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旋波
戲劇的力量
■張旋波
戲劇藝術起源于原始歌舞,原始戲劇因素和原始宗教儀式密不可分。古代歐洲戲劇,主要是古希臘戲劇,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是文藝復興運動中文化和文學藝術最繁榮的國家,而就戲劇藝術而言,高度繁榮的則是英國和西班牙,莎士比亞是戲劇最高成就的代表。古典主義戲劇的代表是法國戲劇,對崇尚自然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進行反撥,要求以理勝情,悲喜分離,遵循三一律。啟蒙主義戲劇則是指十九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并行的戲劇形式,法國和俄羅斯的成就最為突出,雨果代表積極浪漫主義的最高水平,普希金和果戈理代表批判現實主義的最高水平?;恼Q派戲劇在二十世紀各種流派戲劇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恼Q派戲劇作家懷疑一切、否定一切。而對中國戲劇產生深遠影響的應該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特別是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后期的創作,“社會問題劇”充滿了批判精神和諷刺意味,積極反映社會現實,關注的是人類心靈本身,是人類精神的自由。易卜生的四大問題?。骸渡鐣е贰锻媾贾摇贰度汗怼贰度嗣窆珨场范贾厮枷?、情節與性格。曹禺深受易卜生戲劇的影響,他的成名作《雷雨》中,很明顯能感受到易劇的氣氛。
中國現代話劇受此影響走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中國廣大民眾所喜愛的劇種。它在曲折前進的道路上涌現出一大批戲劇精英,洪深、歐陽予倩、熊佛西、丁西林、余上沅和徐志摩、田漢等,他們的辛勤勞動和藝術才華,共同培育了話劇藝術的鮮花,推動了話劇事業的發展,反映社會生活的情節、性格、思想這三者成為現代戲劇作品內容的三大要素,這種戲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認識生活、反映生活。讓觀眾通過眾多的人物場景,看見生活的真實面貌和它的復雜性、矛盾性,促使人們真實思考,反映生活,強調戲劇的社會使命和教育作用,激發人們變革社會。
過去的幾十年,戲劇事業的發展走過了許多違背戲劇精神的彎路。計劃經濟時代的思想強化和凝固了國有劇團對政府的人身依附關系,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被不斷弱化,中國戲劇在黃金時代那種剛健有力的風骨,勃勃預發的生命力已經蕩然無存,導向性的文藝創作帶來的是藝術表現現實的僵化。因此,作品價值的實現都是由政府和社會集團“托底”或“包銷”,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自身都不具有市場營銷的職能。政府長期“保養”政策的直接后果是,舞臺藝術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喪失了作為“用藝術的人文精神感化人”的基本職能。后果是戲劇市場化的蕭條,觀眾對戲劇演出的冷漠和對話劇精神的無知。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立了文化藝術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和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鼓勵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和法制環境。習近平在北京文化座談會上也講到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中共中央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及習近平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文藝創作打開了文化藝術繁榮之門。
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怎樣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關照現實生活,戲劇的核心價值在哪里?戲劇核心價值其體現于人類的思想表現,戲劇是人性最真實、最誠懇的表現,是對人類寬廣的精神領域人類命運的深度關愛。文藝創作是奉獻給全人類的作品,這是戲劇核心價值魅力之所在。政治家有時不免使用權宜之計,商人會為一己之利不擇手段,但文藝作家總是保持自我,或者說忠實于自我,因為只有對一切事物抱有誠心才能成為一個好作家;不誠實的人斷然寫不出好的作品。作家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精神,懂得人性的普世價值,正如習近平所倡導的藝術家劇作家必須是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創作動機必須純真不做“媚政、媚俗”之事,“不做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染了銅臭氣”。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作,筆端的動力源于內心的情感、源于人性的關愛、源于人文情懷。真實的情感流露欲以感動人必先動情于己。藝術家必須有虔誠之心才能夠從藝,戲劇界必須重新解放思想,扎根社會扎根現實和當代社會對話,表達人民群眾的精神狀態和基本要求。習近平講話提出“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這是劇作家對現實能力和藝術表現力的挑戰,也是對觀眾的文化責任感和審美認識能力的挑戰。人類社會生存環境面臨諸多社會問題、人性問題、體制問題,這都是應該關注的重要題材,當代人精神的匱乏比物質的匱乏更嚴重,而劇作家是文藝作品鑄造靈魂的工程師,必須承擔起文化責任,特別是話劇的特質都凸顯了積極強烈批判現實主義的戲劇精神?,F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戲劇創作中,無論是題材的選擇、主題的表現、人物的塑造,還是細節的描繪,都凸顯了積極的人道主義理想的光輝和強烈的社會批判鋒芒。筆下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的“獨白”和“對話”,實際上是劇作家審美心理的自他呈現或自他描述。易卜生主義實際上是一種易卜生式的人道主義,一種審美的人文主義,充滿了倫理道德理想。
值得欣慰的是,在近年來中國戲劇創作舞臺上有了戲劇精神的拓土嫩芽,如南京大學校園戲劇《蔣公的面子》獲得社會空前的好評,這部戲雖然名為“蔣公的面子”,其實卻在講當時國立中央大學三位教授自己的面子。通過對這三位教授的人物刻畫,知識分子的清高與愛慕虛榮、高談闊論與口是心非的兩面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說到底他們不是不給蔣公面子,而是拉不下自己的面子。該劇導演呂效平更想表達的是一種對今天的擔憂:“蔣介石請教授吃飯是一場‘忸怩’,教授們討論去不去其實也是一場‘忸怩’。重要的是,權力不是那么傲慢,而教授們覺得自己有一個‘忸怩’的空間。這正是建設一流大學必不可少的條件?!倍搫∽髡邷胤揭琳f“我覺得知識分子自身的矛盾跟時代關系不大,它是永恒存在的。我并不想批判某個時代,讓觀眾批判這個時代不是我的初衷,當然觀眾肯定會聯想到這個時代?!笨戳诉@部戲我聯想到曾經看到過一篇新聞;“2005年,溫家寶看望錢學森。錢問:為何建國后培養不出杰出人才?溫無語。”而今的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則可以一言以蔽之:一切向“錢”看,一切向“權”看!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學銜、學問的標志,而是工資的一個級別,一個分配住房的資格,再加上一個享受公費醫療的待遇而已。而戲劇的力量,戲劇的價值,戲劇的精神不就體現在此嗎?
明白了戲劇的精神,理清了創作目的也觀感了前輩大師戲劇行業界名師的話劇作品,近幾年來活躍在大陸話劇舞臺上有臺灣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孟京輝的《兩只狗的生活意見》、林兆華的《人民公敵》、田沁鑫的《青蛇》,還有民間戲劇團隊、校園話劇等諸多話劇走上了舞臺,這些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們話劇人謀求話劇出路以極大的信心,因此我也大著膽子探索性的策劃創作了社會問題系列話劇三部曲《死去活來》《來自民國的你》《斷了線的風箏》。三部戲的共同特點都是敢于觸碰當下社會的焦點問題,人性的丑陋迷茫,從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交流對話沖突進而針對社會現實提出問題、討論是非、謀求出路,伴隨著一連串問題的提出,官員的貪婪欲望、異性的情感糾結、小市民的停滯生活、社會現存秩序極端人性利己主義、破舊立新的堅定性以及它的藝術載體——戲劇人物等,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和現在意義。反觀以往話劇創作題材所呈現在舞臺上八股式的浮光掠影虛假的歌頌,現在則出現了翻天覆地歷史性的轉變,作為對這個特定時代的一種反撥,三部話劇在思想性與觀賞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條新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我們目前所走的路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話劇《死去活來》講一個女人用自己鮮活的生命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告白,從一個清純少女淪為高官情婦直至商界女魁,卻連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都無法保護,在這個漸漸失去道德約束的社會里,充斥著見利忘義、自相殘殺、官商勾結、濫用職權等丑惡現象,而一個人的命運取決于自己的選擇,一旦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便無法回頭。目前該劇已排練完成,在劇場小范圍的彩排演出得到了文化主管部門,行業專家及觀眾的廣泛肯定,就連同行業演職員都露出驚喜的目光。這為我們繼續打磨走市場化商業演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為今后另二部話劇有序推出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
有了好劇本并通過專業制作團隊把一部文學劇本呈現在舞臺上,話劇創作只完成了一半。而用什么營銷手段如何把一臺好話劇推銷給市場,有觀眾的商業消費這是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目前中國,盡管在中學時期我們就背誦過關漢卿的《竇娥冤》、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館》,也讀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羅米歐與朱麗葉》,學習過傳統名劇《西廂記》《牡丹亭》,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或一些文學愛好者對契坷夫、蕭伯納、斯特林堡、貝克特、奧凱西、尤涅斯庫、奧尼爾、布萊希特等外國戲劇大師的作品也非常癡迷,但都只是停留在案頭文學階段,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進劇場看到真正的戲劇。如果人們在高中和大學時代不接觸戲劇,以后他們走進劇場的概率會很小。對于學生時代從未進入過劇場的這些人來說,唯一進劇場的機會是由他們身邊已經成為觀眾的親朋好友帶進劇場。所以觀眾擴展的目標群體分為兩類,一是高中生和大學生,學生觀眾拓展具有成效性;二是成人群體,劇場如果想盡快地拓展成人市場,產生直接的效應最有效的方式是團體票,或者將看戲變為一場與成人現有的社交活動有關的活動。成人只有在群體觀看的行為中才能感到有安全感和舒適感,如此才有機會吸引他們成為戲劇觀眾。在美國戲劇產業中,公益性的文化藝術政策和運行模式會讓藝術人才能在寬松的藝術環境中成長,藝術人才的成長就是國家文化大都市的藝術繁榮。戲劇劇院的核心價值觀念是;戲劇應該和博物館學校,圖書館具有同等地位,同樣也是文化機構。我認為人民政府也應該學習美國政府戲劇產業政策。60年代,肯尼迪有一句名言,如果套用于目前的話劇界是很合適的:“不要問觀眾為話劇做了些什么,而要問一問話劇對觀眾做了些什么?!蔽覀冏屧拕〕蔀樗麄兩畹囊徊糠直仨氂蟹鲜袌鲂枨蠼拥貧獾暮米髌?,循序漸進地用一部一部貨真價實的話劇作品把觀眾接回劇院,用非盈利低價票一步步的重新激活話劇市場。雖然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文藝從業者應耐得住寂寞,擔起責任去推廣這門藝術,讓人們明白話劇是比流行藝術有著更高貴的地位,這就像其它古典藝術一樣(交響樂與芭蕾舞)。對話劇高貴的形容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