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然
和田玉是大地的舍利,經過上億年的自然演變已趨于完美,只是或多或少會存在些許瑕疵,而玉雕創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診治”玉石的瑕疵,塑造完美品質。受創作者自身素養和所處環境的局限;受知識、閱歷、技藝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玉石的處理方式因人而異,創作者的素質決定了它們的命運。
相同的材料,在每個人手里創造出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會截然不同。“庸俗的頭腦會以庸俗的加工作賤最高尚的質料;相反,卓越的頭腦和高尚的精神甚至善于使庸俗變得高尚,而且是通過把庸俗與某種精神上的東西聯系起來,并在庸俗中發現卓越的方面來實現的。”席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最近的十多年里,我每天面對著與和田玉相關的人和事,創作過一些還算不錯的和田玉作品,比如《俺爹俺娘》、《國歌聯想》、《妙相光明》、《石窟佛韻》等等。對和田玉作品的創作也有些體會,可歸納為三點:材料是基礎、設計鑄靈魂、制作也關鍵。
感應天然 以理雕玉
中國玉雕脫胎于石器制作,在石器衰落消亡幾千年后,玉雕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得益于其傳統的特殊性。玉,石之美者。玉雕以玉石為載體,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激發著歷代玉人的創作靈感,他們用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了中國玉雕數千年的輝煌。
和田玉是玉石中的佼佼者,是文化的主要載體。新疆和田玉產自新疆和田不大的區域范圍內,資源稀少,具備一定體量的高品質玉石就更少,彌足珍貴。創作時,要盡量保大求整,遵從玉石原料的天然屬性,根據原料的紋理結構、綹裂瑕疵情況,決定用料方式——整做、斜擺、倒立、橫切還是豎割。“該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是玉石材料運用的最高境界。
我有一件叫《水到渠成》的作品,原料外形呈菱形,飽滿完整,玉質細膩,滿灑金皮,中間有一道寬厚的水線環繞一周。這塊玉石跟隨賣料的人去過大江南北好多城市,都因為有這道水線被棄如敝履、無人問津,冥冥之中為我所備。
我用玉料上緊挨水線的一塊深色玉皮浮雕山石,寥寥幾筆,串聯玉石上原本毫不相干的幾個元素符號,構建出一幅美妙的畫面。高山、大河氣勢磅礴、川流不息,水線轉眼成為山腳下的一條河流,妙趣天成。一直不被看好的那道水線,終于成為這件作品上一道靚麗的風景,而且為作品賦予了美好的寓意。假如,用別的方式來處理,或許也能做出不錯的產品,但應該沒有如此精彩。
我的用料原則是:特色材料新奇特怪;精品玉料真善美好。和田玉的形成要經過上億年的演變,原料的形體、質地、顏色等皆天造地設,有著千差萬別,各具獨特之處,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
對于那些形狀怪異、特征明顯的材料,我首先考慮的是充分彰顯其個性。要將天然的景觀合理取舍,提煉精華,輔以恰當的人工銜接,塑造出最合理、最恰當的形象;要講究真實自然、妙趣天成,創作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玉雕作品。比如《玉璞神刀》、《厚德福》,又比如《鐘馗》、《蒙面巫師》;而對于那些質樸的材料,我的創作前提就是充分展現和田玉細膩油潤的玉質美,“強強聯合”,設計完美的造型,賦予美好的寓意,謳歌真善美好。
賦予思想 以玉共鳴
玉雕創作的使命是以美學的力量和藝術的方式賦予作品以活力、韻律與靈魂,于潛移默化中給人以啟迪和教益。玉雕作品在創作前,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被注入思想后才發生了質變。玉雕創作要通過內在或外在的表現形式觸及生活本質,從深層次上觸動人的內心世界,與人產生共鳴,給人以有力、有益的警示、啟悟、激勵和鼓舞,這才產生了其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因為各自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的不同,形成了人與人之間在能力與素質上的差異,由此導致玉雕作品表現形式的差別,產生了作品所具備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差距。在玉雕創作中,我們應自覺地賦予作品具有啟發意義、激勵作用的思想與精神,著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優秀品質和積極的意義。
《國歌聯想》的創作主體是一塊南紅瑪瑙,渾身包裹黑褐色的外皮,玉石一角在挖掘過程中遭到破壞,露出一片布滿綹裂的紅色,在南紅堆里毫不起眼。偶然之間,國歌響起,看見此物,紅與黑的鮮明對比觸發了我的靈感。黑褐之色如鮮血凝結之后的顏色,血肉筑成的長城從國歌的主旋律中浮現,清晰的構思如此便瞬間在腦海形成。蜿蜒曲折的“長城”包裹著的那一團鮮紅是“血肉”,訴說著那一段歷史,講述著那一個故事,給人強烈的震撼;城墻之上的五線簡譜,仿佛蕩出嘹亮歌聲,激蕩人心,喚起靈魂深處的家國情懷。曾經有人激動地品評到:“這是一件讓人想唱國歌的作品。”
此外,受京城文化熏陶,并結合多年來積累下的實踐經驗,我率先用超大規格形制精制了和田玉籽料系列牌佩。其規整大氣、中正典雅,以精美的畫面、簡潔的紋樣和精辟的語錄、警句,巧妙地將吉祥的寓意、美好的祝愿融入作品當中,將詩書畫印藝術與精美的和田玉材料及雕刻藝術有機地融合,提升了玉雕作品的文化性和藝術性。
創造臻美 精益求精
奇思妙想的實現,需要精湛的技藝作為保障,需要執著的堅持來完成,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風。
和田玉被先賢們賦予了傳統美德,并被加以神化,尊為通靈之物、圣潔之物、祥瑞之物,備受尊崇與禮遇。創作和田玉作品的目的是依托和田玉的天然魅力,借助嫻熟的玉雕技藝,塑造出人們心中神圣、完美的形象,寄托情懷,抒發情感。
佛教題材是我玉雕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延續了傳統宮廷玉雕佛造像的制式及精神,遵循佛教經典、儀規和固有的程式,意在以珍貴的美玉、精湛的技藝,合理詮釋佛教精華,以莊嚴的法度和崇高的美感,傳達大善大德。
比如《佛祖三式》是我比較滿意的一件作品。雖然牌子不大,卻營造出了宏大的場景。玉牌的各個表面均被充分利用,設計出多組畫面,講述佛祖釋迦牟尼在樹下打坐,大徹大悟,創立佛教的傳奇故事——小牌子做出了大題材。玉牌正面,巧借和田玉天然的金黃皮色,俏雕枝繁葉茂、樹干粗壯的菩提樹和樹下打坐的佛祖釋迦牟尼;玉牌背面,佛祖以三種不同的姿勢演繹佛法教義;玉牌兩側,雕刻出在高聳入云的廟宇中普度眾生的佛祖圣像,以及高臺下虔誠跪拜禮佛的場景。整體觀之,作品場景豐盈,造像恢宏、容貌端莊秀美、神情莊重而不失慈祥,融注佛理禪心,感化有緣之人。
一切創造源自思想,由思想衍生出無盡的智慧與創造力。有人對思想的作用進行過總結:有了思想,可以化繁為簡,舉重若輕;有了思想,能夠看透本質,把握規律;有了思想,才能提綱挈領,掌控節奏;有了思想,就能辨析得失,運籌全局……我認為,思想應貫穿于材料運用、題材設計、工藝制作全過程,自覺巧妙地賦予作品積極而飽滿的思想性和時代意義,使之有益于人生修養,有益于社會進步,傳遞正能量。
有了思想,就會敢于創新,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