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種創意寫作新文類的近距離考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大陸自然筆記的興起
——對一種創意寫作新文類的近距離考察

2015-11-18 16:14:00呂永林
雨花 2015年15期

■ 呂永林

(作者系上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小 引

2011年4月13日,《上海壹周》刊發了一篇題為《當代法布爾記錄自然筆記 尋找城市博物家》的報道,稱有一群“博物家”正活躍在上海這座喧囂都市。“他們用目光、紙筆、鏡頭捕捉和記錄身邊的自然界變化,然后把這些值得注意的變化,告訴更多人。自此,一種名為“自然筆記”的自然記錄與自然書寫新形式開始走進公眾視野,并引起社會和媒體的關注。隨后,《好兒童畫報·芝麻開門》和《動物大揭秘》等雜志開始設有“自然筆記”專欄。同年10月,上海市舉辦了第一屆青少年“自然筆記,生態足跡”活動,該活動鼓勵青少年朋友在觀察自然的過程中,通過紙和筆,用文字和圖畫相結合的方式描繪所見所聞,以此激發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養成探索自然的生活習慣,進而培育一種從“走近自然”到“走進自然”的生態理念。2這一富有時代氣息的創意實踐活動旋即受到滬上多家媒體的爭相報道,其中僅《新聞晨報》一家就以《感知記錄自然界,滬上“自然筆記一族”悄然興起》《“自然筆記族”并不需要繪畫基礎》等題報道過數次。3此后,經由各種路徑和平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匯聚到“自然筆記”的隊伍中來,并通過自媒體或社會媒體發表自己的自然筆記作品,由此引發的社會反響也越來越廣泛和強烈。

一、興起與命名

2013年5月,國內第一本原創的自然筆記繪著作品《自然筆記——開啟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出版,“這本書用自然筆記的形式,記錄大自然的呈現、成長、變化。內容涉及大自然中的昆蟲、鳥類、植物等,從辦公室窗前到小區門口,從大學校園風景到雨后公園的奇跡,從偏僻山野到喧囂城市。自然在作者眼前都有各個不同的表現形式,常常使其在都市生活的忙碌中停駐腳步,收獲心性的愉悅。”4該書甫一問世,便廣受關注與好評,并入選2013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2013年“中國童書榜”提名書目。2014年,該書又榮獲第九屆“文津圖書獎”5,還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書目。通過閱讀該書讀者可以發現,用繪畫的方式為大自然做筆記是此類自然筆記的一大特色,也只有親手將身邊的自然一筆一畫地畫下來,我們才能擁有且更好地收藏日常游玩、拍照(包括單純的近距觀察、身體觸碰等)所無法傳遞的自然微妙與真切。與此同時,要記得在這些圖畫旁邊加上必要的文字說明,如記錄對象的名稱、情態、周圍環境,記錄的時間、地點、天氣,記錄者的心情、感受,等等。這樣,一篇篇圖文共濟的自然筆記就誕生了。當然,創作者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自然筆記作品進行更多的文字敘述,從而為之增添一些趣味性或故事性,如《自然筆記》的作者所做的那樣。《自然筆記》一書的可貴之處還在于,它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創作實踐6明確告知大家:這是一種以親近自然、記錄自然為宗的書寫形式和實踐活動,它既不需要崇尚技巧,也不需要追求唯美。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拿起紙筆,用繪畫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為大自然做筆記,而不用擔心自己的文字水平或繪畫功底如何。也正是因為這樣,許許多從未學過繪畫,也不怎么擅長文字表達的人們,才敢于選擇用這樣一種方式去親近自然、記錄自然,繼而更加真切、細致地感知、傳遞自然萬物的樣貌與聲音。

無論是在《自然筆記》出版之前還是之后,作者芮東莉就一直堅持以博客、微博、雜志專欄、科普進校園和自然教育志愿者活動等多種途徑去尋找更多的同道中人。在她的帶動之下,僅上海一地,就有為數眾多的青少年朋友及其家長、教師加入其中,從而匯聚成一個民間自發的自然筆記群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春天,芮東莉的婆婆秦秀英老人也開始創作她的自然筆記。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從小生活在農村,只上過一年半的小學,識字無多,更別說提筆作畫了,然而在芮東莉的鼓動和指導下,也最終克服了種種畏難情緒和手指的顫抖,勇敢地拿起筆來。沒過多久,婆婆就喜歡上了自然筆記,通過做筆記,她不但記錄下身邊的自然萬物,還再現了她一直珍藏在記憶中的自然萬物。婆婆的自然筆記放到網上,很快就得到大家的喜歡和稱贊,有一篇還被刊登在《新聞晨報》的頭版醒目位置。如今,婆婆儼然成為國內自然筆記群體中的一位高齡楷模,她不但學會了上網、開博客,還用自己的榜樣力量召喚身邊的親人一起做自然筆記。

與芮東莉差不多同時甚至更早投身自然筆記實踐活動的,國內還很多人。如上海的室內設計師任眾(網名“人多多”),她所著繪的作品《大自然筆記》于2014年7月出版,反響頗佳;上海前哨學校的美術教師田鳳晴,她與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的自然筆記項目,可謂打開了一片新的創作天地;北京的年高,她的自然筆記作品在《科技日報》《少年先鋒報》等媒體連續刊出,其在豆瓣上的自然筆記系列也擁有眾多粉絲。而在更加廣闊的意義上,廣州的知名散文家楊文豐(著有《自然筆記:科學倫理與文化沉思》等,其“自然筆記”系列散文影響很廣)、深圳的南兆旭(著有《深圳自然筆記》)、太原的阿蒙(著有《時蔬小話》)、南京的涂昕(著有《采綠:追尋自然的靈光》)、武漢的付新華(著有《一只螢火蟲的旅行》、《故鄉的微光:中國螢火蟲指南》),以及北京的“自然筆記”博物小組(總部在北京,上海、海南、濟南、太原等地都有分支),所有這些熱愛自然且有志于記錄自然、呈現自然的人們,皆可謂最廣泛意義上的自然筆記同道中人。他們都在以一種“各自獨特卻又彼此相和”的方式在為中國大陸自然筆記的興起貢獻著力量。

到目前為止,上海市已連續舉辦了三屆“自然筆記”生態活動作品評選,重慶市也在2014年上半年舉辦了首屆“夢想課堂自然筆記大賽”,上海的虹橋中學、寶山實驗小學和上海師大附屬經緯實驗學校等還先后開創了自然筆記特色課程或教學探究項目。在全國各地,有多家公益組織或自然教育工作室,已經或正在將自然筆記納入其工作實踐當中。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創作主體來看,還是從創作形式來看,乃至從傳播媒介和社會受眾來看,當前國內的自然筆記正在朝著一個立體化的、多姿多彩的態勢快速成長。

在此,我們可以對自然筆記作一個廣義和狹義的簡單區分。所謂廣義的自然筆記,包括一切用文字、繪畫、攝影、聲音、影像、身體感知、科普實驗等方式所進行的自然記錄和表達,因此可謂品類繁多、樣貌紛呈。所謂狹義的自然筆記,則主要是指用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相輝映的方式進行自然記錄與表達,如芮東莉和她婆婆以及年高的“自然筆記”、任眾和她女兒的“大自然筆記”,還有許許多多青少年朋友及其家長的“自然筆記”等。如果從自然筆記同國內正在大力創生的創意寫作事業的關聯性來看,那么狹義的自然筆記可能更為直接一些。因為二者都需要具備一個最基本的媒介:文字。本文所要討論的對象,也主要是狹義的自然筆記,但是同時,又必然會同廣義的自然筆記存在著諸多關切和聯通。

關于國內自然筆記的命名問題,最早可追溯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引進出版的《筆記大自然》 一書,《自然筆記》的作者芮東莉也正是受到這本書的啟發才開始自己的自然筆記實踐之旅的。《筆記大自然》7的英文原名為:Keeping a Nature Journal,在大陸版的目錄和正文當中,除書名外,Nature Journal都被譯作了“自然日記”,而非“自然筆記”。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自然日記就是規律地觀察記錄、認識、體會和感受自然,它是整個筆記自然的核心。”8這個翻譯顯然存在著一個小小的不自洽現象——譯者前面用的是“自然日記”,后面用的卻是“筆記自然”。不過更為緊要的事情在于:“日記”一詞從直觀上有“一日一記”的要求,創作者即使無法做到一日一記,至少也要體現出一定的長期性和連續性。相比較而言,“筆記”一詞則顯得寬松許多,也更加契合人們親近自然、記錄自然的多樣化和自由度。在為自己的自然筆記作品、博客以及著作命名時,芮東莉就曾充分考慮到這一命名的微妙性與普適性,從而在“自然日記”和“自然筆記”中選擇了后者。如今從社會傳播和實際使用的情況來看,“自然筆記”的命名無疑是較為可取的。

二、動力或機制

“在現代社會中,唯一能夠與燈紅酒綠、人心浮躁的現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無言、由來已久、蘊意深長的自然界。而在現代文明中,人們渴望的也是在匆忙中保持心中的那份寧靜。”9美國自然文學研究者程虹此語可謂傳遞出當代人對大自然的一種極深情也極深切的認知和領悟,而希望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將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向著天地萬物更深層次地浸入或打開,也恰恰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自然筆記的一個重要緣由。

誠如《筆記大自然》的作者萊斯利和羅斯所言,一直以來,“我們很多人都在探索更深層次地融入自然的方式,其中包括學習自然的形態,保護‘借住’在自然界的‘居民’,或者冥思生命延續的真諦”,而做自然筆記,則是人們“與自然重建聯系的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你只要花些工夫在自然界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借助日記反映一下即可”。10當然,這一基本上人人皆可動手嘗試、隨意揮灑的自然書寫形式,其所生產出來的社會效應和人文價值卻是非同尋常。經由它,你既可以和草木蟲魚“耳鬢廝磨”,也可以在大自然中享受不一樣的“獨處之趣”,還可以找到前所未有的“地域歸屬”之感,甚至有可能,你的這一微觀行動于當代環境保護和倡導生態文明大業也助益良多。在此意義上,自然筆記活動既可以是一扇“思想的轉門”,“讓我們像貍像獾,一頭扎進灌木叢的深處,用身體和心靈的全部去親近花朵和蟲蟲們的世界,感受、記錄那些連微距攝影都無以言傳的生動”;也可以是一扇“情感的轉門”,“讓我們去愛,去珍重,去敬畏,樹上的鍬甲,燈下的夜蛾,迷網中的飛鳥,所有生靈,都不該是我們獵殺的對象,而是像星星一樣寶貴,同為地球的孩子,與我們人類一樣”通過做自然筆記,人們將更容易領會約翰·繆爾的話:“成千上萬的心力交瘁生活在過度文明之中的人們開始發現:走進大山就是走進家園,大自然是一種必需品,……它還是生命的源泉。”也更容易去思考利奧波德的話:“整個世界都如此貪婪地要求得到更多的浴缸,結果卻失去了制造這些浴缸所需的穩定性,甚至失去了關掉水龍頭的機能。在這種時候,最自然、最有益的行動就是略微放一放業已泛濫的物質享受。要達到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我們或許應該對照自然的、野生的、自由的萬物,而對非自然的、馴養的、失去自由的事物要重新進行評估。”

如果從目前國內自然筆記的實踐與傳播情況來看,各種針對廣大青少年朋友的“自然教育”“心靈環保”事業而展開的立體交互行動,可謂影響最大且最具活力的一個生長空間。譬如芮東莉在工作之余,就常常組織和發起面向上海市中小學生的自然筆記學習與交流活動,通過參加組織者精心設計好的戶外創作實踐,像“小鳥認大樹”“猜芽兒”“猜果實”“雨中客”“花之虹”“約會濕地小精靈”“珍藏大自然的禮物”“叢林追蹤”,等等,青少年朋友既親近了自然、緩減了課業壓力,又在自由活潑的活動氛圍中增長了博物知識和生態情懷,并且有助于其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比如觀察能力、沉思和專注的能力、認知和分析的能力、深層品味自然的能力、自信與自我表達的能力、創意寫作的能力、與家人分享的能力、跟同伴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謂事關基礎教育者無小事,也正是因為如此,與基礎教育關聯甚多的自然筆記才會受到眾多青少年朋友及其家長、中小學校、教師、相關政府機構或部門、民間環保組織與社團、媒體、圖書策劃與出版公司等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歡迎。

此外,從秦秀英老人的自然筆記作品《麻雀找食記》在《新聞晨報》頭版刊出,以及她的自然筆記創作經歷被《中國婦女》《中國女性》等雜志相繼報道的情形來看,自然筆記尚且有別樣的新聞點和社會價值——它還可以被老年朋友們用以拓展、豐富和提升自己的晚年生活。由于做自然筆記要畫寫結合、圖文齊上,因此可以幫助老年人在寧靜和平的環境與心緒中手腦并用、快樂創作,這對于防止其記憶力衰退以及手指的顫抖和僵化,無疑大有益處。更何況,做自然筆記還有助于加強老年人與子女、兒孫的精神交流。關于這些,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秦秀英老人便是一個極佳范例,自從做起了自然筆記,老人便如同給自己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慢慢地手也不抖了,心思也更加澄澈了,并且除了身邊的美好事物,不少存留在記憶深處的人世自然也從她的筆端流淌而出,讓人看了分外心動。一旦老年人發現自己也可以進行創作,其作品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發表,并且會得到大家的鼓勵和喜愛,甚至有可能在一些更受關注的平臺上被展示,這對于她(他)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非常好的“心靈福利”。另外,特別有意思的是,自從做起了自然筆記,秦秀英老人跟兒媳芮東莉的關系也比以前更加親密了,因為她倆在這方面的共同話題實在太多、太有意思。

總的來看,自然筆記所以能夠廣泛傳播開來,首先得益于兩個十分基本的元素:一是意義深遠,二是門檻極低。當然,社會上許許多多的個人或團體用心用力去實踐它、推廣它,也是自然筆記能夠在國內迅速興起的重要動力。客觀地說,這其中既包含許許多多的理想追求,也包含各種各樣的現實思量,這二者之間并不存在判然兩分的界限,而每每是混融在一起的。就拿《自然筆記》一書的創意、出版和發行情況來看,就涉及三方面的行為主體:一方是該書作者芮東莉,一方是該書的策劃方北京步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方是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從《自然筆記》的策劃方來看,北京步印文化的負責人之一于惠平是一位學哲學出身的出版人,她既有著做好書的事業心,也有著做暢銷書的職業敏感。而從她為《自然筆記》撰寫的“前言”可以看出,這也是一位有著頗為自覺的自然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出版人,她對于自然筆記的理解和把握也是非常的細膩、深入:“《自然筆記》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記錄大自然的方法。它告訴我們自然不僅是在那遙遠國度和偏僻荒野,還可以近在咫尺,時時處處,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于是,當我們在小區悠閑散步,當我們在公園信步游走,只要帶上一個小本,一支鉛筆,你就可以筆記自然,擁有別樣體驗。”“《自然筆記》還體現了對弱小、卑微的尊重。它讓我們蹲下身來,用一種全新的眼光觸摸周圍世界。這種尊重體現在作者的字里行間,這種尊重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回報。”而在圖書策劃之初,于惠平本人就對《自然筆記》的未來銷量充滿信心和期待,并且特地從北京趕到上海,與芮東莉見面商談該書的出版事宜。

再看《自然筆記》的出版方。最初,中信出版社只是相當于給步印文化一個書號而已,至于其它方面,按照雙方約定,大部分工作由步印文化承擔。但是當這本一開始并不太顯眼的圖書接二連三地獲得各種提名和社會好評,并且還斬獲了業內影響極大的“文津圖書獎”時,出版社的相關工作人員也開始對自然筆記和國內的自然教育等等有了新的認識,進而也愿意主動投入更多力量對《自然筆記》一書進行更好的宣傳與推廣。這對于國內整個的自然筆記實踐而言,無疑也是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的。

三、自然筆記之于創意寫作及其未來

21世紀無疑是一個全世界都在倡導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世紀,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更是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渴望回歸自然的懷抱,包括從閱讀上回歸一切撩人心弦的自然書寫。早在1901年,約翰·繆爾就已經發表過這樣的句子:“當人們從過度工業化的罪行和追求奢華的可怕冷漠所造成的愚蠢惡果中猛醒的時候,他們用盡渾身解數,試圖將自己所進行的小小不言的一切融入大自然中,并使大自然添色增輝,擺脫銹跡與疾病。”15只不過,今日之人們實可謂受困愈久,渴盼愈深。

反觀人類的古典時代和古典文學創作,自然幾乎是一個無所不在的生活因子和寫作因子。如果單純說從閱讀上回歸撩人心弦的自然書寫,恐怕有無數古典的作品就足夠人們受用的了,而今天更加迫切的問題和需要或許在于:人們最最希望看到的,已不僅僅是由各種美麗文字幻化出來的一座座桃花源或一朵朵彼岸花,不僅僅是依稀仿佛只存乎文字符號間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而更是如何去建構一個朝向自然美好的萬類世界和綠色多元的人類日常生態。不用說,這對于當代所有的自然書寫乃至創意寫作,都提出了一個極具時代性的要求,它也正是那么多讀者開始去捧讀梭羅、約翰·繆爾、利奧波德、蕾切爾·卡森、陳冠學、葦岸、李娟等人作品的一大原因所在。作為一種能夠讓任何一位平凡個體都可以充滿個人創意且飽含幽微深情地進行自然實踐的書寫形式,自然筆記恰好契合并彰顯了這一時代要求。可以說,自然筆記乃以其獨特的性質與功能綻放了當代創意寫作疆土之上的一種雙重耕耘與收獲,它既書寫生態,又創造生態——前者指向符號化的寫作與閱讀,后者指向現實性的生活與實踐。換言之,自然筆記將人們的個性化自然書寫、心靈環保與綠色多元的日常生態建構一體化、家園化了。自然筆記所秉持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自然與心靈的美好相遇既可發生于千里之外,也可發生于我們的耳畔身邊,而自然筆記便如同鏈接二者之間的使者,如同一扇人人皆可得而入之的魔法門,“就像宮崎峻《哈爾的移動城堡》中那扇神奇的轉門一樣,公園里也有這樣一扇奇妙無比的門”。16

如是可見,自然筆記既可為傳統的自然書寫提供新鮮血液和澎湃動力,又可為當代創意寫作生發出新的流向;它既是一種活潑潑的多文本寫作——繪著結合,又是一種真正的跨境界行動——寫做并重;它既有廣闊的市場需要,如城市居民的綠色閱讀需求與國民教育中的自然教育需求等;又合乎社會倫理需要,可以為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注入獨特力量。

即便單從技藝培育的層面來看,自然筆記也可以為當代創意寫作者的自然書寫能力提供極佳的切入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大家真正帶進大自然的課堂,提升其對天地萬物的感悟和生命境界,豐富其思想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知道,創意寫作的顯著特征是:“始于創意,成于寫作。”而大自然無限的創意絕對是人類進行創意活動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知北游》)如果將自然筆記的理念、方法和實踐合理帶入創意寫作的教學活動,激發大家重新去感受古往今來之大師筆下的自然敘事——如老莊、契訶夫、魯迅等人的自然書寫細部,借此去訓練和提升創意寫作者對自然物、自然環境乃至自然情懷的書寫能力,效果必定會大有不同。

與此同時,人們還可以創造性地拓展自然筆記與創意寫作的關聯維度,譬如將文字、繪畫作品跟聲音相結合,跟影像結合,跟各種親子實踐活動和自然教育相結合,跟新興媒體和移動終端智能應用結合。就像臺灣教育廣播電臺《自然筆記》欄目主持人范欽慧所嘗試的那樣,拿起麥克風去記錄起土地和大自然的聲音,并最終形諸文字,將所見、所聞、所行、所念、所希、所愿呈現在《與自然相遇的人》《沒有墻壁的教室》《跟著節氣去旅行》《自然森活家》等著作當中,實在是于人于己都大有好處。在這個意義上,作為當代創意寫作的一個新文類,自然筆記如果能將種種狹義的寫作成功加諸于一切廣義的關聯之中,它在未來必定會創造廣闊的傳奇。

蘇州慢書房的慢師傅鹿茸哥說過一句名言,特別適合喜歡卻總是沒有開始自然觀察或自然筆記的朋友:這世間許多美好的事,都死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愿這句話能驚醒更多的人。17

注釋:

1 盧曉欣:《當代法布爾記錄自然筆記 尋找城市博物家》,《上海壹周》2011年4月13日。

2 《上海市青少年自然筆記書畫活動策劃會議近日舉行》,見網頁: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21ai541986.html

3 郁文艷:《半年中,2萬人畫下大自然的變化》,《新聞晨報》2012年4月21日。

4于惠平:《寫在前面》,見芮東莉:《自然筆記——開啟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中信出版社,2013年。

5“文津圖書獎”設立于2004年,是由國家圖書館發起、全國圖書館界共同參與的公益性圖書評獎活動。評選范圍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的大眾讀物,側重于能夠傳播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公眾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普及類圖書。至今已連續舉辦九屆,社會影響巨大。

6正如于惠平的《寫在前面》以及一位讀者所言,《自然筆記》的作者芮東莉是一個普通人,她既沒有受過專業的繪畫訓練,也沒有嚴謹的科普背景,但是憑借著童年時來自大自然的潤澤,憑借著成年后對大自然念念不忘的敬意,用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去記錄自然,并且跟他人分享大自然的故事,開啟了一段奇妙的自然筆記之旅。在這本書當中,參與自然筆記的除了作者本人,還有作者的婆婆、丈夫和一些孩子們,他們用最質樸的圖畫和文字記錄了那些看似微小的生命形式,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蹲下身來,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觸摸周圍世界。另請參見網友“星雨欣愿”的博客文章:《手繪大自然——<自然筆記>讀后感》,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4cc670101hp7h.html。

7 克萊爾·萊斯利、查爾斯·羅斯:《筆記大自然》,麥子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8 同上,第5頁。

9 程虹:《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自然》,《解放日報》2014年09月19日。

10萊斯利、羅斯:《筆記大自然》,第3、12頁。

11芮東莉:《自然筆記》,見勒口處的“內容簡介”。

12約翰·繆爾:《我們的國家公園》,郭名倞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頁。

13利奧波德:《沙郡年記》,李靜瀅譯,汕頭大學出版社,2010年,“初版序言”。

14此處參考了萊斯利、羅斯:《筆記大自然》第13頁的一個自然筆記功能表。

15約翰·繆爾:《我們的國家公園》,第3頁。

16芮東莉:《自然筆記》,第1頁。

17《大自然筆記》作者人多多(任眾)寄語。見:http://www.douban.com/people/renduoduo/。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乱人伦99久久|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8090成人午夜精品|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色成人综合|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人成色综合网| 免费毛片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欧美色99|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亚洲女人在线|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小视频在线|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黄色|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欧美第九页|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色伊人|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99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毛片网站观看|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