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發布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報告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高門檻,民營企業始終難踏入.5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狀況評估》報告.該報告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所所長宋國君透露,目前即使是成熟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相對較高的北京,該行業對民資的開放也并不完善,民資企業只能部分進入焚燒、填埋等利潤并不高的環節,真正核心的回收領域幾乎很難涉足.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530個新建垃圾處理項目中,國有資本參與投資占比遠大于非國有資本.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垃圾處理行業中,大部分民企為中小企業,資金力量不足,對有毒有害的生活垃圾的處理方面缺乏高端專業技術.
宋國君指出,北京乃至全國大量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都較大地依賴財政.北京人均垃圾處理支出為480.5元/年,而民眾平日支出的衛生費基本上都是付給了物業做清潔清掃費用,很難滲透到垃圾處理環節.“實際上,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核心的回收環節,政府、國企與民資相比,成本可能相差3~4倍.”因此,宋國君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規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哪些環節尤其是目前運營效率較低的環節可以招投標,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放給民企等所有企業公平競爭.
摘自中國環境網
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