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考古會史》
羅宏才 著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60余萬字,附圖、表400余幅(張),通過前后呼應、統計關照、對比分析、勾勒總結等手法,使大量首次公布的文獻史料以及圖像資料相互支撐,交相輝映,構成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再現了始于80年前、長達10年、經久湮沒的陜西考古會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學術價值。
《考古學》
夏鼐、王仲殊 著
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本書主題內容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卷》的概觀文章。考古學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介紹了考古學名稱的由來,考古學的定義,考古學研究的目標,考古學的發展歷史,考古學的研究對象,考古學的方法論,考古學的分支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內容。
《長毋相忘:讀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南京博物院 編著
譯林出版社
圖錄收入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的100件(組)文物圖片。編者根據文物的不同特點,將其分別歸入“治塚云山”、“車儀騖馳”、“八音之調”“靡麗風尚”、“繁露環佩”五個篇章,并為每件(組)文物撰寫了清晰準確、有趣易讀的說明文字。為了與文物的時代感相適,全書采用繁體豎排,右起閱讀。
《土司,考古與公眾:海龍囤公眾考古的實踐與思考》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著 科學出版社
本書是基于遵義土司城堡海龍囤遺址一系列公眾考古實踐的全記錄,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介紹海龍囤及圍繞遺產本身所擬定的公眾考古活動策劃方案,中編介紹以海龍囤為主要場域所進行的與志愿者、藝術家、政府部門、當地村民等公眾間的交流與互動,下編反映活動策劃者對公眾考古的理論思考及對本次活動的經驗總結。
《流動的權力:水是如何塑造權力的》
史蒂文·米森等 等著 岳玉慶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本書介紹了10處古代治水文明遺址,反思千百年前古人如何控制和爭奪水權。包括蘇美爾人通過灌溉技術創造出第一個人類文明;納巴泰人在沙漠王國佩特拉建立了一座“水的天堂”;古羅馬修建宏偉的引水渠,在公共浴場大肆“揮霍”水資源;李冰修建都江堰,成為綿延兩千年的工程奇跡。
《考古發掘的保護實踐:原則與方法》
蓋蒂保護所 編著
本書介紹了考古學家在進行田野考古工作時,遇到古代建筑或相關遺跡出露和文物出土時,應該立即采取的相關措施。具體涉及環境與土壤問題、評估與鑒定、分離與清除、覆蓋與包裝等等,是考古學家、文物保護工作者、遺址管理者及相關專業學生的重要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