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峰杰
(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習近平政治人才思想研究
師峰杰
(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本文主要闡述了習近平的政治人才思想,即政治人才培養標準:德才兼備。德的核心是人民性,德是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和靈魂。才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德才兼備既是政治人才培養的標準,又是政治人才任用的標準。德才兼備是黨政人才永遠的修身目標。研究習近平政治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習近平 政治 人才 思想 研究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收入的是習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這段時間內的重要著作,共有講話、談話、演講、答問、批示、賀信等79篇。本著作有多處論述人才問題,其中多處涉及政治人才思想。本文就習近平政治人才思想問題展開深入探究,重點對政治人才培養任用標準德才兼備進行闡述。
習近平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要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質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也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要實現這一偉大的奮斗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干部隊伍,那么何為高素質人才干部隊伍?何為好干部?習近平在《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文中指出:“好干部的標準,大的方面說,就是德才兼備。同時,好干部的標準又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歷史時期,對干部德才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故而,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認識每個時期政治人才應具備的德與才,從根本上反映時代需求和時代性。
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治國之要,首在用人。新時期我們所需要的好干部就是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就是新時期政治人才應具備的德與才。
中國歷來講究德育,“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說的就是德的重要性。“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把政治人才之德從個人層面說到社會層面,從社會層面說到國家層面。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次的力量就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德,一種大德,既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也是個人的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想要不斷前進,就需要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最終只是原地踏步,乃至倒退,國破家亡的局面在我國的歷史上何嘗沒有出現過。但不同時期政治人才之德的涵義是不同的,每個時代有各自的價值觀念。不能用這個時代的政治人才之德去要標榜其他時代,德代表著一個時代人們特殊的意識觀念,它具有時代性,具體性,也具有進步性和落后性,進步性的德對國家、社會和個人具有進步作用,能促進時代的發展。而落后性的德只能阻礙國家、社會和個人進步,阻礙時代發展。
習近平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文中指出“我們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把德同樣是從國家層面說到社會層面再到個人層面,從大的方面告訴我們建設一個有什么樣德的國家、有什么樣德的社會、培育什么樣德的公民。這樣的德不僅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更體現了時代性與進步性。有這樣德的政治人才必將凝聚13億中國人民磅礴之力來更好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政治人才業績在實踐,政治人才名聲在民間。要多到基層群眾中、鄉間口碑中去了解,“大事”上看德的同時更不忘在“小節”中察德。看他們在各種誘惑面前是否立場堅定,有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事關政績業績面前是否原則不變,有政治人才該有的胸懷、勇氣和格調;在為民服務面前是否品質專一,有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的情懷。有什么樣的政治人才作風,就有什么樣的黨風,國風,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
方向盤把好了,想要走的更遠,發動機才重要。現在改革開放進入了深水區,需要廣大的政治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亟待改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些方面,更要下大力氣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在《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一文中指出“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因此,要使這發動機里的兩根軸相互運轉好,就要以提高改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盡快提高政治人才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工作本領,把黨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等的工作能力提高起來,這樣國家治理才能更加有效運轉。
習近平在《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一文中指出“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現代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高超的國家治理能力,必須靠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高素質指的就是才能。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培養,成才之路是何等的崎嶇;真正識別人才同樣也不容易,伯樂相馬,伯樂在何處?更別提使才能大放光彩。問題在哪?源頭在哪?鄧小平同志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977年高考恢復,使成千上萬的知青有了發揮才能的舞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更使中國人民的才能展現的淋漓盡致。當時中國的快速發展就是依靠政治人才的才。新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政治人才就是要不斷適應時代變化,改革不適合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各項事務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展現出政治人才該有的風采。
習近平在《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文中指出“各級黨委及組織部門要堅持黨要管干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努力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時,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習近平主席在此說的特別明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早在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鑒》(卷一. 周紀一)中對才德有過精彩的論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全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說的就是在德與才兩者之間,才是德的資本;而德是才的統帥。德才兼備稱為圣人,無德無才稱為愚人,德勝過才稱為君子,才勝過德稱為小人。在選取政治人才時,如果得不到圣人或君子,與其得到小人還不如得到愚人。這就告訴我們在培養任用政治人才時,在德才關系上,應該辯證的對待,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兩點中有重點,要首先考慮政治人才的德,德是重點,而不是將德才等量齊觀。


上,經過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三個圓圈的旋轉,有的人落在第一象限成為正人才,有的人落在第二象限成為負人才,有的人落在第三象限成為專政和改造的對象——需要重新社會化、重新人才化,有的則落在第四象限,成為普通人,其中我們著重從第一象限進行考慮F1為橫式長方形,即德有余而才不足。F2為豎式長方形,即才有余而德不足。F3為小正方形,即才德全無。F4為正方形人才,在第一象限里,即德才兼備。F為正人才向上發展方向線,即正方形面積越大,說明正人才影響面也越大,正人才層次也越高,對社會貢獻也越大,對人類也越有益處。因此要千方百計引導政治人才不斷從橫式長方形拓展到大正方形,并不斷擴大大正方形的面積、不斷提高政治人才層次,擴大其社會影響面,發揮政治人才的先鋒模范作用,造福于人類社會。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我認為習近平政治人才思想有兩個鮮明的特征,即人民性(德)與創造性(才)。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創造性就是闡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走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新目標,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反映社會呼聲、社會訴求、社會期盼,凝聚全黨全社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我認為此處的人民性就是政治人才需要的德,而創造性就是政治人才需要的才。我們要把創造性與人民性結合起來,人民性是方向和靈魂,創造性是關鍵。只有同人民站在一起、同人民奮斗在一起、做無愧于人民的事;緊緊依靠人民來推動改革創新,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在改革創新中認真想一想人民,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提高改革創新的決策的科學性;不斷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真正使創新創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最終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中國的騰飛離不開十三億人民,人民的幸福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離不開政治人才。政治人才只有緊密聯系人民群眾,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德才兼備,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們就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帶領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
注釋: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第412頁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第168頁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第91頁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第104頁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第418頁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