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囝囡,蘇艷麗,陳明霞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戰略管理與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關系實證研究
張囝囡,蘇艷麗,陳明霞
(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何促進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是創新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立足于中小企業戰略管理的視角,構建了戰略管理與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關系的研究概念模型與假設,結合遼寧省中小企業的實地調研,從企業的戰略領導者、企業的戰略管理、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三個層面,實證研究了它們對于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的影響,從而揭示了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以及企業的戰略管理均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的采納發揮著積極的正向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遺戰略管理;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信息技術作為管理信息的輔助工具已經滲透到企業的各個環節,并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經濟效益、戰勝經營風險,加強管理溝通,取得管理績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而,如何促進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是創新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目前國外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多,中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關于中國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聶進(2010)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的影響因數進行了研究,他認為信息技術采納是一個復雜的綜合行為過程,包括組織行為決策的戰略部署、組織的外部環境、組織本身和技術等多方面的的因素來進行決策[1]。張研等(2012)對吉林省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吸納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指出影響信息技術吸納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組織的業務知識、信息技術知識、創新意識、信息技術咨詢、信息基礎設施以及政府的扶持[2]。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中小企業戰略管理與信息技術采納的關系,從中小企業戰略管理視角探究其對信息技術采納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信息技術采納的一項重要目的就是完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其對企業的積極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因此只有具備戰略發展的眼光,并且具有采納信息技術的能力與實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從中受益。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認為,戰略管理是保證一個組織擁有,并且能在適當的組織戰略中獲得利益的過程。即適當的戰略是能夠滿足一個組織在某一個特殊階段需求的戰略(Certo,1992)。戰略管理理論的資源基礎觀點,關注于企業之間的差異以及企業如何形成和維持其競爭力的資源基礎,該觀點強調一個企業所擁有的特有資源,如企業的戰略領導、企業的戰略決策、企業的資源基礎、以及公司的知識基礎等,而企業的成長就是需要通過管理來尋求并應用這些有效的資源。本研究以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為基礎,從企業的戰略領導者、企業的戰略管理、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三個方面探究其對于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的影響,并構建了研究概念模型與假設(見圖1)。

圖1 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影響研究模型
(一)企業的戰略領導者與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
從戰略領導與戰略決策的視角,一個企業的主管就是企業的戰略領導者,他們可以是企業的行政主管、企業的總經理,也可以是領導團隊。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基于他們的認知與價值來進行戰略的選擇。Hambrick與Mason(1984)認為,高層管理當局通過戰略選擇來影響組織的績效,所以企業的績效很大部分取決于戰略領導者。中小企業的突出特點是組織結構高度地集中,因而中小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在其企業的各項活動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很多情況下就是唯一的決策人,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對于中小企業信息技術的采納是一個關鍵的決定性因素。Child(1972)認為,高層管理當局的行為差異,可能來自于其個人與背景特性的差異。其中背景差異中最為主要的體現是受教育的程度。
Thong和Yap(1995)的研究發現,企業行政主管的技術知識對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非常密切的正向影響。企業戰略領導者的技術知識越強,他們越傾向于采納創新的技術。
企業的創新意識反映為領導層具有較強的信息化意識。具有創新意識的戰略領導者能更積極地去關注外界知識、收集新技術信息,采納新技術和好的工作方法,從而擁有更多的技術采納經驗和更準確的知識去做決策[3]。因此提出: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正向積極影響,即假設1(H1)。
(二)企業的戰略管理與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
斯坦納在他的《企業政策與戰略》一書中認為:企業戰略管理是確定企業使命,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要素確定企業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并使企業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因此,企業戰略管理的特點體現在:企業戰略指導企業全部活動,全部管理活動的重點是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而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的關鍵都在于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對企業的內部條件和素質進行審核,并以此為前提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使三者之間達成動態平衡[4]。任何組織,不論其規模大與小,只要圖謀長遠的發展,都應實施戰略管理,中小企業也不例外。由于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因此戰略對于中小企業尤其重要[5]。而能夠有效地制定與實施戰略計劃的中小企業比沒有采用戰略計劃的中小企業更有效率,戰略計劃及其制定過程是中小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Olson P D.,1995)。
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使中小企業把他們的客戶范圍推廣到全球市場成為可能,而中小企業在應對全球化戰略的時候,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與管理規劃,從而提高其管理效率。Subramanian與Nosek(2001)的研究認為企業信息系統戰略價值的三種因素包括:運營支持、管理效率以及輔助戰略決策。因此提出:企業的戰略管理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正向積極影響,即假設2(H2)。
(三)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與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
資源概念是基于資源的競爭戰略理論的基石。Penrose(1959)在競爭戰略層面上對資源問題的研究首次架起了資源與競爭戰略理論聯系的橋梁,他提出的“企業競爭優勢來自該企業所特有的異質性資源而非與其它企業相近的同質性資源”的觀點通常被學術界認為是在戰略管理范疇中界定資源概念的起點[6]。Barney(1991)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企業資源包括:資產、能力、屬性、過程、知識與技能等,這些資源能夠應用在企業的競爭戰略。然而中小企業有限的資源基礎決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競爭力有限,市場成長空間不確定。因而,中小企業要想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從它的資源出發,不斷地整合資源,從而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中小企業由于其財力的限定,對于技術的采納經常會從短期層面去考慮,所以會造成在信息技術的采納與應用上投入的時間與財力的不夠,因此,中小企業的財務實力是其資源基礎中最應考量的一個結構維度。
企業的知識基礎理論是資源基礎理論的拓展理論,它認為企業是一個異質的知識實體。Kogut與Zander(1992)提出知識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的決定因素。Foss(1996)認為企業可以持續地學習來發展其知識與能力,以維持其競爭優勢。
信息素養的概念源于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的一份報告,他指出:“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能和技術。”企業員工的信息素養是企業人力資源建設的重要構成,無論企業大小,其員工的知識、經驗、技能與智力勞動的水平都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出: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正向積極影響,即假設3(H3)。
(一)研究設計
本文采用量化的分析研究設計,通過設計問卷進行調查收集數據,再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提供量化的分析依據。本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測試單個結構變量的19個問題,以Linket 5級量表形式來測量答卷人對每個研究變量的態度,從5(非常同意)到1(極不同意);第二部分是關于企業信息技術的采納情況,共設計了9個分項問題,包括計算機、內部網、寬帶、網站、電子商務、ERP、信息系統、供應鏈、以及其他信息技術,采用Linket 5級量表形式來獲取其采納情況,從5(經常使用)到1(完全不用)。本文以遼寧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網發布的網絡會員以及遼寧省的其它中小企業作為樣本調查企業,樣本企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制造、制藥、電子、冶金等行業,排除服務業。采取上門調查、寄送信件、電子郵件的方式獲得數據,發出問卷200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09份。

表1 信度分析結果
(二)問卷設計的信度與效度檢驗分析
信度分析旨在測量問卷能否穩定地測量所測變量。斯坦福大學的Lee J.Combat教授提出的Combat’s系數方法是檢測Linket量表中變量的方法。Cronbachα系數大于或等于0.7為十分可信(Nunnally,1978),表明問卷設計的信度較高。本文對問卷設計的信度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是單個項目的子項目的Cronbachα系數均大于0.7,說明問卷設計具有較高信度,見表1。效度分析旨在測量問卷設計內容能否正確衡量研究者所測量的問題。根據Leech等(2005)的研究,Kaiser-Meyer-Olkin即KMO值大于0.70,Bartlett’s測試值中Significance(p)小于0.05,就達到了社會科學研究構建效度的標準要求。本文的KMO與Bartlett’s測試結果表明問卷構建效度良好,見表2。

表2 效度分析結果
(三)回歸分析
依據圖1所給的分析模型,選用SPSS13.0軟件建立回歸模型,從戰略領導者、戰略管理、以及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三個方面來分析其對于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與表4。

表3 回歸分析模型系數Coefficients

表4 回歸分析模型摘要
經過對數據的回歸分析,R的平方值為0.820,根據Leech等(2005)研究,如果R的平方值大于0.49,表明相關性很大。從回歸分析模型系數表可以看到,未標準化系數B值均為正數,標準化系數Beta值亦為正數,表明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我們前面的假設H1、H2、H3通過了驗證,表明企業的戰略領導者、企業的戰略管理以及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均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的采納具有正向的積極影響。
第一,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從B值的比較來看,戰略領導者的影響程度最大。從中小企業戰略管理角度來看,企業的戰略管理規劃、企業的戰略管理方式以及企業的戰略管理選擇,首先是人的主觀能動行為。正如前文文獻所述,中小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很多情況下就是唯一的決策人,因此他們在企業的各項活動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Bamberger與Fiegenbaurm(1996)認為中小企業戰略屬于直覺或者經驗型戰略,受企業家的個性、價值觀和志向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對于戰略領導者這一結構變量,構建了領導者的受教育程度、信息技術知識以及創新意識三個維度,從信度分析結果的均值來看,領導者的知識程度越高企業越易開發與應用新產品、領導者的創新意識利于企業開發新產品市場、以及領導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具有良好的學習與管理能力,此三項內容的均值在七項當中最高。因此在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這一創新研究當中,首先應關注的是企業的戰略領導者,即人這一獨特的核心資源,那么戰略領導者所擁有的知識程度、創新意識以及受教育程度是不容忽視的內涵建設內容,它們的構建一定會使中小企業走入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第二,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從B值的比較來看,基于資源的企業競爭優勢影響程度居中。本文對于這一結構變量,構建了企業的財務實力、企業知識程度、以及員工的信息素養三個結構維度,從信度分析結果的均值來看,企業財力強具有更高的抵御風險能力、知識可以將個人與社會專長轉變成經濟上有價值的產品、以及員工的信息素養高利于掌握與應用信息技術,此三項內容的均值在六項當中最高,表明了受訪者對企業的財務實力、企業知識程度、以及員工的信息素養的認可程度。如前文文獻所述,中小企業要想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從它的資源出發,不斷地整合資源,從而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中小企業財務實力越強越具備承擔信息技術采納的成本能力以及抵御風險的競爭力,企業持續地學習并發展其知識與能力可以維持其競爭優勢,企業員工的信息素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企業的戰略管理對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雖然從B值的比較來看,企業的戰略管理影響程度排在最后,但實際上它們的數值差距很小,也就是說影響程度的差異不大。本文對于這一結構變量,構建了企業能否有效實施戰略計劃以及企業的管理效率兩個結構維度,實證結果的正向影響證明了一個企業如果能夠有效地實施戰略計劃可以為企業增加收益,減少企業運行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決策方法與模型,改善客戶關系管理以及改善企業內外部交流。正如前文文獻所述,戰略計劃及其制定過程是中小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而管理效率是企業信息系統戰略價值的重要因素。
[1]聶進.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影響因素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2-78.
[2]張研.吉林省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吸納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7):78-81.
[3]余翠玲.信息技術吸納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1(11):15-18.
[4]王昶.戰略管理:理論與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14-148.
[5]Feeser H R.Founding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of high and low growth high-tech firms[J].Stra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87-98.
[6]姜仁峰.基于資源基礎論的我國中小企業成長戰略研究[J].商業研究,2008(8):98-99.
【責任編輯李菁】
F270.7
A
1674-5450(2015)03-0064-04
2015-02-08
2014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4lslktziyyjj-56);2014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4BJL027);2015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5lslktjjx-28)
張囝囡,女,遼寧鐵嶺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經濟學博士;蘇艷麗,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管理學博士;陳明霞,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