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琛,張 婧,楊 陽
(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 西安710077;
2.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 西安710075;
3.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710048)
省級業務系統是電信運營商省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個人、家庭及集團客戶提供端到端的傳統和增值業務。傳統的省級業務平臺建設以“各自為政”的方式進行,重點考慮各業務平臺的關鍵指標和投資額,忽視各業務平臺發展的差異性,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業務平臺建設策略千篇一律。對引入期和成長期的業務平臺建設相對保守,不利于新業務的發展;對步入飽和期和成熟期的業務平臺建設仍延續“按需擴容”的規劃思路,忽視了衰退期帶來的風險。
基于對各業務平臺生命周期研究的業務平臺建設策略是增強業務平臺發展建設前瞻性和可實施性的有效途徑。本文以某運營商省級業務平臺為出發點,研究其發展歷程、生命周期特征分析、生命周期階段判定方法,提出適用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業務平臺建設思路和策略。
產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是產品的市場壽命,即一種新產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典型的產品生命周期可以分成介紹期(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提供了一個產品競爭狀態的動態變化,顯現了產品銷售歷史中的不同階段以及各階段營銷策略和利潤潛量的相關問題。企業可以通過確定其產品所處的階段或將要進入的階段制定更好的市場營銷計劃。因此,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也可以通過確定各產品所處的階段或將要進入的階段制定并提供該產品業務系統的建設計劃和策略。
業務平臺是電信運營商業務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省級業務系統按屬性和功能可分為基礎能力系統、增值業務系統和互聯網業務系統。
通信產品有生命周期,對應提供通信產品的業務系統也有生命周期,而且各業務平臺與其所提供的通信產品服從同一周期,在時間軸上具備相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因此,可以明確以下幾點:
● 通信產品及提供該產品的業務系統生命有限;
● 各業務平臺生命周期有相似之處;
● 在通信產品和對應業務平臺生命周期不同的階段,其業務使用用戶數、滲透率和業務量有高低變化;
● 在通信產品和提供該產品的業務平臺生命周期不同的階段,對應的業務系統需要不同的建設策略。
生命周期階段的識別是業務平臺生命周期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只有準確判斷業務平臺的生命周期階段,才能更好地選擇與業務平臺生命周期相適應的建設思路。因此,業務平臺生命周期階段的識別是延長業務平臺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價值及其增值,促使業務平臺更新換代的根本途徑。
(1)銷售增長率
產品銷售增長率法就是用產品銷售增長率的大小判定產品的生命周期。在業務平臺中,通信產品的銷售情況通過3個方面體現:業務使用用戶數、滲透率和單位時間內業務使用量。三者的增長率代表了業務平臺產品的銷售增長率。
業務平臺產品銷售增長率=A%×業務使用用戶數增長率+B%×業務量增長度+C%×業務滲透率增長度
且A%+B%+C%=1
其中,A、B、C 為銷售增長率參數,代表用戶數、滲透率和單位時間內業務使用量增長率在業務平臺產品銷售增長率中所占權重,需要根據具體的通信產品和業務平臺特性確定。
(2)普及率
根據業務平臺提供的通信產品在生產、消費過程中的特殊性、技術性能及耐用性等特征,可判斷通信產品為耐用消費品。因此,普及率分析與預測法適用于通信產品和對應業務平臺生命周期識別。
本文采用耐用消費品的社會擁有量來計算耐用消費品普及率,即
按家庭戶(或人口)平均普及率
將式(1)應用到通信產品和業務平臺生命周期識別中,則為
(3)聯合分析值權重
在對各類業務平臺銷售增長率法和普及率分析與預測法的識別結果進行聯合分析時,使用加權平均聯合法,可使其精確度高于簡單算術平均的聯合值精確度。
加權平均聯合法計算公式為
常用的業務平臺生命周期識別方法有經驗判別法、聯合預測法和數學模型法。本文采用經驗判別法中的銷售增長率法和普及率分析與預測法進行聯合預測,對業務平臺生命周期進行識別。因此,對于任意業務平臺均由以下兩步完成其所處生命周期的識別。
第一步:對被識別業務平臺進行類型確定,即確定該業務平臺為基礎能力平臺、互聯網業務平臺或增值業務類平臺。
第二步:根據被識別業務平臺所對應平臺類型的識別原則進行其所處生命周期的識別。
各類業務平臺生命周期識別中,銷售增長率法與預測法的各識別要素參數的取定、聯合分析中各部分權重的劃分以及各自識別原則的確定方法如下。
4.1 基礎能力平臺
(1)銷售增長率參數取定
由于基礎能力平臺所提供的業務產品具有使用用戶數大、滲透率高但變化幅度相對較小、業務量高且增減幅度大的特點,對此類平臺銷售增長率參數按A、B、C 分別為30、20、50 取定。
(2)聯合分析權重取定
鑒于基礎能力平臺業務產品普及率較高的客觀現實,在對使用銷售增長率法和普及率分析與預測法的識別結果進行聯合分析時,將它們所占權重按80%和20%劃分。
(3)識別原則
基礎能力平臺聯合分析結果小于20%為導入期,大于10%為成長期,20%~30%為成熟期,小于20%為衰退期。
4.2 互聯網業務平臺
(1)銷售增長率參數取定
互聯網業務平臺以新興、新建業務平臺居多,因此,它們具有業務產品使用用戶數少、滲透率低但變化幅度較大、業務量不高但變化速度快的特點,對此類平臺銷售增長率參數按A、B、C 分別為30、30、40 取定。
(2)聯合分析權重取定
鑒于互聯網業務平臺業務產品普及率不高的客觀現實,在對使用銷售增長率法和普及率分析與預測法的識別結果進行聯合分析時,將它們所占權重按65%和35%劃分。
(3)識別原則
互聯網業務平臺聯合分析結果小于10%為導入期,大于10%為成長期,10%~30%為成熟期,小于5%為衰退期。
4.3 增值業務平臺
(1)銷售增長率參數取定
增值業務平臺多數已運營一段時間,它們具有業務產品使用用戶不多、滲透率不高且變化幅度較小、業務量不高且變化速度慢的特點,對此類平臺銷售增長率參數按A、B、C 分別為50、20、30 取定。
(2)聯合分析權重取定
鑒于增值業務平臺業務產品普及率因其具體業務參差不齊的客觀現實,在對使用銷售增長率法和普及率分析與預測法的識別結果進行聯合分析時,將它們所占權重按75%和25%劃分。
(3)識別原則
增值平臺聯合分析結果小于15%為導入期,大于15%為成長期,15%~40%為成熟期,小于5%為衰退期。
基于以上研究,針對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業務平臺提出以下建設思路。
(1)引入期業務平臺
引入期業務平臺包括正在籌劃建設的新增平臺和已上線開通1~2年的新建平臺,它們的硬件和軟件設備一般使用年限較短,且規模不大。引入期業務平臺的業務量變化趨勢尚不明朗,為它們擴容硬件、軟件設備的投資風險較高。因此,為保護投資、降低風險,可將新增平臺直接部署在省內業務私有云資源池內,并將現有的引入期業務平臺逐步遷移至省內業務私有云資源池,實現資源池共享和資源的按需分配。
(2)成長期業務平臺
成長期業務平臺在上線開通3~6年的系統中大量存在,它們的硬件和軟件設備已使用3~6年不等,并且已有一定的規模。辯證地說,現有成長期業務平臺中,將會有部分平臺從成長期直接步入衰退期,剩余的順應市場需求發展的成長期業務平臺將經過不等長的成長期發展,陸續步入成熟期。因此,為促進生命力較強的業務平臺發展,并盡量降低已成失誤的投資損失,應對已停滯發展的成長期平臺盡快實施業務清理,釋放其占用的軟、硬件資源,并將釋放的可用資源用于擴容發展趨勢良好的成長期平臺。
(3)成熟期業務平臺
步入成熟期的業務平臺用戶數和業務量增減幅度和速度不高,業務平臺軟、硬件設備的擴容需求并不高。但它們已有較大規模的硬件和軟件設備,往往既有CT 設備又有IT 設備,并且均已在網運行較長時間,每年都有部分到達報廢年限的設備需要更新替換。因此,為減少降低工程實施難度、降低割接風險,建議將成熟期業務平臺中的IT 部分逐步遷移至省內業務私有云資源池內,實現資源的快速彈性部署。
(4)衰退期業務平臺
衰退期業務平臺業務量逐步減小,且其設備多數已使用較長時間,平臺設備依次退服的趨勢與平臺業務量發展趨勢一致。對于此類平臺應順應其生命周期發展,加快其承載業務的清理速度,加快其退網下線速度,盡量降低運維成本。
經過以上研究,建立業務平臺的生命周期識別要素體系,得出使用銷售增長率分析法和普及率分析預測法聯合分析識別業務平臺所處生命周期的方法,并進一步提出適用于各生命周期階段的平臺建設思路。基于生命周期的業務平臺建設思路有助于增強省內業務網建設的全局觀,增強各業務平臺建設的投資效益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