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黃猛珣 張現格 馬禮坤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心內科,安徽 合肥 23000)
20億人曾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約3.5億人處于慢性感染狀態。中國是世界上乙肝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約有7億人曾受感染,0.93億處于慢性感染狀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約2 000萬〔1〕。感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AD)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幽門螺桿菌〔2〕、肺炎支原體〔3〕、單純皰疹病毒〔4〕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5〕有可能是導致CHD感染性的危險因子。對于微生物感染和動脈粥樣硬化(AS)性疾病危險因素之間可能關聯的評估,尤其對將來可能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有較高危險因素人群有一定的臨床價值。HBV感染與CHD關系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回顧性分析CHB與CAD危險因素之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2009年4月年至2014年6月經冠狀動脈造影或冠脈CT確診的CAD合并CHB患者438例(男276例,女162例)以及同時間段451例年齡匹配的確診CAD的非CHB患者(男296例,女155例)。年齡39~74周歲。納入標準:①符合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②前后間隔6個月,兩次HBV DNA檢測均陽性;③1年內未進行抗病毒治療。排除標準:合并有糖尿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前的心血管事件發生,或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或甲肝、丙肝患者以及懷孕,哺乳的女性等。
2.3 腦癱兒童相關問題對父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以調查組父母的SCL-90因子分作為因變量,以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障礙程度、花費、兒童的病程(月)等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法多因素分析。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障礙程度(GMFCS)、病程、花費和初診年齡四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其中花費和初診年齡分別僅對焦慮和抑郁因子分有影響,病程對父母的SCL-90總分及各個因子都有影響,標準化偏回歸系數見表3。
本文結合污水廠工程實際地基施工案例,通過夯實水泥土樁技術在該污水廠工程中的實際應用,總結出夯實水泥土樁技術的諸多優點與現實意義,為我國地基工程施工建設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相關參考意見。
1.2相關指標評估及檢測 均在安靜狀態下測量臥位收縮壓和舒張壓,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安靜狀態下,臥位時測量上臂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包括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已經公認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定量檢驗由醫院檢驗科人員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得出結果。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和非CHB組相比,CHB組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高(P=0.00)。總膽固醇、空腹血糖在CHB組和非CHB組存在統計學差異;其余指標在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將上述8項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和非CHB組比較,CHB組高血壓的發生率增加、總膽固醇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空腹血糖水平高。見表2。CHB組冠脈病變單支299例,雙支103例,三支36例,非CHB組冠脈病變單支314例,雙支916例,三支21例,兩組無統計學意義(χ2=4.897,P=0.089)。
預算會計支出類科目“投資支出”與增設的預算會計收入類科目“投資預算收入”在核算口徑上相互對稱,前者核算取得貨幣資金投資的實際支付成本,后者核算貨幣資金投資成本的收回,更貼切地體現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的核算基礎,更清晰地反映貨幣資金投資的資金運動軌跡。
表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危險因素分析(s)
1)P=0.035,2)P=0.000
男性〔n(%)〕 276(63.0)286(63.4)高血壓〔n(%)〕 253(57.8)206(45.7)甘油三酯(mmol/L)1.86±1.27 1.50±1.02 0.36(0.26~0.70)總膽固醇(mmol/L)4.79±1.17 4.49±1.01 0.30(-0.03~0.6)1)低密度脂蛋白(mmol/L)2.42±0.76 2.37±0.73 0.05(-0.17~0.27)高密度脂蛋白(mmol/L)1.02±0.40 1.11±0.40 -0.10(-0.22 ~0.02)空腹血糖(mmol/L)5.85±0.95 4.73±0.77 1.12(0.86-1.37)2)尿酸(μmol/L)313.77±103.73 332.10±94.26-18.33(-47.54~10.88)

表2 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CHD的主要病理改變是AS,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和糖尿病等已被確認為CHD的危險因素。美國Ross〔6〕于1999年提出了AS是一種慢性炎癥學說,認為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感染、自身免疫等各種危險因素為致炎因素,這些因素長時間反復作用于血管壁,經過炎性介質的分泌,炎性細胞的活化,形成AS。而各種微生物感染是慢性炎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病毒感染與AS關系的研究尚存在爭議〔7〕。Tong等〔8〕認為HBV可能是導致AS候選病原體之一。HBV可能與AS的進展交織在一起,能對肝臟產生持續性損害,進而對宿主產生持續性的影響。但也有學者〔9〕認為可能是病毒感染等繼發炎癥在AS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于合并有肝外其他疾病時,HBV是否會誘導炎癥狀態尚未有定論。
理論上,HBV可能通過以下幾種機制導致AS〔10〕。①感染可促進循環和血管局部炎癥介質如細胞因子、黏附分子和基質降解酶如MMP等釋放;機體針對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產生免疫反應,機體發生自身免疫和模擬交叉免疫,均可促發血管壁炎癥;②感染造成內皮功能紊亂,導致內皮依賴血管擴張作用減弱,抗凝活性下降;③感染通過上調平滑肌細胞和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活性、降低膽固醇轉移酶活性等途徑,促進脂質沉積;④p53基因抑制、凋亡減少、生長因子及受體表達增加,從而促進平滑肌細胞遷移和增殖。⑤MMP表達增加,影響斑塊的穩定性;⑥由于組織因子表達增加、內皮功能失調、血小板激活,使血液容易凝固。
臨床HBV感染多呈慢性持續及潛伏感染狀態,以一系列的緩解與復發為特征,可導致肝病的發展、肝硬化的產生、肝功能的惡化。通常認為肝硬化與CHD呈負相關,可能的原因是肝硬化降低了凝血狀態以及一些傳統的CHD危險因素如高膽固醇血癥、高脂蛋白等。本研究提示CHB可能是在CAD發生、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①回顧性研究,②總體樣本量小,在選擇樣本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HBV感染是否為CAD的危險因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1):13-24.
2 Singh RK,McMahon AD,Patel H,et al.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infection with CagA bearing strain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Heart,2002;88(1):43-6.
3 Honarmand H.Atherosclerosis induced by chlamydophila pneumoniae:a controversial theory〔J〕.Interdiscip Perspect Infect Dis,2013;2013:941392.
4 Albaker WI.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etabolic syndrome:is it a myth or fact〔J〕?Saudi J Gastroenterol,2011;17(3):165-9.
5 Pedersen K,Pedersen M,Tr?seid M,et al.Microbial translocation in HIV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yslipidemia,insulin resistance,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cquired Immune Defic Syndr,2013;64(5):425-33.
6 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0(2):115-26.
7 Torsten Roed T,Kristoffersen US,Knudsen A,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a cross-sectional study〔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4;10:55-62.
8 Tong DY,Wang XH,Xu CF,et al.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 with relatively high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9):1292-6.
9 Targher G,Bertolini L,Padovani R,et al.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early atherosclerosis betwee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J〕.J Hepatol,2007;46(6):1126-32.
10 Joseph B,Muhlestein R,Jeffrey L,et al.Infectious serology and atherosclerosis:how burdensome is the risk〔J〕?Circulation,2003;107(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