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分析
■趙曉紅
本文主要根據當前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的背景,分析當前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現狀,進而提出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工作的可行性策略,為當前同類型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創新工作提供借鑒。
公共圖書館 讀者服務 服務創新
數據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加速了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讀者更加多樣化的需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開始發起對圖書館的設施、資源、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改革,而作為公共圖書館持續發展環節之一的讀者服務工作應如何順應時勢,提供優質服務已經成為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所謂讀者服務就是圖書館根據現有的資源優勢,向讀者提供信息資源和文獻資料,進而滿足不同讀者的文獻信息需求的服務。在傳統圖書館還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今天,如何做好讀者的服務工作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而如何創新讀者服務,是當前圖書館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筆者在查閱圖書館創新服務的相關文獻時發現,公共圖書館要在新時代下保持讀者的忠誠度,所提供的服務不單單為了迎合新技術運用所帶來的生存挑戰,還應該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為讀者服務添加更規范化和人性化的部分,而這些部分需從服務細節和服務理念上去完善,充分挖掘公共圖書館潛在的服務項目,進而推動新時代的讀者服務創新。本文主要根據當前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的背景,分析當前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現狀,進而提出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工作的可行性策略,為當前同類型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創新工作提供借鑒。
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圖書館為滿足讀者的需求,所開展的不同于傳統服務的創新性工作,其核心是充分尊重讀者,為讀者提供個性、特色、合適的信息資源。隨著數據化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就必須要突破傳統的界限,依托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加強圖書館資源的建設,為讀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點應該是“讀者為先”,圖書館的傳統讀者服務模式如果不順應時代潮流進行創新,勢必將會被社會所淘汰。當今的讀者服務創新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服務過程中應更加注重人的價值,從細節上關注讀者的需求,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和工作來提高提高讀者的忠誠度。它能根據讀者提出的需求,提供準確的信息資源,化被動為主動,搜集讀者相關信息,預測讀者的需求,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還應根據讀者的個性特征、行為方式、偏好等,歸納信息資源,使得信息流有序地向讀者流動,能夠主動激發讀者的需求,促進讀者能高效地檢索、查閱所需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新服務還能根據讀者的個性搭配信息資源獲取工具,充分實現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和利用。
1、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缺乏服務意識
服務創新一直是所有服務行業工作的最高境界,盡管當今讀者服務創新逐漸引起公共圖書館的重視,“讀者為先”也成為很多圖書館奉行的服務理念,但是由于傳統圖書館服務觀念根深蒂固,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并不能真正轉變服務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將“讀者為先”的理念置于尷尬的境地,為讀者服務常常只淪為一句口號,讀者的需求和咨詢常常被忽略。陳舊的服務理念、保守的思想以及服務意識的淡薄使得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對服務創新認識欠缺,在大數據時代下,把服務方式的改進和服務理念的創新列入圖書館改革的目標很容易成為一句空談,進而影響公共圖書館工作的開展,造成圖書館資源浪費,同時也影響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積極性。
2、公共圖書館服務效果未能充分滿足讀者需求
雖然公共圖書館已經擁有較多的文獻資源,包括紙質圖書閱讀、部分電子資料下載、文獻傳遞等,但是這些資源并未被真正地利用,而且讀者到圖書館的文獻滿足率一直都不高,比如一些讀者經常感覺自己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獻資料,有的找到了文獻而不能查詢更加詳細的資料,甚至無法下載或閱覽,原因是圖書館在采購資源的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讀者需求,圖書館在轉化電子文獻資料過程中并未與其他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這就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進而影響讀者的服務體驗。
3、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制度未成體系
圖書館發展在我國已經具有較長的一段歷史,公共圖書館也逐漸建立服務機制,完善圖書館的服務。但是,時代的變遷,越來越要求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要從讀者的需求出發,而當今很多公共圖書館還沿用舊的服務體系,沒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對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傳統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逐漸和目前的實際相背離,這就需要對舊的服務體系進行創新。
1、提高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創新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觀念
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創新工作首先應從工作人員開始,圖書館館員需要改變傳統觀念的限制,意識到讀者服務工作不應該僅僅是圖書的借還工作,在推進社會發展、圖書館發展上讀者服務工作具有重大的作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作為社會文獻信息交流的紐帶,需要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充分尊重讀者、理解讀者,為讀者提供真摯的服務,主動為讀者獲取信息制造方便,與讀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實踐證明,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只有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讀者著想,才能發展與讀者之間良好的關系,從而提高讀者的忠誠度。同時,工作人員還應提高自身修養,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才能為讀者排憂解難,滿足讀者需求。
此外,公共圖書館傳統的被動服務思想明顯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為了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讀者為先”的思想必須落實到底,工作人員要主動了解讀者需求,注重讀者需求,更多地提供主動服務。創新的服務觀念應該是在充分尊重讀者的基礎上,開展的親切、優質、高效的服務。
2、宣傳推廣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針對某些讀者來圖書館找不到所需資源的情況,公共圖書館應主動向公眾宣傳現有的館藏資源,這是當前開展讀者服務創新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公共圖書在充分開發文獻信息的基礎上,做好館藏資源的宣傳報導工作,讓更多的讀者充分了解公共圖書館的文獻信息,吸引更多的讀者高效地獲取有用的、需要的文獻信息。如此一來,靜態的館藏資源變成公開的可見的流動資源,讀者不僅能更加直觀地獲取信息,也能充分發揮館藏資源的價值,使得公共圖書館真正變為人人都可利用的只是寶庫。當然,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適當地開展與讀者互動的活動,如讀書日、讀書競賽、圖書漂流等,吸引讀者的同時,增強讀者對圖書館的親切感。
3、建立健全讀者服務機制,完善讀者服務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不同需求層次的群體也進入公共圖書館獲取信息,公共圖書館應該利用目前自身優勢,積極引導讀者閱讀,為讀者獲取信息提供方便;還可適當地設立圖書館導讀員,可通過在線形式向讀者推薦資訊、數目等,引導讀者吸納優質的讀物;建立健全讀者服務機制還應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與讀者建立友情關系,搭建一個讀者與公共圖書館之間信息交流與共享的平臺,取得讀者的信任,如舉辦圖書漂流瓶、讀書日、專家講座等活動來拉近讀者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的距離。
在數據化時代,讀者的求知欲望更加迫切,所需的知識面更加廣泛,而公共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新形勢下的讀者服務工作需要一讀者需求為中心和焦點,創新讀者服務工作,本文探討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狀,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可行性的解決對策,主動吸引讀者前來,進而對提升全民的文化素養盡綿薄之力。
[1]王壯,郭亞軍.基于客戶知識管理的企業信息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2):14-17.
[2]龍鳳強.試論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的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3):98-99.
[3]林麗萍.圖書館實行開放式服務的實踐及其現實意義——以廈門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4):84-87.
[4]韓宇.美國公共圖書館游戲服務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0,30(2):32-34.
[5]文琪.新時期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淺談[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11(4):67-69.
[6]王彩霞.讓讀者服務更具人性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1):18-20.
[7]朱軍.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服務創新與思考——以揚州市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13 (4):48-50.
[8]于景琪.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分析與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7):59-62.
[9]王一平.新時期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探討[J].中國市場,2013(37):154-155.
[10]姚偉.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應與時俱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4).
[11]歐昭南.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2):53-55.
[12]張磊.奏響讀者職業教育的時代篇章——論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與創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