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國
相關研究表明,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氣勢。因此在現代設計中,色彩在宣傳商品方面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商品固有的色彩或商品的屬性,采用形象化的色彩是設計用色的一種重要手段。“中國風”在設計界已成為一種潮流,而對于設計師來說,合理地運用代表中國的色彩符號,使得作品在具有本土情韻的同時,也是吸引國際目光的重要手段。
永恒的中國紅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國紅”作為中國傳統色彩的代表,以它在中國人心中特殊的感情和地位穿梭在世界各個領域的時尚界。
“中國紅”最早在世界設計領域嶄露頭角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服裝界,自此西方設計界才開始關注這種來自東方的色彩元素,重新審視東方傳統文化的魅力。如今,人們在T臺上看到更多種類的紅色,演繹著“中國紅”的另一番風景,成為西方的新時尚。雖然他們表現的紅色不盡相同,但在他們眼里“紅色”就象征著東方、象征著中國,是中國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國外一些知名企業更是擅于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充分運用到其產品當中,占領中國市場、打開銷路。比如NIKE公司在2005年就為NBA明星勒布朗?詹姆斯專門設計了一款名為NIKE AIR ZOOM LEBRON IV限量版——“中國紅”戰靴除此之外,大量的中國元素還被應用在知名的手表品牌、珠寶品牌和服裝品牌等。
這些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在設計領域開始與世界接軌,中國人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人們開始廣泛的關注這種屬性是“中國”的顏色,在各個領域到處都可以看見“中國紅”被大量的應用。2008年奧運會過后,“中國紅”更是狠狠地“紅”了一把。它不僅深入了中國人心,也深入了世界人民的心里,更深入了我們的平淡生活,我們的廚房、餐桌、家電、家居等到處都洋溢著“紅色”的氣息。如今,“中國紅”已經不僅僅是屬于我們的顏色,它更是世界的,它將以更多的表現帶給我們更多的含義與更多的驚喜。
青花不是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周杰倫的《青花瓷》唱紅大江南北,這首歌也再次將世人的眼光定格在中國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精髓——青花藝術上。2008年,借助奧運平臺讓世人再次領略到了“青花瓷”的獨具魅力和東方神韻,更為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視覺圖形符號所展現出來的巨大價值和發展潛力。事實上, “青花瓷”視覺符號的應用自20世紀末以來在各類設計實踐中就時有出現。那么在現代設計中,當青花不再是瓷,又是怎樣的風情呢?
青花圖形的基本構成是白地與青花,在強烈對比下顯現出特殊的藝術效果。針對具體的設計任務而言,現代設計因為設計方向與目標的不同,在青花紋飾的創新上亦表現有不同的側重面與藝術追求。一方面,對象設計應當針對相關的設計需求,研究青花相適應的表現方式。簡而言之,青花圖案作為瓷器裝飾的藝術形式,原本是作為瓷器裝飾而形成的,如何在新的設計領域以適當的形式發揮青花紋樣的魅力,不僅需要設計者在紋樣上有所創新,亦要考慮設計本身的價值尺度和道德尺度,諸如設計對象的功能、消費人群、地域文化審美等內容。另一方面,任何藝術形式的裝飾物必是以美的視覺享受為出發點和設計理想的。從青花紋樣的構成來看,它所追求的是形體與裝飾的相得益彰,有著其獨特的設計規律。因此,現代設計中應當在遵循青花基本設計語言的情況下進行創新。
古風古韻的青花圖案在各類商品中的運用不斷得到延伸,沖擊著人們的視野,改變著人們的審美意象。各種品牌的青花禮服蜂擁走進市場,凸顯出中國傳統服飾的素潔典雅風格。2008年奧運會最吸引眼球的是水上項目禮儀小姐的頒獎禮服,清單素雅、高貴莊重。隨之,青花元素被服裝界廣泛地運用于旗袍、晚裝、禮服等設計中,使人們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浸潤在古典的審美愉悅中。這種現代與傳統強烈反差下的交融,怎能不讓人神往?
絢麗水墨韻
在當代設計中間,中國水墨也漸漸地進入了設計師的素材庫,成為了一種表達意境的元素,在現在設計中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有過類似于水墨風格的創作。在具有悠遠文化的前提下,設計師們利用形態的組合,靈活地結合成優秀的作品,其美感與設計感兼備。尤其在現代的平面的設計中,水墨感覺的版面很有意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好節奏與韻律,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國人的審美需求,又在另一個方面表現了民族的傳統,成為了一種設計的獨特感覺。
在中國平面設計領域中,著名設計師靳埭強、陳幼堅,為水墨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表現風格相結合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把東西方文化設計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靳埭強先生的作品《勇破成規》就在構圖形式上借鑒了水墨藝術的特色,畫面大量留白,在余白中潛藏著活力,靜卻不空,整個畫面充滿了“氣”的流動,再現了宇宙萬物中潛藏的一種動力。陳幼堅先生的標志設計作品《茶》中,用水墨藝術中線的形象和韻律、節奏,取形于敦煌藝術中的佛手,將拈花微笑的佛的智慧盡現于手指之間,給作品賦予了傳統文化精神的氣韻。他們的作品用心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作品,這才是民族設計的源頭,是原創性、根基性的視覺展現,是民族設計的本質和強大驅動力。
還有例如在深圳的國際水墨畫雙年展中,同樣體現了水墨元素在設計當中的運用。設計師介入水墨藝術創作,水墨藝術家借鑒現代設計語言,二者打破界限,既為水墨藝術提供了新的形式語言和思維方式,又為設計輸入了民族文化內涵和哲學精神。此次雙年展執委會主席、“設計水墨”策展人之一的董小明說:“將孕育于農業文明時期的傳統水墨藝術與高度發展于信息時代的現代設計藝術予以理性的鏈接,使傳統水墨藝術獲得更廣闊的當代性視野;同時,也使實用的設計藝術得以承載豐厚的文化內涵。”
當代中國設計師對水墨語言、材料的敏銳覺察和有意識運用,讓水墨作為一種獨特敘事方式,是立足于宏大的世界文化背景和當代設計語境中對水墨的創造性表達。在當代設計語境下,水墨設計風的盛行,一方面,為世界設計的豐富性和多元化探索了新的道路;另一方面,強化了中國設計的地域性,有利于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設計風貌的形成。
無論是中國紅、青花、水墨,對于它們的運用都是對歷史與文化的尊重。在現代設計中,準確地把握住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心理,這樣的設計作品才能夠自然地流露出東方文化氣韻,從而達到感動民族、感動世界的效果。真正找到為世界所認同的“中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