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闖,申 燭,張 波,馬 龍
(中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北京100034)
風電機組變槳系統通過控制葉片槳距角,保證風電機組安全地最大程度利用風能。變槳系統在正常運行時,依靠電網市電工作;當風機出現安全鏈故障或者電網異常時,變槳系統將切換至后備電池順槳,用于制動風機,一旦后備電源無法完成順槳,則極易發生超速飛車、甚至倒塔的重大事故[1]。因此,風機變槳后備電源性能對風機的安全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密封閥控式鉛酸蓄電池(VRLA)是風電領域中應用廣泛的變槳后備儲能裝置,由于變槳系統對后備電源有高電壓、大功率的要求,因此需要多個蓄電池單體串聯使用。廠家承諾的電池壽命為6年,在實際生產中,運行時間超過三年,電池組的失效問題就日趨明顯了。究其原因有:電池使用前,在風電場長時間擱置,導致容量損失;風場環境復雜多變,高溫或低溫使電池性能變差;電池過充、欠充以及串聯電池的個體差異加速了電池性能老化[2-4]。因此對蓄電池進行在線監測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風機廠家常用的蓄電池在線監測方法可歸結為兩種:一是直接監測電池組充放電期間電壓、電流、溫度;二是給電池組增加一個瞬態放電電路,定期進行放電,測試電池內阻[5-6]。由于內阻較電壓等參數與蓄電池的老化程度和剩余容量更加相關,因此監測內阻效果更好[3],但是對于已投產機組增加瞬態電路比較困難。本系統設計了一套風機變槳后備電源在線監測系統,該系統不影響現有變槳控制系統的正常工作,可以準確預判瀕臨故障的蓄電池,避免相關事故的發生,同時為蓄電池的維護更換提供科學的依據,大大減輕了運行人員的工作量。
系統主要由位于風機輪轂的數據采集處理設備、位于中控室的集中監測系統和兩者之間的通訊鏈路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監測系統總體結構
數據采集處理系統負責采集分析蓄電池狀態數據,并將數據打包發送給集中監測系統,每個風機葉片電池柜配備一個數據采集處理設備;通訊鏈路包括輪轂至風機機艙的無線通訊(輪轂相對機艙轉動)、機艙至塔底的網線通訊和風機至中控室的光纖網絡;集中監測系統負責接收解析和保存各采集系統發送的數據,并將電池的數據信息展示給風場運檢人員,包括電池充放電狀態、報警信息等,運檢人員還可以通過系統查看電池的歷史數據信息,通過界面對前置監測系統進行參數配置。
風機每個葉片都配有一個蓄電池柜,柜內是三組串聯的蓄電池,每個數據采集設備負責采集對應電池柜內三組蓄電池的電壓、電流、柜內溫度、槳距角、葉片旋轉位置,經過計算分析,將結果發送至上級監控系統。采集數據分為快照與實時數據兩種,分別源于電池的放電與非放電兩類狀態。由于放電順槳一般在15 s內完成,該階段采樣頻率設定為100 Hz,保存放電前后20 s的數據。非放電包括充電和斷路兩種狀態,采樣頻率小于1 Hz。
2.1 采集設備硬件設計
設備采用32位控制專用DSP(型號TMS320F2812)作為運算核心,內含Flash,主頻高達150 MHz,具有數字信號處理、事件管理和嵌入式控制功能,適用于大批量數據處理的場合,硬件系統總體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數據采集硬件總體框圖
為了滿足數據處理存儲需求,在DSP外部擴展了512 K× 16bit的SRAM存儲器和8 MB的Flash存儲器。DSP通過16通道12位ADC,采集4組電壓變送器與2組電流傳感器測量的電池組端電壓與電流,由于電流瞬時放電可以達到150 A,因此采用兩組量程200、35 A的傳感器測量同一電流,合成后獲得總電流。葉片槳距角由變槳直流電機的行程折算得到,該行程通過旋轉變壓器測量。葉片旋轉位置通過電池柜的重力加速度傳感器獲得。設備GPIO接口配置了兩個LED燈,用于調試與報警指示,此外該接口還負責與溫度、加速度傳感器和時鐘通訊。設備SCIA和SCIB接口分別轉換為RS232和RS485接口,以便適應不同的外部通信設備。
2.2 采集設備軟件設計
采集設備軟件的整體結構如圖3所示,其中:

圖3 數據采集軟件設計框圖
(1)MAIN主函數主要完成系統的自檢及初始化動作,初始化完成后進入無限循環模塊,在無線循環中主要做一些比較慢的周期性動作,讀取角度,讀取時鐘及分析計算等;
(2)AD采樣,使用DSP自帶12位AD,最高采樣率為1 kHz,采用中斷方式處理采集數據;
(3)SCIA/SCIB串口通訊,采用中斷方式實現,以提高系統效率,中斷服務程序中實現收發、存儲和標記是否接收到完整指令;
(4)T0定時中斷,用于處理嚴格的周期性事務,但T0的優先級較高,慢的周期事務程序部分在MAIN的大循環中執行,這里只標記是否需要執行事務;
(5)SPI接口通訊,采用中斷方式實現其與旋轉變壓器和Flash模塊的通信,Flash用于存儲順槳過程的采樣及相關分析數據以備上位機請求;
(6)GPIO接口通訊,一方面實現狀態指示及控制,另一方面由于DSP2812無IIC接口,而加速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時鐘接口為IIC,因此在軟件中通過GPIO模擬實現IIC接口通信。
除了上述與硬件接口及時鐘主邏輯相關的任務外,系統還設計了隊列結構用于處理接收和發送數據,為了使系統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系統在傳輸過程中軟件的協議使用MODBUS協議。由于快照數據的數據量較大,約為6 MB,遠遠超過了Modbus指令的地址空間,但快照數據均不要求單數據訪問,因此采用地址空間復用的方式來實現。
3.1 系統模塊功能
集中監控系統軟件功能包括前置采集模塊、數據存儲模塊、實時監測模塊、診斷報警模塊、歷史數據查詢模塊、系統管理模塊等。集控軟件由C++語言開發。
前置采集模塊負責所有風機電池柜實時數據和快照數據采集,并讀取電池柜參數和執行參數設置。此外模塊還通過Modbus協議與風電場SCADA通訊,獲取風速等實時數據。
數據存儲模塊負責存儲電池柜的參數、用戶信息、實時數據和快照數據。實時數據可設置保存時間,超過時間自動清除,以節約存儲空間。數據庫采用MySql5.5。
實時監測模塊負責將電池柜實時數據在界面上展示。采用樹形控件、表格、網格、曲線圖等多種方式進行實時和快照數據的展示。
診斷報警模塊負責計算實時與快照數據指標,并將指標與對應閾值進行比較及報警,還具備歷史報警進行查詢與導出功能。
歷史數據查詢模塊可查詢歷史快照數據,繪制歷史曲線,可以對一個電池柜的歷史多次放電曲線進行縱向比較,也可以在電池柜之間進行橫向比較。
系統管理模塊負責參數查詢設置和用戶管理:參數查詢設置可讀取電池柜的所有參數并保存在數據庫中,也可將設置參數下發給電池柜;用戶管理功能可添加和刪除用戶,并把用戶權限分為普通和工程師兩級,工程師除具備監視、數據查詢和下載功能外,還具備設置風機、電池柜參數等維護權限。
3.2 VRLA蓄電池監測算法
緊急順槳時,某機型電池柜放電電壓、電流曲線分別如圖4中實線和虛線所示。放電過程分為啟動、工作和恢復三個階段,啟動階段從ts開始,電壓由浮充值陡降至Ub,電流則陡升至It,隨后進入工作階段,電壓不斷上升,直至te順槳完成,此時電壓從Ue瞬間上升恢復至電壓Ur,之后再緩慢上升。

圖4 放電順槳過程
監測算法首先對Ub、Ue、It以及三個電池組的分電壓這些直接指標設置閾值進行監測;其次對三個電池組的內阻及內阻之間差異設置閾值進行監測,內阻較直接指標更準確地反映電池組老化情況,而內阻差異則反映老化的不平衡情況,這里利用放電快照數據,采用直流法[7]計算內阻:

式中:Ie為Ue對應的放電電流;通過放電電量、電機平均轉速(順槳速度)、順槳時間等指標來反應整個變槳系統(蓄電池、電機及其傳動軸系和葉片)的運行情況,一旦超出設定閾值,則說明電池性能退化或者順槳阻力異常;此外,系統還要對各個電池組充電電壓進行監測,防范過充問題。
本文針對風電機組蓄電池故障檢測與維護的實際需求,設計了一套后備電源在線監測系統,系統由風機側前置設備和風場集中監測子系統兩部分組成:前置設備采用DSP技術,實現了蓄電池放電高頻數據采樣與處理;集中監測子系統實時接收前置設備上傳的數據,采用后備動力系統的綜合監測算法對蓄電池性能進行評估,對其故障進行預測與報警。
風機蓄電池組健康狀態(SOH)的定量化評估可以為蓄電池的維護更換提供定量化依據,然而由于VRLA蓄電池的放電化學機理和老化機制比較復雜,受到溫度、放電深度、充電情況等多方面影響,因此SOH預測將作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 康建.風力發電機變槳系統[J].電器工業,2011(7):52-57.
[2] 楊建鋒,潘磊,王建中,等.風電機組變槳后備電源問題探討[J].風能,2013(1):88-90.
[3] 樊磊明,荊麗,謝少洲.淺談風力發電廠風機變槳電池的維護[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22):212-214.
[4]范高鋒,趙海翔,戴慧珠.變電站蓄電池性能遠程在線監測系統研制[J].電源技術,2010,34(7):710-712.
[5] 黃雅君.風力發電變槳后備電源智能管理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10(6):203-210.
[6] 王德貴,王慶峰,李飛,等.風機變槳蓄電池在線監控系統:中國,201110456208[P].2011-12-31.
[7] 張邦洋.蓄電池維護中的電池內阻測試[J].通信電源技術,2002 (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