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華
廣場舞熱芻議
■馬國華
風靡全國的廣場舞,成為人民業余文化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廣場舞健身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民健身地推進、國民形象的提升、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滿足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風靡全國的廣場舞,大約始于2008年左右,也就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前。當時,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理念,給奧運會烘托氣氛,各地興起了一種亦舞亦操的戶外健身活動,這就是如今風靡全國的廣場舞。
可喜的是,隨著“新農村、美好鄉村”建設地不斷推進,廣場舞也迅速蔓延到了廣大農村。雖然農村的廣場不大,甚至有些簡陋,但卻絲毫不能阻擋農民朋友積極參與廣場舞的熱情與執著。每到傍晚,夕陽下,村口的小廣場上,男女老少隨著音樂,有模有樣地跳著廣場舞。盡管動作、節奏可能不太協調、規范,但卻透著獨特的鄉土韻味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審美要求和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現代傳媒和網絡的文化節目吸引了一大批受眾,導致人們對民俗活動的興趣越來越淡化,參與傳統的民間藝術活動的熱情越來越低。更為令人不安的是,還有許多人雖然對于我國的文化保護有熱情和認同感,但對于民間藝術本身卻相當冷漠,他們更喜歡流行音樂和大片。而一些愛好民間藝術人員卻在為謀生計日夜奔波,致使參加民間藝術表演的人員愈來愈少,組織舞蹈隊伍愈加困難。因未能注入新的文化內涵,民間舞蹈的主要活動陣地逐漸縮小。過去非動用民間歌舞不可的場面不復存在,傳統的節日逐步為現代節日所代替,民間歌舞表演在廣大農村的展示機會正在減少。而廣場舞的出現,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民間藝術、民間舞蹈的契合點。
廣場健身舞具有健身價值,一是大多數舞曲時長在3至5分鐘之間,屬于中等耐力有氧運動;二是通過定量練習,會大大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廣場健身舞除了具備健身價值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廣場健身舞對時間要求不高,一般每次鍛煉一小時左右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參與者以提高健康水平、支配空閑時間、擴大社交范圍為目的,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大家一起跳”的形式決定了參與者必須組成一種臨時的或相對穩定的活動群體。廣場健身舞音樂和舞步的多樣性和異域性,體現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美。
作者所在區域屬于經濟相對繁榮,農村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地區,群眾文化活動也比較豐富多彩,這為鄉村廣場舞的興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各鄉鎮都有規模相當的廣場舞群體,但基本上都屬于自發松散的性質。一些大的自然村也有廣場舞活動,且迅速蔓延到偏遠的小村落。條件差的村落,有些愛好者三無成群在家里的院落、廳堂看著電視碟片學跳。
印象中,過去較為富裕的農村,農閑時,基本是聚集賭博。一些年輕人外出較多的鄉村,老年人、婦女們的生活更是單調、枯燥,鄉村死氣沉沉。如今,廣場舞的興起,給這些鄉村帶來活力與勃勃生氣。但是,由于參與者大多是文化水平、藝術素養較低的中老年人,那么,鄉鎮文化站的作用便凸顯出來。一是強化骨干培訓、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工作。為整體推動農村廣場舞健身項目的發展,應以鄉鎮、街道文化站為推廣陣地,由文化站組織選出各社區、行政村文化體育骨干若干名,市、縣文化館采取集中培訓或分批選派的方式進行培訓,各鄉鎮、社區、行政村文藝骨干或廣場舞愛好者再回到各村組建活動站點并培訓隊員。上級主管部門或社會團體,要積極支持幫助鄉村廣場舞的推廣與硬件建設,發動社會向農村廣場舞活動點捐贈移動式音響和設備。建立市、鎮、村三級廣場舞推廣體系,不定期安排廣場舞志愿服務者深入農村、社區進行重點培訓指導。
每年由鄉鎮文化站牽頭組織,舉辦廣場舞比賽,以賽代訓,選拔優秀廣場舞團隊參加縣市的比賽,以擴大他們的視野,激發她們的自信心。
針對部分偏遠山區農村的廣場舞開展相對滯后,主管部門下一步工作重點需重心下移。要不斷加強偏遠農村廣場舞健身陣地建設,扶持和引導活動的開展。繼續實施鼓勵政策,深入基層將廣場舞健身理念帶入偏遠農村,激發村民參與的意識。針對活動經費緊張、場地設備不足等問題,應持續走廣泛社會參與的路子,拓寬社會參與面,與廣場舞活動相結合,讓廣場舞活動真正朝著社會化、大眾化方面發展。
(和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