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曉丹
揭秘奧特萊斯
◎ 于曉丹
“回國要送禮,去趟奧特萊斯吧。”
這是現在很多中國朋友到紐約后必選的旅游項目。我最開始時以為奧特萊斯是一個地名,后來才知道是一種商業模式,朋友將之解說為“工廠直銷店賣場”——東西跟曼哈頓島上的品牌一樣,價格卻便宜不少。
不過,抱著那些名牌購物袋沾沾自喜的游客,有沒有仔細看過自己手上商品的Logo是否跟第五大道上的Logo一樣?
17年前,我第一次去奧特萊斯便買了一件拉爾夫·勞倫的卡其色夾克,售價五十多美元,比曼哈頓第五大道旗艦店里的同款夾克幾乎便宜一半。只是將那件夾克買回家后,我又猶豫起來,于是拿到五大道旗艦店里去退。
美國的退換貨規則一貫偏向消費者,只要是同一品牌的產品,即使購之于佛羅里達也可在阿拉斯加退換。可沒想到,拉爾夫·勞倫的“客戶服務部”工作人員翻看一眼,卻說退不得:“你這是在奧特萊斯買的吧?”我十分驚詫于他的眼力。他猶豫再三,拿過一件正在銷售的夾克解釋說:“你對比看看就知道了,我們這里的夾克與奧特萊斯賣的終究不同。”是嗎?難道奧特萊斯不像宣傳的那樣賣與正規店一樣的東西,只是因為缺少了中間環節,價格才低了下來?
這一疑問,我在工作后很快從反向得到答案。
我供職的第一家公司是靠已有上百年歷史的內衣品牌Maidenform養活的,其中最大的訂單是棉布繡花睡衣。Maidenform在美國任何一家百貨公司里都設有銷售專區,我跟很多朋友吹噓說,你們馬上就能看到我的設計了,可一季過后,我找遍全島也沒能找到Maidenform睡衣的影子。問及老板才知道,原來我設計的睡衣只在Maidenform奧特萊斯店銷售,根本不會出現在正規店里。
幾年后,我入職一家為某著名內衣品牌提供設計和生產的公司。一位設計師常常帶來的合作項目是:一組專為奧特萊斯店定制的設計產品。她通常對這組設計有這樣的要求:要與她賣給正規店的設計相呼應,即從顏色到材料都具有其當季品牌的辨識度,但又絕不能一模一樣。更重要的,零售價比正規店便宜。總而言之,她的希望是:讓奧特萊斯的顧客既能辨認出是她的設計,又能因為衣服價格低于正規店而萌生出購買欲望。
原來,這才是奧特萊斯的真相:有著跟正規店平行的采買程序,跟“直銷”并無多少關系。
雖然它偶爾會銷售少量正規店的下架貨,但架上絕大部分貨品是其買手通過獨立供應渠道按照“奧特萊斯標準”采購的。
說得更直白一些:奧特萊斯銷售的LV比第五大道上的LV成本低,所以價格也低;在奧特萊斯買的LV不能在第五大道的LV店退換,因為它本來就與第五大道LV店的LV不同。
我的一位朋友聽說我要寫奧特萊斯,搖搖頭說:“何必呢。即便奧特萊斯的香奈兒并非第五大道的香奈兒,價格和品相標準都低了一個層次,可終究還是不錯的,到底還是受著香奈兒公司的監管,并沒有把品牌拖累成垃圾。況且,有人就喜歡那些大Logo。只要有這樣的執著,奧特萊斯就有存在的土壤。”
(摘自《說穿》中信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