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馬蒂諾:還原漫畫的本質

距離史蒂夫·馬蒂諾的上一部作品《冰川時代4》,已經過去了3年時間。其實,這段時間里,史蒂夫·馬蒂諾并沒有閑著,他帶領他的團隊一起投身到這部《史努比:花生大電影》的制作中。“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看《花生漫畫》,剛開始學畫畫,我畫的第一個人物便來自《花生漫畫》。當我接到邀請做《史努比:花生大電影》的導演時,我特別高興。但我隨即感受到了壓力,因為他們特地‘警告’我,千萬不要搞砸這些童年的美好記憶。還好,這些責任將由我跟藍天工作室的400多名動畫設計師一起承擔。這400多個人,不僅是我的朋友,也都是《花生漫畫》的鐵粉。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電影做好。”看來,“大叔”史蒂夫·馬蒂諾依舊童心未泯。
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將如此經典的“史努比”形象搬上銀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史努比最早出現在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1950年連載的作品《花生漫畫》,作為世界上最純真、善良的狗,它的漫畫形象早已風靡世界。導演史蒂夫·馬蒂諾稱自己是史努比的死忠粉,當初他學畫畫,第一個任務就是臨摹《花生漫畫》。“得知我要將史努比搬上大銀幕時,我的親友為我高興的同時也向我警告,千萬別搞砸他們童年美好的記憶,所以我壓力很大啊!”
史蒂夫·馬蒂諾與他的團隊在反復地探索中發現,在史努比誕生的60多年里,它的形象一直在演變和進化。例如,20世紀60年代的史努比的鼻子很長,后來漸漸變圓。最終,團隊選擇以更具代表性的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史努比的形象為標準進行塑造。“這當中有不少挑戰,例如史努比住的狗屋,每個木板之間都會有彎曲的小縫。可是用電腦做圖,線條都是筆直的,要想歪歪扭扭,還真有些難度。當我們遇到困難,便回過頭去參考那18000篇《花生漫畫》。我們在搬弄動畫模型的時候,對角度特別敏感,每個細節都必須到位。稍微一點差錯,史努比就會失去它的親切感。”核心技術有了,如何傳授給團隊中的100多位動畫師,也是個不小的挑戰。為此,史蒂夫·馬蒂諾還專門成立了“露西動畫學院”,用三個星期的高強度課程,將這些專業知識傳授給團隊成員。
史努比題材的上一部影像作品大約在35年前,這次則是首次用3D技術來呈現手繪漫畫的質感。史蒂夫·馬蒂諾認為,《花生漫畫》最早是給大人看的。他表示:“我最喜歡《花生漫畫》的地方是,它講述的是人性,它探索了人的內心,任何文化背景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

這是史蒂夫·馬蒂諾第一次來中國,對此,他顯得異常興奮。他不僅感慨自己被中國城市的魅力所折服,同時也表示希望以后可以有機會來中國制作動畫。他表示自己瞬間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希望能從中汲取創作靈感。
對于中國動畫電影這幾年逐漸崛起的現狀,史蒂夫·馬蒂諾也表述了自己的觀點,“做動畫電影的關鍵是要尋找屬于自己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尋找那些與眾不同的、獨特的內涵,并將它分享給世界。尤其是中國最近推出的一些新的動畫電影,沒有效仿好萊塢的動畫模式,有一些屬于中國自己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正是觀眾們所喜歡并且希望看到的。我非常期待忙完這一陣,可以慢慢地欣賞這一年來的動畫片。”
讓史努比在3D電影中的形象與原先的2D漫畫保持一致的風格,從技術上而言,并非易事。這是我們工作室到目前為止,遇到的最有挑戰性的動畫實驗。
—史蒂夫·馬蒂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