pH值5~6,pH值高于8,易發生缺鋅癥(形成葉蔟,新葉呈灰綠或黃白色斑點,果實小或變形);低于4,易發生缺鎂癥(下部老葉開始缺綠,葉脈仍呈綠色,只有葉脈間的葉肉變黃)。吸收氮要在偏酸環境下進行。
2.2施肥量全年667 m2施農家肥2 000~5 000 kg、過磷酸鈣50 kg、桃樹專用肥(N、P、K含量10︰10︰15)85~140 kg。萌芽前后 3月上、中旬以氮肥為主,一般每667 m2施尿素50 kg;硬核期 5月下至6月上旬氮、磷、鉀配合施用,以磷鉀肥為主,一般每667 m2施KH2PO450~60 kg;成熟前20~30 d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以葉面噴施為主,可選0.5%肥施通,也可用0.3%~0.5%的KH2PO4等;果實采收后施農家肥,并配以適量的磷鉀肥。
3桃樹的水分管理
桃樹對水分較為敏感,耐旱怕澇。在整個生長期,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范圍內有利于枝條生長與生產優質果品。全年注意適期適法澆水:萌芽期和開花期灌水量要大,一次要灌透,灌水宜足、次數宜少,以免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的吸收。花后至硬核期灌水量應適中,不宜太多。此期澆水應淺澆,澆“過堂水”。果實膨大期一般是在果實采前20~30 d,要適量灌水,灌水過多有時會造成裂果、裂核。封凍水應掌握在以水在田間能完全滲下去,而不在地表結冰為宜。但封凍水不能澆得太晚,以免因根頸部積水或水分過多造成晝夜凍融交替而導致頸腐病的發生。
灌水可采用小溝灌溉或交替灌溉的方式。小溝灌溉在行間挖深25 cm左右的淺溝,順溝灌水,溝距樹1.5 m左右,灌后把溝填平。交替灌溉是隔一行灌一行,分兩次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