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根
中國企業轉型增長及未來對策探究
——基于中日美財富500強企業比較研究視角
鐘小根
用“最新鮮”企業原材料,財富中文網財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進行加工,思考中國企業轉型增長。基于財富2015年美國500強和中國500強研究視角比較分析中美兩國企業及中國企業轉型增長。基于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視角比較分析中美日三國企業及中國企業轉型增長。美國蘋果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較量分析表明企業經濟較量是國家經濟較量重要載體。
中美日三國;中國企業;企業轉型增長;創業精神
美國理查德·納爾遜和悉尼·溫特認為贏利企業更有利于該企業發展,不贏利之企業發展不利,直至被市場淘汰。財富中文網站為本研究提供2015年世界500強、2015年美國500強和2015年中國500強提供上榜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等資料。通過研究財富500強中美日企業比較分析,用最新鮮企業原材料(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進行加工,思考中國企業轉型增長空間。
關于企業轉型相關論文相當豐富,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學術觀點。美國學者Michael E. porter提出產業競爭三種基本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目標聚集戰略,這為中國企業轉型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戰略工具。R0icardo Hausmann(2005)研究分析一個國家產品多元化有利于該國家經濟增長,一年之后Ricardo Hausmann(2006)提出產業發展比較優勢演化理論,深入分析探尋驅動一個國家比較優勢演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近年來特別是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轉型成為研究熱點。一是單個多個企業轉型案例分析。許慶瑞等對海爾集團案例研究,提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階段動態演化:對引進技術二次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原始創新能力。楊桂菊,劉善海以比亞迪公司為案例研究對象,提出代工公司努力模仿學習、構建網絡關系、國際化行為、創新研發投入來推動代工公司轉型升級。楊桂菊分析3家本土企業案例,結論是:中國代工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包括高層領導創業精神,本土市場自創品牌經驗積累,利用合資或合作研發方式減少國際市場文化沖突。二是中國代工企業轉型升級研究。余建平,胡峰,提出中國代工企業多重嵌入關系新一輪學習,尋求嵌入更高級別價值鏈,吸收有利于提高生產力知識,走產品品牌差異化戰略。許暉,許守任,王睿智認為中國外貿企業國際化轉型兩條創新路徑是制造——服務一體化整合和低價值鏈高端嵌入。王海兵等提出加入全球企業聯盟的中國企業積極進行全球研發,打造新產業生態研發系統政策實現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吳先明,蘇志文提出通過海外跨國并購實現技術追趕推動公司戰略轉型,互聯網金融模式優勢逼迫傳統零售銀行必須轉型。
我們采用動態比較優勢演化理論分析中國企業轉型路徑:企業多元化產品動態增加以促進中國經濟增長。中國企業多元化產品離不開中國企業有能力持續創新產品。學者們對中國單個典型企業、中國多個重要企業、代工企業等對企業轉型進行了有益探索;在知識網絡時代銀行業轉型、新興產業和工業產業轉型,通過跨國并購和加入全球聯盟促進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進行了卓有成效研究。但是,中美日三國500個大型企業超多企業案例分析中國企業轉型增長空間及探討未來中國企業發展對策,是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課題。
本研究的資料數據來自財富中文網:《財富》2015年美國500強企業,《財富》2015年中國500強企業,1996年至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據整理。《財富》500強企業眾多企業是中美日三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競爭力企業,而且,這也保證了資料獲取的便利性和準確性。本研究重在探索尋找新的解釋觀點,不是得出一般性理論。重點思考從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發展找到中國企業轉型增長空間,激勵中國企業家創業精神才能更好推動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及政府政策思考。
2015年中國500強與2015年美國500強企業案例比較分析思路,把美國500強和中國500強進行行業大類分類。三國經濟發展,必有我(中國經濟發展)師,系統分析中美日三國企業發展特點,找尋中國未來產業轉型增長空間和發展趨勢。
(一)美國500強和中國500強進行行業大類分類說明
本研究將2015年美國500強和2015年中國500強主要企業大類分成十大類。Ⅰ類:能源。Ⅰ類能源大類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等采礦類,煉油、管道運輸,油氣設備服務,電力能源。Ⅱ類:商業貿易。Ⅱ類商業貿易包括專業零售商,飲料食品雜貨店,家居個人用品零售商,綜合商業。Ⅲ類:醫藥保險類。Ⅲ類醫藥保險類包括制藥,醫療器材設備設施,批發藥品,保健醫保。Ⅳ類:電子計算機網絡電信類。Ⅳ類:電子計算機網絡電信類包括半導體電子元件,計算機辦公設備,電子電氣設備,家用電器,網絡服務設備,金融數據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電信。Ⅴ類:建筑工程類。Ⅴ類建筑工程類包括建筑和農業機械,工程與建筑,房地產,建材玻璃,家居設施與家居。Ⅵ類:金屬。Ⅶ類:汽車。Ⅶ類汽車包括車輛與零部件,汽車零售和服務共25家。Ⅷ類:化工。Ⅷ類化工包括化學品企業。Ⅸ類:運輸物流。Ⅸ類運輸物流包括運輸物流,包裹快遞。Ⅹ類:商業銀行。按照行業大類分類計算各個企業大類營業收入進行加總和利潤進行加總,計算出企業大類利潤率(見表1)。
(二)2015年財富500強中美企業比較分析(表1)

表1 2015年美國500強和中國500強主要企業大類營業收入、利潤率比較一覽表
十大類企業營業收入美國和中國比較,從表1可知,Ⅰ類、Ⅱ類、Ⅲ類、Ⅳ類美國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遠大于中國企業營業收入總額;Ⅶ類、Ⅷ類、Ⅸ類、Ⅹ類美國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大于中國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十大類中只有Ⅴ類、Ⅵ類兩大類中國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大于美國企業營業收入總額。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Ⅴ類、Ⅵ類、Ⅷ類、Ⅸ類美國企業利潤率大于中國企業利潤率,Ⅶ類、Ⅹ類中國企業利潤率大于美國企業利潤率。
(三)2015年財富500強中美企業比較分析啟示:中國Ⅰ類、Ⅱ類、Ⅲ類、Ⅳ類產業群具有較大轉型增長
表1可知,Ⅰ類:能源、Ⅱ類:商業貿易、Ⅲ類:醫藥保險類、Ⅳ類:計算機網絡、電子電氣電信類四大企業大類中國營業收入遠遠低于美國營業收入,中國在未來將有較大的轉型增長空間。因為Ⅰ類:能源、Ⅱ類:商業貿易、Ⅲ類:醫藥保險類三大產業群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群,能保證人民健康需求,能滿足人民衣食住行生活需求,能源能持續推動工業生產需求和保障城市運轉。Ⅳ類:計算機網絡、電子電氣電信類滿足了人民社交需求、辦公需求、休閑游戲、親情溝通、自我實現、服務各類產業信息化需求等作用。Ⅰ類、Ⅱ類、Ⅲ類、Ⅳ類產業群是中國走向現代化,走向共同富裕必須發展的四大產業群,這四大產業群具有較大轉型增長空間。
(一)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中美日三國企業大類分類說明
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中美日三國企業大類分類仍然按照上述分成十大類,但是由于中美日三國企業個別國家化工和物流運輸企業營業收入少,在第三大點歸為其他大類,得表2。

表2 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中美日三國企業大類營業收入、利潤率比較一覽表
(二)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中美日企業比較分析(表2)
美國大于一萬億美元企業大類有Ⅰ類能源、Ⅱ類商業貿易、Ⅲ類醫藥保險、Ⅳ類電子計算機網絡電信。日本大于五千億美元企業大類有Ⅲ類醫藥保險、Ⅳ類電子計算機網絡電信、Ⅶ類汽車。中國大于五千億美元企業大類有Ⅰ類能源、Ⅳ類電子計算機網絡電信、Ⅴ類建筑工程、Ⅹ類商業銀行。中國Ⅹ類商業銀行利潤最高,日本第二,美國第三。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Ⅴ類五大企業類利潤率美國大于中國,也大于日本。在表2中27個利潤率數據,唯有中國Ⅵ類金屬利潤為負的利潤(表2)。
(三)2015年財富500強中美日三國企業分析啟示:中國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Ⅶ類產業群具有較大轉型增長空間
Ⅰ類、Ⅱ類、Ⅲ類、Ⅳ類中國企業大類營業收入低于美國營業收入,中國企業較弱,但是要迎難而上,抓住機遇則意味著具有較大轉型增長空間。同理中國Ⅶ類營業收入低于日本Ⅶ類營業收入,如果中國汽車產業能堅持創新發展,則會出現較快發展,轉型增長具有較大增長空間。
盛田昭夫和喬布斯,索尼公司和蘋果公司,是日美兩國電子產業競爭典型代表企業。
從《財富》世界500強和中信出版社出版《改變世界的蘋果》數據整理可得圖1和表3。

圖1 1997年至2014年蘋果與索尼營業收入圖
第一是對蘋果公司和索尼公司1997年至2013年營業收入比較。從圖1可知,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7年-2007年日本索尼公司營業收入遠遠高于美國蘋果公司營業收入。第二階段2007年-2013年蘋果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索尼公司停滯增長階段,圖1顯示2011年蘋果公司營業收入超過索尼公司營業收入,2013年蘋果公司營業收入遠遠高于索尼公司營業收入。
第二是對蘋果公司和索尼公司2004年至2014年11年利潤比較。美國的電子公司蘋果公司2004年至2014年11年盈利利潤共計1758.32億美元,這11年期間日本索尼公司加總利潤為負利潤,為-58.34億美元。美國蘋果公司利潤2004至2013年間逐年增加,而日本索尼公司利潤比美國蘋果公司少很多,2008年至2014年七年中有六年為負利潤,只有2012年獲得利潤為5.18億美元。
美國蘋果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較量分析可得出:企業經濟較量是國家經濟較量重要載體。從表2可知,美國的電子企業大類15040億美元遠高于日本電子企業大類7140億美元,利潤率美國12.21%,而日本利潤率僅3.19%。
(一)中國企業應在多方面向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學習
蘋果公司和索尼公司兩個公司較量,企業家的關鍵作用是什么?日本盛田昭夫在1993年演說中強調日本需要再次向美國學習,指出索尼曾經通過巧妙地引進美國技術獲得發展,并且在80年代超越美國,但是“我們決不能滿足于此。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再一次向美國學習。”中國企業需要向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學習。中國需要許許多多像日本豐田佐吉、豐田喜一郎、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松下幸之助、美國斯隆、杰克·韋爾奇的人成長為中國實業創業家。
激勵中國企業家創新、發明、創業才能更好推動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重視培養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精神。盛田昭夫強調技術創造性,產品計劃的創造性和市場創造性,強調利用已有的技術創造出適合人們需要的產品。中國企業轉型增長不斷追求加快更新改造,不斷推出合乎時代精神的新型號、新模式。中國企業轉型增長要求企業把新思想、新發明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去,重視培養動手操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創造更具有誘惑力的產品,以爭取消費者。因為如果誰不去想方設法改善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就別指望在商業界生存,而要這樣做,就必須有新技術。中國企業包括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等全體人員必須謙虛學習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的先進技術,生產出好的產品為世界消費者做貢獻。企業轉型需要企業家能抓住商業機會并尋求企業轉型發展。1993年,世界電池制造大國日本宣布放棄鎳鎘電池的生產制造,王傳福意識到充電電池的市場需求會與日俱增,創業大有可為。王傳福抓住機遇實現從生產電池到新能源汽車華麗轉型。
(二)基于國家競爭力提升繼續建設大學工業園和企業研發實驗室
195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工業園,大學教授主導學術界和企業創業者相結合試驗室,占地8千多畝,特曼教授身邊聚集了大量電子技術人才。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大樓孵化了世界著名企業SGI、太陽公司和思科。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理論界巴丁與技藝專家布拉頓在肖克利領導下發明改變世界生活方式晶體管。德國組織創新企業研發實驗室。中國經濟增長進入非創新不能推動經濟增長,非創新不能持續提高國民收入階段。中國全民創新重要力量包括科研院所、企業和千千萬萬個個人發明家。國家應重點規劃,利用綜合性大學教授、科學家、工程師與青年學生作為市場未來推動者,營造具有企業創業精神的學生知識創造與實業增長發展平臺,用團隊微小的努力去改變世界從而做出積極貢獻。這是大學工業園和企業研發實驗室的政府功能。政府最大的任務是讓國民創新創業成為新常態。
1986年盛田昭夫《盛田昭夫與索尼公司》提出有一臺電視機和一部電話,再裝上一臺計算機信息收集處理機,這個商業創意新產品直到二十年后,2007年天才喬布斯發布蘋果公司的iPhone智能手機得以實現,iPhone具有iPod+Phone+ Internet功能總和,喬布斯制造出了盛田昭夫提出“未來信息收集處理機”,不過信息收集處理機名稱改為iPhone。
為什么企業家英雄(企業家盛田昭夫、喬布斯)所見略同?企業家對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包括以下五個重要內容。
一是盛田昭夫提出索尼公司經營原則是用新產品引導公眾消費,而不去問消費者想要什么,因為消費者并不知道在技術上什么是可能做到的,但索尼公司知道。喬布斯認為別問顧客想要什么,企業的目標是去創造那些消費者需要但表達不出來的需求,而且你要秀出產品給顧客看。
二是企業家需要執著追求,堅強、堅韌和持之以恒。索尼創始人井深大提出通過集體努力,全心全意去挑戰,創造出保持領先的新穎有價值的產品。喬布斯認為企業家創業必須充滿激情有勇氣,熱愛并愿意為之冒險,開公司很難,如果沒有熱情,你早晚會放棄,“我(喬布斯)做的最難的事情就是創業開公司,但同時它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正是以自己這種微小的方式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三是盛田昭夫提出企業家能找到優秀人才,形成好的團隊,并使團隊發揮作用,花時間生產出好產品。喬布斯認為讓一個團隊來設計一件產品是件很難的事情,大多時候,很多人不知道干什么,直到有人來告訴他們該怎么做。
四是知進退。盛田昭夫提出商業項目不可行,就退出。掌握準確時機,不惜代價地做出停止或支持商業開發項目,是企業成功的訣竅。喬布斯強調“如果我們掌握或控制不了某個行業的主要技術,我們就不進入那個領域,否則,就會遭遇慘敗。蘋果公司核心強項是把高科技軟件成為顧客感到驚喜和興奮的用戶體驗。”
中國電子企業實力遠遠弱于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中國企業創業者需要更加虛心向美日企業學習,挖掘中國企業轉型增長的有利態勢。
[1](美)麥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陳小悅譯.北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2](海爾)許慶瑞,吳志巖,陳力田.轉型經濟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演化路徑及驅動因素分析—海爾集團1984年—2013年的縱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四).
[3](比亞迪)楊桂菊,劉善海.從OEM到OBM:戰略創業視角的代工企業轉型升級—基于比亞迪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2).
[4]楊桂菊.代工企業轉型升級:演進路徑的理論模型——基于3家本土企業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0,(6).
[5]余建平,胡峰.多重嵌入:中國代工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思路——一種共演與學習的視角[J].社會科學戰線,2014,(9).
[6]許暉,許守任,王睿智.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企業國際化轉型及創新路徑—基于六家外貿企業的跨案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4,(1).
[7]王海兵,楊蕙馨,吳煒峰.價值鏈斷裂、新產業生態系統形成與我國企業全球研發[J].經濟管理,2014,(6).
[8]吳先明,蘇志文.將跨國并購作為技術追趕的杠桿:動態能力視角[J].管理世界,2014,(4).
[9]曾才生.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圈地運動與傳統零售銀行轉型[J].求索,2014,(3).
[10]奧格雷迪.改變世界的蘋果[M].侯曉雷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11]盛田昭夫.盛田昭夫與索尼公司[M].薛慧英,王超,魯重為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
[12](美)卡普蘭.硅谷之光[M].劉駿杰譯.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程文燕]
鐘小根(1977—),男,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財貿系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城市旅游。(江西南昌33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