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家庭“決定”小留學生未來
抱著“望子成龍”希望的中國家長,在面對嚴峻的國內升學壓力時,會選擇“曲線救國”的方式來達成目的——把孩子送去出。但天高皇帝遠,沒人“監管”的小留學生們能否一個個都能順利成長,健康完成學業呢?來聽聽在加拿大多倫多多年從事留學生寄宿和監護服務的華僑怎么說。
從2008年起就開始在加拿大多倫多從事留學生寄宿和監護服務的羅先生表示,作為當地多間教育局的招生代表,他深感近年來自中國讀中小學的留學生越來越多,且年齡越來越小。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如果沒有適當的照看和監護,會給留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他認為,“留學國外,首先應該是找到好的監護人,其次才是學校。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但他也指出,許多中國家長對加拿大的情況不了解,往往一廂情愿地希望能找到醫生、律師等精英人士家庭寄宿,或者是找到愿意獻愛心的人家。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首先精英家庭根本不需要這筆錢,不可能做寄宿家庭,而單純愿意獻愛心的人即使有,比例也是很少。
另一方面,羅先生也請家長不必過于擔心,需要貼補家用而收寄宿生的家庭,也并非是靠不住的。因為在西方的信用體制下,如果能做到有房、有車、有家庭的人,就說明他有起碼的信用度,應該是可以信賴的。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應選收費高的家庭,因為得到的服務質量也會相應地高。


根據羅先生的經驗,寄宿家庭與留學生之間的矛盾,其實是雙方都存在一些問題。留學生一方對寄宿家庭抱怨最多的就是,只想賺錢和過于苛刻。而寄宿家庭卻往往認為,中國來的小留學生不懂禮貌和不打掃衛生。
他也直言,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家長也有問題。中國家長的情感完全被孩子“綁架”,對孩子的事情往往過于緊張,任何涉及孩子的問題,家長會不問是非,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百分百正確。孩子說一句口渴,家長可能就想象孩子要渴死了。做寄宿家庭和監護人的,也不能批評孩子一句。
從中國小留學生的背景看,許多留學生是希望在完成正規高中學業后直接讀大學,但也不乏一些小留學生是因為本身在國內學業不佳,不能考上中國的大學才出國的情況。這些孩子本來就不愛讀書,到了國外,遠離家長,更少了束縛,所以留學生中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逃課現象。
但話說回來,為何小留學生在海外的問題不斷曝光,而家長還是想方設法愿意將孩子送出國呢?羅先生的看法是,一些有能力送孩子出國的家長,也并非期望孩子在國外能拿到什么樣的學歷,只是希望孩子早點出來見世面,學習西方語言文化和行為方式,將來回國也是繼承自家的企業。
羅先生認為,作為合格監護人,除了要做到與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外,代替父母履行監護人的責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非常重要。如果學生能夠養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具備了文明的精神氣質會令他們一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