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美 潘洪玲 屈慶群
【摘要】 目的探討應用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間,該院行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治療的56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單純行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治療的60例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效果明顯。
【關鍵詞】 壓力性尿失禁;盆底電刺激: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
【中圖分類號】 R69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7(b)-0041-02
SUI(壓力性尿失禁)好發于中老年女性,國內有學者報道,發病率高達40%左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因此探究治療SUI的有效方案在臨床實踐上線的意義重大。該院在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間對收治的SUI患者給予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的治療方案,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在該院行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治療的56例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單純行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治療的60例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所選患者均符合SUI的診斷標準。觀察組中,患者年齡在36~78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53.5±6.3)歲,病程為3~15年,患者平均病程(10.3±2.1)年,其中有單純陰道前壁I度脫垂患者13例,II度患者18例,陰道前壁脫垂合并陰道后壁脫垂II度患者11例,III度患者14例;在對照組患者中,年齡33~79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55.8+7.0)歲,病程為2~18年,患者平均病程(9.3±2.9)年,其中有單純陰道前壁I度脫垂患者14例,II度患者19例,陰道前壁脫垂合并陰道后壁脫垂II度患者12例,III度患者15例。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等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治療,手術方法為:囑病人取膀胱結石位,將50 mL的生理鹽水注入陰道前壁的粘膜下,在陰道前壁的正中做一垂直切口,切開前壁的粘膜,將其向兩側分離,將膀胱上推,充分暴露兩側的子宮主韌帶,使用7號的絲線對主韌帶間斷縫合2針,辨認缺陷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補,前壁頂端缺陷需在前穹窿每側坐骨棘水平部位縫合幾針,側方缺陷應行單側或雙側陰道旁修補,而中線型缺陷則應折疊縫合膀胱前筋膜,并剪去多余陰道黏膜。重度膀胱膨出由幾個部位聯合缺陷造成者,需一一修補。術后常規保留尿管2d,在陰道內置入碘伏紗條,ld后取出,抗生素治療3d,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盆底電刺激治療:選用PHENIX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電刺激頻率,強度和脈寬;電刺激分3個類型,有8種波形,頻率在1~2000 Hz之間,脈寬在0~2000us之間,強度在0~100uV之間,每次治療15min,每周治療2次,連續治療2個月。對照組患者術后不行盆底電刺激治療。對兩組患者隨訪6個月,觀察有無復發。
1.3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患者尿失禁的臨床表現消失;有效:患者漏尿的次數較之前減少1/2以上;無效:患者尿失禁的臨床表現仍然存在,漏尿次數較之前減少1/2以下。總有效率=(痊愈/總例數+有效,總例數)×lOO%。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17.0軟推上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患者中,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503,P<0.05),見表l。
3 討論
SUI是最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目前,SUI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引起嚴重的泌尿及生殖系統疾病,如陰道炎、膀胱炎、性生活障礙、官頸炎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工作與生活質量。針對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非手術的治療手段適用于輕度的壓力性尿失禁,且治療后容易復發,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為手術治療。1911年Kelly首先使用陰道前壁修補術治療壓力性尿失禁,該術式得到不斷的發展與改良,近年來,通過臨床與尸體解剖發現膀胱膨出多由固定膀胱兩側的盆筋膜腱弓及其宮頸周圍環筋膜的斷裂、分離造成。缺陷可分為側方、中線和頂端3個部位,故修補時重點是放在恢復解剖上。該研究給予患者行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通過術前、術中需仔細辨認缺陷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補,也稱為缺陷引導下的修補(defect-di-rected repair)。前壁頂端缺陷需在前穹窿每側坐骨棘水平部位縫合幾針,以加強此處的支持力和建立陰道前壁、后壁筋膜的連續性。側方缺陷應行單側或雙側陰道旁修補(paravaginal repair,PVR),多數需雙側,以恢復和重建陰道前壁側溝在盆筋膜腱弓處與閉孔內肌的連接,而中線型缺陷則應折疊縫合膀胱前筋膜,并剪去多余陰道黏膜。重度膀胱膨出由幾個部位聯合缺陷造成者,需一一修補。經陰道修補途徑創傷小,對有壓力性尿失禁或潛在性壓力性尿失禁者,應同時對尿道膀胱接合部予以加固。在手術之后,給予患者行盆底電刺激治療,能夠促進損傷的會陰部神經的恢復,使會陰部肌群的彈性和肌力增強,升高患者的尿道關閉壓力。陳玉芬等通過對尿失禁患者使用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的治療方案,使治療總有效率提高到93.1%,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盆底電刺激治療能夠改善尿失禁的臨床癥狀。
在該次治療中,給予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治療的觀察組患者中,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86%,與其報道相符,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充分證明了盆底電刺激的治療效果。
綜上,應用改良陰道前壁修補術聯合盆底電刺激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效果明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臨床參考意義,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