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城市水體綜合整治案例
德國埃姆舍河:成立流域管理機構
埃姆舍河全長約70km,位于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魯爾工業區,是萊茵河的一條支流,其流域面積865km2,流域內約有230萬人口,是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這一流域煤炭開采量大,導致地面沉降,致使河床遭到嚴重破壞,出現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況.19世紀下半葉起,魯爾工業區的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水遭受嚴重污染,曾是歐洲最臟的河流之一.
埃姆舍河治理思路與措施主要包括3方面: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流域內城市歷史悠久,排水管網基本實行雨污合流.因此,一方面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將城市污水和重度污染的河水輸送至兩家大型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減少污水直排現象.另一方面建設雨水處理設施,單獨處理初期雨水.此外,還建設了大量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人工濕地以及雨水凈化廠,全面削減入河污染物總量.
二是采取“污水電梯”、綠色堤岸、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復河道.“污水電梯”是指在地下45m深處建設提升泵站,把河床內歷史積存的大量垃圾及濃稠污水送到地表,分別進行處理處置.綠色堤岸是指在河道兩邊種植大量綠植并設置防護帶,既改善河流水質又改善河道景觀.河道治理是指配合景觀與污水處理效果,拓寬、加固清理好的河床,并在兩岸設置雨水、洪水蓄滯池.
三是統籌管理水環境水資源.為加強河流治污工作,當地政府、煤礦和工業界代表,于1899年成立了德國第一個流域管理機構,即埃姆舍河治理協會,獨立調配水資源,統籌管理排水、污水處理及相關水質,專職負責干流及支流的污染治理.治理資金60%來源于各級政府收取的污水處理費,40%由煤礦和其他企業承擔.
摘自中國環境報
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