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庭健康管理觀念
應對呼吸道疾病,我們來瞧瞧國際上最常用的家庭防治護理方案吧。
陽光和運動可以使寶寶吸入更多氧氣,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和身體代謝,提高寶寶免疫力。讓孩子用涼水洗手洗臉,可增強孩子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減少寶寶感冒頻率,亦可減少呼吸道疾病發作。
寶寶健康第一要素是睡眠,從健康方面來看,睡覺比吃飯還重要,因為只有寶寶睡好了,大腦休息好,這個司令部才能更好地指揮身體各部位運轉,提升寶寶免疫力,促進寶寶痊愈。
寶寶離不開水,多給寶寶喝白開水,尤其是25℃左右的新鮮涼開水,其生物活性和細胞內水分子活性近似,最易透過細胞膜發揮作用,加快代謝,促使體內代謝廢物排出。生病時媽媽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寶寶飲用足夠量的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從而容易被咳出。同時,寶寶多喝水能將機體代謝產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排出體外,從而減輕對呼吸道的刺激。
“要得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寶寶消化功能好時不易感冒,如果寶寶攝入食物過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統、代謝系統超負荷運轉,從而造成食積引發疾病。所以,應從飲食方面入手,重質而不重量,同時不給寶寶吃生冷油膩的食物,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足部著涼,可導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降低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潛伏在體內的致病菌會大量生長繁殖而引發呼吸道感染。做好腳部保暖,睡前用40℃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并按摩涌泉穴,對防范呼吸道感染大有裨益。
為避免寶寶患病,媽媽要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定時開窗通風或使用空氣凈化器,同時注意家中濕度調節,因為干燥環境不利于呼吸道黏膜保持濕潤狀態,對寶寶康復不利,可借由空氣加濕器或在房間里放幾盆水來保持室內濕度,促進寶寶痊愈。
少帶寶寶去公眾場所,避免接觸患病的小朋友。外出回到家以后,大人、寶寶都要及時清洗干凈,避免將細菌帶入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