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明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河底鎮平陽高速河底養護處,山西 陽泉 045011)
底基層、基層碎石加工質量關系到瀝青路面底基層、基層質量的重要環節,碎石場需要通過合理的組織,合理的生產,以達到預計集料質量要求。
總平面布置應遵循節約用地,盡量少占和不占耕地,盡可能采用分期征地。建筑物應利用地形條件布置,減少土石方工程量。主要開采物間應有道路相通,保證運輸線路暢通。
原料開采區和破碎區的相互兼容布置,在條件的允許下破碎區要盡量靠近原料開采區,如錯開原料爆破面的正面距離最近30 m,如錯不開爆破面的正面距離應不低于250 m,以防爆破飛石損壞破碎機械。破碎區設備的安裝盡量避開高壓線的下方,不得在沼澤地、枯井等不穩定的地區安裝機械;不得在泥石流、洪水的下方安裝機械。破碎區成品的堆放面積應根據庫存計劃的多少而定,為保證成品質量,下料口和堆放地必須硬化,以防污染,成品堆的上方應避開高壓線,以防機械碰觸[1]。
2.3.1 穿孔
礦山需要穿孔設備的數量取決于礦山的采剝總量、鉆機效率及其工作制度,依據礦山生產規模、礦體形態、礦區地形地質條件,以及礦石特點,選用合理的潛孔鉆機進行穿孔作業。裝料礦石的尺寸以鄂破最大尺寸破碎能力為準,且略有偏小,在場地內可選用液壓錘破進行采場內的大塊二次破碎。
2.3.2 爆破
根據礦山生產規模和生產臺階高度,采用多排孔中深孔爆破、非電雷管起爆,爆破作業工序必須嚴格按照下述環節循序進行:穿孔、炮位驗收、藥包加工、裝藥、堵塞、起爆和爆后檢查。生產過程中布置鉆孔位置時,應根據礦山的實際情況和生產經驗適時調整爆破參數。在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視爆破方法、爆破規模、地形特征等因素,根據爆破安全規程劃定爆破危險區邊界,做好警戒工作,確保人員和財產等的安全。
爆破后的母材要求通過挑選等方法,剔除未清理干凈的山皮石、水銹石、風化巖,選擇色澤相同,所占比例高的母材進行生產,保證集料的巖性及外觀顏色保持一致。
常用的碎石生產破碎工藝為:剝離山皮→打眼爆破→原料鏟運到破碎區→喂料至大料斗供喂料機→用梳型篩(柵篩)篩除50 mm 以下的土和山皮石→鄂破初級破碎→皮帶機輸送至反擊破二次破碎→二次破碎后輸送至篩分系統→分規格輸送堆放→超大規格料返輸送回反擊破二次進行破碎,如有條件可增加三級破碎工藝,如圓錐破、錘破等。如通過試驗,對破碎工藝的組合可做適當調整或改動,以生產成品料的試驗結果為準。但底基層、基層集料生產時,不得低于二級破碎工藝,且二級破碎設備類型不同。在母材進入鄂式破碎機之前,必須安裝梳型篩(柵篩)篩除山皮土、雜質和50 mm 以下不合格的集料,然后通過喂料機下方的廢料輸送帶排出。合格的母材進入一級鄂破設備。反擊破處應增加干法或濕法除塵設備,如有條件在篩分設備處增加一道除塵設備。
篩網尺寸的大小決定了集料的級配組成,采用合理的碎石加工篩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路面用集料的質量。石料廠加工碎石應統一振動篩篩孔尺寸[2],建議的振動篩篩孔尺寸見表1。

表1 振動篩篩孔尺寸建議 mm
部分生產單位已有成品篩網,如生產的集料滿足底基層、基層合成級配要求,篩網可不進行調換。
底基層、基層集料主要控制標準為單檔集料合成級配、壓碎值、液限、塑性指數(見表2,表3)。

表2 基層、底基層用碎石技術要求

表3 水泥穩定碎石的顆粒組成范圍
為了防止雨季地面匯水流入石場內影響成品料的質量,需設置專門的截水溝、排水溝,保證雨季地面匯水流出場外,保證石場場地的完整性。
礦山生產的污染源、污染物主要有粉塵、噪聲、爆破震動。
為了有效地控制粉塵和煙塵的排放,減輕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應在鑿巖設備、破碎設備加設水霧降塵。為了減輕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在工藝設備選型上,盡可能選用低噪聲的設備,在空壓機、鉆機等噪聲大的設備上裝設消音器,以降低噪聲源強聲級,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為了減輕爆破產生的瞬間噪聲與震動的影響,礦石開采可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方法。
路面底基層、基層碎石開采過程中嚴格要求按照平面布置、場地布設、穿孔、爆破等工藝生產,過程中必須清理干凈山皮石、水銹石、風化巖等雜土石塊,按照兩級破碎工藝進行生產,篩網要求以推薦篩網為準,質量控制以要求標準為準,最后做好場地排水、礦山環境保護等工作。
[1]四川科力建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廣元市高力水泥實業有限公司采石場石灰巖礦初步設計說明書[Z].2010:25-30.
[2]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