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泉 王培席 吳冰源 溫志鋒 鄺少冰 潘栩虹 王家驥 (廣州醫科大學,廣東 廣州 5082)
高血壓是心臟病和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1〕。流行病調查顯示,高血壓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老年人群發病率明顯升高,且有血壓波動大、脈壓差大、并發癥多等特點〔2〕。本研究旨在了解當前廣東佛山南海地區老年人群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影響因素。
1.1對象 按5%的比例抽查家庭,每個鎮最低不少于800戶。采用為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分三階段在佛山市南海區2個街道6個鎮共抽取1/3家庭≥60歲具有佛山市南海區戶籍的常住居民9 586人,回收有效問卷9 358份(97.6%)。平均年齡為(69.5±8.24)歲,其中男4 326人,女5 032人。
1.2調查方法 由經培訓合格的調查人員按統一調查表入戶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及體格檢驗。一般情況為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收入程度、生活方式(如煙酒嗜好、體育鍛煉、飲食等情況)。對調查者進行人體測量。血壓測量嚴格按照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標準進行,使用校正過的水銀血壓計。測前1 h停止較強的體力活動,30 min前停止吸煙和飲咖啡,安靜休息至少5 min,測量坐位右上臂肱動脈血壓,血壓計和上臂置于心臟水平。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以Korotkoff第Ⅰ音和第V音(消失音)為準。每個受檢查者連續測量2次,間隔1~2 min,取平均值。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 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平均值。
1.3診斷標準 高血壓參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高血壓學會(ISH)推薦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壓藥,血壓已低于上述標準者。肥胖的判斷使用體質指數(BMI),BMI<18.5 kg/m2體重過低,18.5 kg/m2≤BMI<24 kg/m2為體重正常,24 kg/m2≤BMI<28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在應用BMI進行評價的同時,測量腰圍以進一步評價脂肪在腹部的堆積情況,按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推薦的腰圍男≥85 cm,女≥80 cm劃分是否為中心型肥胖。按WHO診斷標準,吸煙指每日吸煙≥1支,且持續6個月以上者;不吸或偶爾吸但不夠以上標準者為不吸煙。經常飲酒指平均每周飲酒二次以上者。體育鍛煉指規律性進行的每次超過20 min、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各種活動。參加健康教育指經常參加所在社區的相關健康宣教活動。
1.4質量控制 所有調查人員都經過技術指導小組嚴格的培訓,通過理論和實踐考試合格后上崗,由專人對調查表資料進行逐項核實核查,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質量監督控制小組對每個調查點抽取10%左右的樣本進行復查、核對,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復查。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高血壓患病率及知曉率 老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41.6%(經全國60歲以上人口構成標化率為41.5%),自報患高血壓者2 723例,新發現高血壓1 170例,高血壓知曉率為69.7%。男女患病率差異不顯著(χ2=3.687,P=0.055)。見表1。
2.2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男女分別分析各相關因素對老年高血壓患病的影響,降低混雜因素的干擾。以是否患高血壓為因變量,選取年齡、BMI、是否中心型肥胖、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吸煙、飲酒、飲食口味、是否參加體育鍛煉及健康教育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各因素賦值,年齡(歲)分段:60 ~ =0,65 ~ =1,70 ~ =2,75 ~ =3,80 ~ =4,>85=5;BMI(kg/m2):28~ =1,24 ~ =2,18.5 ~ =3,<18.5=4:中心性肥胖;否=0,是=1;婚姻狀況:正常=0,異常=1;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學=0,初中、中專和高中=1,大專及以上=2;吸煙:否或已戒煙=0,是=1;飲酒:基本不飲=0,經常飲酒=1,飲食口味:偏咸=0,不咸=1;體育鍛煉:否=0,是=1;健康教育:不參加=0,參加=1。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年齡、BMI、是否中心型肥胖、婚姻狀況及是否參加體育鍛煉是高血壓的影響因素,是否吸煙僅對男性高血壓患病有影響,見表2、表3。

表1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知曉率(%)

表2 老年男性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3 老年女性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3〕我國≥60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1%,明顯高于全人群平均值18.8%,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成都地區60~79歲老人高血壓患病率為51.77%〔4〕;福建省南安市社區調查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人高血壓患病率為48.4%〔5〕;以上數據表明廣東省佛山市高血壓流行情況與國內其他地區比較尚屬樂觀。本研究顯示老年人群高血壓知曉率高于2002年的全國水平,也高于芬蘭2007年25~64歲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68%〔6〕,但低于上海市城區6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知曉率 86.5%〔7〕。
本次研究結果與國內一些南方城市的研究結果一致〔4,5,7,8〕,但許長祿等〔9〕在遼寧農村一項研究顯示農村老年女性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這一差異可能與地域有關。
高血壓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尤其是生活行為方式相關因素長期相互作用導致正常血壓調節失常的結果。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0,11〕。本研究結果與張梅等〔12〕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高血壓防治過程中,除關注BMI增高的人群外,還應將中心型肥胖人群作為重點干預對象。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異常的婚姻狀況是老年高血壓患病的又一危險因素,這可能與婚姻狀況異常導致的情感異常等〔13〕有關。另外,本研究發現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老年人患高血壓的風險高于不參與體育鍛煉者,考慮與已知的高血壓患者患病后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有關。
本研究結果與楊晶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之一可能與早前有研究表明的尼古丁代謝產物柯替寧有降低血壓的效應〔15〕有關,也有可能是已知的高血壓患者患病后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而并非吸煙本身是保護因素。
高鹽飲食是高血壓重要的易患因素〔16〕已成為共識。傳統的觀點認為廣東人飲食相對比較清淡,本研究中自認為飲食偏咸的老人僅占10.4%,這可能是出現本結果的原因之一。另外,本研究沒有發現是否接受健康教育與社區高血壓患病風險有關,可能與目前健康教育覆蓋率低,教育形式單一等有關。
1 Mozaffarian D,Benjamin EJ,Go AS,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5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5;131(4):e29-322.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1版)〔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1):76-82.
3 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7):478-84.
4 袁 濤,薛 夢,黃曉波,等.成都地區老年人群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調查〔J〕.四川醫學,2011;32(4):460-3.
5 周建宣,陳賢慶,戴端平,等.南安市柳城街道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1;33(5):148-50,154.
6 Kastarinen M,Antikainen R,Peltonen M,et al.Prevalence,awarenes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Finland during 1982-2007〔J〕.J Hypertens,2009;27(8):1552-9.
7 翁婷雯,張 煜,談中茹,等.上海社區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流行病學基線調查〔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2;18(5):297-9.
8 孫華賓,楊華偉,李德云,等.汶川縣綿虒鎮老年人群高血壓病患病率及相關因素調查〔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0):3905-7.
9 許長祿,孫兆青,鄭黎強,等.遼寧阜新農村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1):1112-4.
10 Su TC,Bai CH,Chang HY,et al.Evidence for improve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Taiwan:1993-2002〔J〕.J Hypertens,2008;26(3):600-6.
11 Huang Z,Willett WC,Manson JE,et al.Body weight,weight change,and risk for hypertension in women〔J〕.Ann Intern Med,1998;128(2):81-8.
12 張 梅,姜 勇,汪 媛,等.中國成人腰圍、體質指數與高血壓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6):693-5.
13 Kaplan MS,Huguet N,Feeny DH,et al.Self-reported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income among older adul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J〕.Soc Sci Med(1982),2010;70(6):844-9.
14 楊 晶,王建華,職心樂,等.天津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18(5):472-5.
15 Benowitz NL,Sharp DS.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serum cotinine concent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cigarette smokers〔J〕.Circulation,1989;80(5):1309-12.
16 牟建軍.鹽與高血壓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