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駿
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途徑
■葉駿
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的思維空前活躍,群眾對文化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這對于群眾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是每一個群眾文化工作者所必須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作者根據自身在工作中的心得,淺談一點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感悟,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群眾文化 重要性 舉措
文化是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主要財富,它是人類長期的社會進程而發展轉變來的,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部分。目的是為了使群眾的文化生活更為豐富。隨著形勢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當前明確提出的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后,人們的思維空前活躍,群眾對于文化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這對于群眾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根據自己在工作中的一點體會,淺談一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感悟,并提出改善的措施,希望能夠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群眾文化是一種以精神文化為主導的文化,在這種文化的引導下,群眾會在參與過程中秉持一定的價值取向,并以這種固有的價值取向引領其他參與者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促進社會和諧,孕育及傳承精英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群眾文化的和諧團結功能。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需要各種關系的潤滑,群眾樂于參于、便于參與的群眾文化,無疑便成為優化這種關系的潤滑劑,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通常情況下,群眾文化對藝術性沒有過多要求,一般是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每一位參與者的熱情都能被激發出來,使其具備更強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團結協作精神,它是一個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接受的過程。所以,在這樣的群眾文化中,人們的心情能真正地得到愉悅。而這種愉悅,無論處于怎樣的時代,這種群體性的娛樂活動對于人們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文化交流活動無論是對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還是社會的安定團結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群眾文化的文化熏陶功能。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為滿足精神生活需要,以自身活動為主體,以自我娛樂為目的進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點和綜合性、普及性、大眾性、傳承性的各類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以文化藝術的類別可以分成文學、戲劇、美術、音樂、曲藝和舞蹈等多種活動類型。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面廣、影響力大、滲透力強,對群眾人文素養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會在不特定的時間內作用于群眾,使群眾自然而然地接受群眾文化的文化理念,以此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群眾文化是群眾直接可以觸摸的文化,通過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等日常性及各種主題性群眾文化活動,以群眾最迫切的需求組織文化活動,對激發人們的參與熱情、緩解競爭壓力、舒緩精神壓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群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孕育及傳承。
作為所有文化的根源,群眾文化既是精英文化的基礎也是對精英文化進行提升的源頭動力。具備較強的層次感及較高的文化程度是精英文化的主要特征。互相促進是精英文化與群眾文化所具有的內在聯系,因為群眾文化具有人才發掘功能。很多優秀的文化人才存在于群眾基層當中,這些人才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埋沒,但是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時,他們所具有的才藝就有了一個展現舞臺,借助這個舞臺,他們的才藝便會被更多的人所知。目前有很多人才因為參與群眾文化活動被發掘出來,也因為有更多的人接受群眾文化的熏陶,走進精英文化。
當前,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投以極大的關注,物質遺產、非物質遺產是文化遺產的兩種主要類別。群眾文化具有參與人數眾多、形式內容多樣的特征。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來進行繼承發揚而不借助實物形式表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特征。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使得相當數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加以繼承發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當前,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日益提高,國家越來越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相應地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建設。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努力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積極為人民群眾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以達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感情的目的。以下,我談一談我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工作經驗。
(一)做好引導、協調與探索。各級群眾文化部門在基層文化建設中肩負著組織管理職能,因此應注意加強引導、協調與探索。群眾文化建設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門別類,照顧到不同的人群,確立不同的建設目標,加強針對性,促進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之外,要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保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在領導組織機制上,各級主管部門應把群眾文化建設納入到各級黨委、工會的議程中,在考核機制上,將群眾文化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給予群眾文化建設充足的物質支持和幫助。
(二)落實文化陣地建設。文化陣地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窗口,對群眾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積極統籌規劃基層的文化設施,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比如,我們要以農村和社區為重點,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圖書室、農家書屋的建設,將文化資源共享,這樣就為基層的村民和小區居民帶來了實惠,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樣,各類公共場所也要積極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便利。
(三)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繽紛多彩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抓住契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比如:抓牢節日文化,適時地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比如利用中秋,開展“孝星”評選;利用國慶,開展文娛大賽等。這些與節日氣氛契合的文化活動,群眾樂于參與,影響大。其二,充分利用農村這一主要陣地,源源不斷地把先進的文化知識帶到農村,提升他們的文化意識。其三,抓好本地特色文化活動,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提升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我們要發揮文藝團隊、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及時對基層組織、參與的團隊及個人進行表彰、獎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群眾文化的指導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定向對民間團隊及個人進行委培、聯合辦學,提升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第三,群眾文化部門不僅要配足相關的工作人員,還要選拔優秀的人才。進一步完善專業的文化隊伍,將群眾文化建設做好、做實。
(五)以人為本,努力吸引群眾參與。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群眾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們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因此,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必須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群眾參與。可以將一些有關思想道德品質、科技衛生知識的內容加入其中,這樣不僅能提升群眾的精神境界,還能幫助他們從中學習科技知識、獲得市場信息、了解天下大事。
群眾文化要跟著時代的腳步,發揮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積極向上的作用。群眾文化建設不能用“產出”來衡量“投入”的效益,要用發展的長遠眼光去關心、重視群眾文化的投入與建設,特別是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在隊伍建設上,要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各層次在職人員的培訓,建設群眾文化工作者隊伍,調動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實現我國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1]王照華.楊立男.關于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中作用的探討[J].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2]吳一平.群眾文化學概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3]朱雪紅.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解析[J].華章,2013(09)
[4]李蘇.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4(09)
[5]陳志祥.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研究[J] .藝術科技,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