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希
吉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基于SPSS的大學生閱讀習慣調查分析
吳 希
吉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文章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隨機對吉林醫藥學院的在校學生進行了閱讀習慣的調查,對大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進行了相關的統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探討。
《語文課程標準》里說:“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人終身受益。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對本校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1份,回收有效問卷290份,回收有效率為96.3%。
本次問卷的發放采用隨機抽取時間,隨機選取樣本的方式,發放地點在教學樓附近,面向對象為所有在校的學生。學生的學科類別涉及文科、理科、工科三類。
本次問卷一共設計了十五個選擇題,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閱讀習慣等進行了調查,同時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軟件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對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年級”和“借閱圖書的總數量”兩個變量進行交叉列聯表分析,得到頻數分布表與卡方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年級與借閱圖書的總數量交叉列聯表
按同樣的方法對“性別”與“借閱圖書的總數量”進行分析,卡方值為1.395,P=0.707,即二者不存在統計學顯著性差異,閱讀數量與性別沒有明顯關系,閱讀習慣并未受到性別的限制與影響。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對“圖書館的利用頻率”與“各類資源的總體評價”兩個變量進行頻率分析,結果見圖1、圖2。
其中,從未使用過圖書館的占1%,很喜歡閱讀每天都去圖書館的占20.3%,對于這個現象我們做了進一步的調查,結果發現。
89%的同學對于圖書館的各類資源的總體評價在滿意以上,這說明圖書館的圖書能夠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在課余時間學生通過閱讀能達到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的目的,而在1%的很不喜歡閱讀的學生中,表達對其他活動,如看電視、上網等更有興趣的比例比較大。
由此可見,在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很多大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新鮮的事物上,從而逐漸忽略了傳統的閱讀習慣。
在此次調查中,61.2%的學生選擇在圖書館借閱書籍,還有一部分同學喜歡利用電子資源,在網上瀏覽閱讀,而通過其他方式,如購買,向書社借閱等所占比例是比較少的。這整體說明我校圖書館的資源是比較豐富的,能夠滿足學生對于閱讀的需求,通下圖中可以看出,學生通過其他方式閱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時間不充分以及電子閱讀要比傳統閱讀方式更加省時省力。

圖1 利用圖書館資源頻率分布圖

圖2 對圖書館各類資源的總體評價圖

圖3 利用圖書館的主要因素
從閱讀書籍的類型上看,半數以上的同學喜歡閱讀文學藝術類的書籍。歷史、社科類的書籍也比較受學生的歡迎;受歡迎程度最低的是專業技術類的書籍。
從選擇書籍的方式上看,60%以上的同學在選擇書籍時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進行選擇的;其次為同學、老師推薦的;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圖書的比例不是很大。在信息發展的今天,面多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書籍,如何在其中找到最適合的,是學生面臨的一個問題,很多同學在選擇圖書是比較盲目、盲從,易受其他人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低年級的學生閱讀比例較低;學生課余閱讀時間較少;自主選擇書籍的能力較差;閱讀主要偏向于休閑娛樂,針對于專業知識的閱讀較少。針對這些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通過師生交流、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于圖書館的意見,優化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質量,使同學們喜歡去圖書館閱讀,同時也可以開展“好書推薦”,“專題講座”,“讀者活動月”等活動吸引學生去圖書館閱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形成一種習慣。其次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能形式,幫助同學們學會如何選擇一本合適的書,如何去通過合理的閱讀學習新知識,擴展新視野,通過閱讀的引導與培養,全方位立體化的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最后,指導學生對于新技術的應用。目前高校中的閱讀方式,除了傳統的書本以外,還有大量的電子資源,這也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作為學校,應該加強對新技術的引導與推廣,使學生在傳統閱讀的基礎上,學會利用新興的科技手段閱讀。
閱讀使人進步,人類離不開閱讀。作為學校,有義務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校需要通過多組織、多渠道的方式創建一個和諧的閱讀文化氛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