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曉
為了切實做好小微金融服務,浙江臺州路橋農村合作銀行致力于信貸管理模式革新,引入臺灣“微貸技術”,并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在支持大眾創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個人貸款支持戶數達52597戶,戶均只有22.7萬元,支持覆蓋面達41.2%;企業貸款854家,戶均377萬元,支農支小覆蓋面位居區域第一。
外引技術,拓寬小微融資通道。為適應城鎮化帶來的人口流動與異地集聚趨勢,減少對地緣信貸模式的依賴,該行于2013年底與臺灣中小融輔公司開展合作,引入微貸技術,采用“信貸工廠”的模式,拓寬小微融資通道。隨后,專門設立了小微貸款中心,以點帶面、輻射推廣。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摒棄了大多數金融機構“要抵押、要擔保、要存款積分”的傳統做法,以純信用貸款為主導,采用“三看、三查”的方式,即看產品、看人品、看數據;查交易、查流水、查信用,批量發展小微客戶。目前,僅微貸中心就發放了貸款855戶,金額2.2億元。
內接地氣,創新普惠信用產品。為了破解小微群體貸款擔保難題,該行于2013年3月份首次提出“家信用”概念,以家庭信用為基礎,以家庭創業為著力點,只要家庭成員簽訂保函,即可享受最高30萬元的“普惠信用貸”;對資金需求在200萬元以內的小微企業,打破以往評估企業貸款只看財務報表的傳統做法,推出“小微快捷貸”,通過對企業水電費、納稅額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定,滿足其“短、頻、急”的資金需求。目前,全行個人信用貸款戶數達到16662戶,余額11.7億元,其中普惠信用貸戶數14814戶,余額7.4億元;共發放“小微快捷貸”128筆,金額1.2億元。此外,該行還執行“信用一家親”利率模式,對信用村的村民實行整村利率優惠,最高可在同檔次利率基礎上下浮10%,真正實現讓利于民。
制度保障,提升金融服務品質。一是建立“百曉送貸”服務機制。“百曉送貸”工程是以客戶經理“登百家門、問百家需、解百家憂”為抓手,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一項主動上門調查、主動貸款授信的陽光工程。農戶根據信用等級,均可獲得相應的授信額度,審批手續事先辦定。需用資金時,憑授信卡隨時可到就近網點領取貸款。從2013年開展預授信至今,新增授信戶數4.1萬戶,授信金額56.5億元,個人貸款授信總戶數達到8.8萬戶,約占區域農戶總數的80%。二是建立小微信貸盡職免責制度。為了切實鼓勵支農支小,對于符合該行盡職管理規定的信貸業務出現不良的,按照信貸額度大小,給予不同的容忍度。在盡職的前提下,對發放10萬元以下(含)個人小額貸款所發生的不良,給予免責;對發放10萬元至30萬元(含)的個人小額貸款和200萬元(含)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所發生的不良,給予減半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