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概況】 2014年,全省新增大中型拖拉機2.3萬臺,其中75馬力以上1.95萬臺。耕翻、施肥、播種、鎮壓等一體化復式作業機械發展加快,新增插秧機1.75萬臺,其中乘坐式插秧機3644臺;新增烘干機1568臺套,超過2013年保有量的總和。設施農業裝備大幅增長,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新增設施農業機械10萬多臺套。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0%,比2013年增長2個百分點,其中水稻機插秧面積超過162萬公頃,機插率75%,比2013年增長5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實現既定目標任務;純作玉米的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82%、75%,同比均增長7%。秸稈機械化還田扎實推進,全省夏秋稻麥秸稈還田面積超過253萬公頃,超額完成省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增強,全省農機合作社總數達5006個,耕、種、收、植保等作業服務面積超過166.67萬公頃,農機合作社等服務主體作業面積占整個農機作業面積的50%以上,其中機插秧和秸稈機械化還田約有60%的作業量由農機合作社完成。全省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超過250億元。

海安高新區俞萬家庭農場兩臺插秧機冒雨在水田里進行掃尾作業顧華夏 丁亞鵬/視覺江蘇網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 2014年,全省各級財政用于農機化發展的投入總量超過3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23億元。全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3.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1億元,比2013年增加2.2億元;省級財政安排資金1.5億元,其中農機購置補貼組織管理經費1000萬元。2014年,全省使用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5.75億元,中央和省級財政共補貼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等12大類50個品目,補貼各類機具18.49萬臺套,受益農戶6.77萬戶。開展以“減少品目、降低標準、全價購機、鄉鎮受理、縣級結算、簡化程序和敞開補貼”為主要內容的農機補貼創新試點工作,放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應。地方財政在投入方向上逐步由購機補貼向用機補貼轉變,加大對水稻機插秧、秸稈機械化還田、糧食烘干作業能力補貼。開展補貼監管工作。委托中介機構對全省30個縣(市、區),開展農機補貼政策實施第三方核查,涉及農機和財政部門的政策實施、農機經銷企業規范化經營、補貼機具的在位使用等方面,對核查結果進行通報,提出整改意見。
【水稻機插秧推廣】 全省各地都出臺插秧機作業補貼政策,特別是加大對乘坐式插秧機的補貼力度,全省乘坐式插秧機保有量20000臺。2014年全省又有徐州市、連云港市2個省轄市及興化、東海、贛榆、灌云、賈汪、豐縣、連云港高新區等7個縣(市、區)基本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全省有12個省轄市、66個縣(市、區)基本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機插秧面積162萬公頃,機插率達75%以上。規模化集中育秧發展迅速,全省機械化集中育秧秧田面積達1萬公頃,其中0.33公頃以上育秧點5707個。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當年全省70%的新增插秧機為合作社購買,全省機插面積的60%以上由農機合作組織完成,90%以上的機插秧合作社實現商品化育秧和供秧。無紡布覆蓋育秧逐漸得到大范圍應用,基質育秧在淮安、無錫、蘇州等地區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應用范圍已擴大到全省所有市縣。雜交稻機插技術的試驗示范范圍有所突破,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集成機插秧技術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應用面積達106.67萬公頃,占全省機插秧總面積的58%。
【秸稈機械化還田】 2014年,圍繞省政府明確的全年稻麥秸稈還田作業面積180萬公頃指標(麥秸稈還田140萬公頃,稻秸稈還田40萬公頃),大力推進秸稈還田工作。全年投入秸稈機械化還田省級補助資金8.4億元,比2013年增加5.8億元。建立“行政推動+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示范方+農戶”的工作推進機制。夏秋各投入加裝切碎拋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9.3萬臺、55.16kW以上拖拉機及配套秸稈還田機械6.7萬臺套,4000多個農機服務組織參加還田作業。完成麥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181.33萬公頃,還田率70%;稻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超過80萬公頃,還田率40%。
【玉米油菜生產機械化】 2014年,灌南縣、東臺市、沭陽縣、宿遷市宿城區、啟東市5個縣(市、區)被確定為玉米生產機械化項目縣,各項目縣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將基本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列入各級政府的考核目標。省級財政安排160萬元三新工程項目資金用于玉米生產機械化的技術指導與推進工作。部分地方財政改購機配套補貼為機械化作業補助。2014年,中央及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6200余萬元用于推進玉米機播、機收和秸稈機械化還田推進工作。部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資金484萬元用于農機技術的推廣應用。出臺《江蘇省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全省玉米機收面積中超過60%由農機大戶或專業合作組織完成,有效提高全省玉米生產機械化整體水平。全省新增玉米播種機2210臺,自走式玉米收割機1119臺。以純作面積27.2萬公頃測算,2014年玉米機播、機收分別為22.33萬公頃、20.4萬公頃,純作玉米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82%、75%。2014年,全省油菜機種、機收面積分別達5.4萬公頃和6.67萬公頃,機械化種植和收獲水平分別達27%、33%。

機械化收割 虞憲民/省攝影家協會
【設施農業機械化】 2014年,各地積極開展特色農機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繼續在各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廣微孔增氧、水果分級、小型保鮮、蔬菜移栽等新技術、新機具。將“設施蔬菜生產、加工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和“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列為2014年全省農機三新工程重大農機化技術集成項目,投入665萬元項目資金,加快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技術指導與推進工作。2014年,全省新推廣各類設施農業機械近10萬臺套,投入使用的新型設施農業機械裝備超過60萬臺套。
【農機跨區作業】 2014年,全省各級農機部門繼續強化信息引導,規范作業市場,提高農機跨區作業組織化、信息化和規范化水平。免費向參加跨區作業的機手發放2萬多本《2014年農機跨區作業和作業用油供應信息手冊》,開展“平安農機通”手機短信息服務,促進農業機械有序流動。推行訂單作業、綜合作業、承包土地等服務模式,跨區作業向機插秧、秸稈機械化還田、機耕、秸稈打捆等項目延伸。農忙期間對持卡機手加油充值優惠幅度保持在4%。共發放農機“雙優”加油卡6.8萬張,充值6.8億元,讓持卡農民機手加油享受到的優惠1800萬元。2014年,全省共組織240多萬臺套農業機械投入夏秋機械化生產,其中投入小麥、水稻搶收的聯合收割機超過20萬臺次,小麥、水稻機收水平均超過95%。
【農機合作社】 2014年,農機合作社提質增量快速發展,全省農機合作社總數達5006個,入社成員45.9萬人,資產總值96.8億元。其中,農業機械原值80億元,機具總數19.8萬多臺套,全省農機合作社耕、種、收、植保等作業服務面積累計超過733.33萬公頃,服務農戶446萬戶。合作社年度總收入81.9億元。2014年,省級機庫和維修點建設項目資金分別達2004萬元、480萬元,分別扶持169個合作社、48個農機維修點。引導銀社、企社、校社、油社對接,推動農機合作社之間開展社社對接合作,與中國民生銀行南京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在授信1億元的基礎上,將“惠農貸”項目的服務對象由原來在全省20個試點縣(市、區)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合作社拓展到全省(除蘇州)農機合作社,解決農機合作社融資難問題。
【農機質量管理】 省農機局在盱眙縣舉辦全省送農機送科技下鄉暨農機“3·15”活動。各級農機主管部門也分別組織形式多樣的農機質量投訴監督咨詢和農機打假治理行動。組織開展補貼機具質量督導和質量調查工作。對秸稈壓塊成型機進行質量督導,對秸稈還田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開展質量調查。做好農機推廣鑒定工作,在農業部連續兩年組織的省級推廣鑒定檢查工作中,江蘇省的農機推廣鑒定管理規范化、業務規范化及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等工作的檢查結果位列全國第一。2014年,受理各類省級農機試驗鑒定業務共計183家679項,其中委托檢驗74個型號,省級推廣鑒定267個型號(其中換證165個型號),新產品小批試制(投產)鑒定293個型號,推廣鑒定證書有效期內變更6個型號,適用性審查39個型號。接收總站委托的部級推廣鑒定任務379項,其中手扶拖拉機6個型號、輪式拖拉機215個型號、收割機12個型號、插秧機26個型號、旋耕機48個型號、秸稈粉碎還田機19個型號、微耕機4個型號、田園管理機2個型號、谷物干燥機47個型號。完成342項產品的部級推廣鑒定任務。農機推廣鑒定范圍已涵蓋全省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開展《2013~2015年江蘇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2015年度調整申報工作,共有9大類71個產品被列入省目錄。推進農機標準化建設,2014年審定省級地方標準18項。2014年,全省上網登記的維修網點達1702個,其中一級維修點28個,二級維修點245個,三級維修點1391個,專項維修點38個。
(程起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