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寧寧
沒資質辦留學竟是中介“潛規則”?
文+崔寧寧
張女士2012年找到深圳一家留學中介,想讓當時正在讀高二的兒子去美國洛杉磯的一所城市學院留學并攻讀會計專業。按照事先約定,她的孩子需要在該學校的合作機構攻讀一年的語言課程。由于孩子在美國受傷,導致出勤率不足,該孩子并未完成學業。張女士認為,這家留學中介涉嫌消費欺詐,此后張女士通過查詢得知,該中介竟然不具備正規留學資質。
昨日,記者來到張女士反映的留學中介采訪,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承認自身沒有相關資質。記者在網上查詢到,深圳市目前僅有7家留學中介機構具有相關資格認定書。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很多孩子要出國留學,沒有正規資質而辦理留學業務已經是不少中介機構的“潛規則”。
昨日中午,記者見到了當事人張女士。她對記者說,2012年5月初,她的兒子小董(化名)在讀高二,希望能讓孩子高中畢業就出國的張女士找到了深圳市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當時,該公司的留學顧問推薦了4所美國的社區大學。
2012年7月底,小董到達美國洛杉磯,并進入該學院的合作機構、開普蘭國際學校(KAPLAN)攻讀語言課程。張女士說,小董到達美國3個月后左膝受傷并請假,但仍被扣掉出勤率。2013年4月,小董按照瑞得福公司安排,自行申請圣塔芭芭拉城市學院,但以出勤率不夠而拒錄。此時,張女士發覺,為兒子繳納的18.5萬元人民幣等于打了水漂。
2013年7月份,經過雙方溝通,該公司建議小董回國,再交錢再讀語言課。不過張女士心灰意冷,而小董則聯系到美國另外一個州的社區大學。
張女士了解到,國外有的社區大學并不需要任何成績就能夠申請,這時她開始懷疑兒子在開普蘭國際學校攻讀近一年的必要性。
之后,張女士發現該公司并沒有教育部頒發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資格認定書”以及當地工商管理部門頒發的允許其開展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業務的“營業執照”。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公司,對于張女士反映的留學資質問題,該公司行政主管韓小姐承認他們公司沒有留學資質,但公司具備“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經營許可證”,可以合法辦理出國定居或移民類業務。
韓小姐說,公司成立后一直做移民業務,但逐漸地有些客戶也有將孩子送出國的愿望,公司附帶著就做起留學業務了。
沒有資質卻做留學業務,不怕違規嗎?韓小姐說,他們做的留學業務“合乎道義”,因為其為客戶牽線搭橋的國外學校,都是教育部承認的正規大學。深圳絕大部分留學機構都沒有資質,有正規資質的只有7家,而深圳的留學需求巨大,僧多粥少使無資質有業務成為留學機構的“潛規則”。
深感自己受騙的張女士,從去年開始,向工商、教育、公安及法院等多部門反映情況,希望公司能夠退還錢款,但投訴過程遇到諸多不順。
無奈之下她打算走法律途徑,但剛到福田區法院,直接被前臺工作人員拒絕了。原因是在張女士與瑞得福公司簽訂的4頁合同中,蓋的公章其中“國際經濟”四個字是繁體字,法院無法認定該繁體字公司與公司是同一個公司。工作人員建議,關于“假公章”應該向公安部門求助。“我找公安了,他們說‘你有合同,直接去法院起訴就好了’,并沒有受理。”
編輯: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