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黔森早期詩文掠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郭征帆
文質相劑 情韻相兼
——歐陽黔森早期詩文掠影
■郭征帆
歐陽黔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文聯副主席,貴州省作家協會主席,以小說和影視劇的創作享譽文壇。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 《味道》,中篇小說集 《白多黑少》,長篇小說 《非愛時間》 《雄關漫道》,長篇電視劇 《絕境逢生》 《奢香夫人》等。這些作品屢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貴州省政府文藝獎、烏江文學獎等榮譽,正因為如此,研究者們關注較多的是他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對于他初涉文壇的早期詩歌與散文缺乏研讀,本文就是對他早期詩文的一些拙見。
1994年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有目光看久》,是歐陽黔森早期詩歌散文的合集,最能體現作者的創作追求與風貌。這本集子里收錄的作品內容上各有側重,形式上各具特色,恰如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珠寶,被 “有目光看久”的無形光繩串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正如他與友人合作的一首很美的歌中唱到: “有目光看久,猶如一根光繩系手。”
《有目光看久》的作品,帶有鮮明的高原特色,這種高原特色是以下三種內涵的綜合體現。
首先它是作家對貴州這塊土地的獨特自然地理環境的強烈的主觀感悟。其次,它是作家對貴州少數民族人文環境和氛圍的深刻理解與闡釋。其三,它是作家在以上兩種背景之下,對貴州地質礦產事業的艱辛與光榮,及自身經歷、感受的藝術表現。歐陽黔森19歲參加工作,成為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隊的一名地質隊員,地質工作的艱苦是常人無法想象也無法忍受的。他爬過懸崖,差一點跌進萬丈深淵;他攀過高山,險些葬身虎口。那些艱苦的歲月,磨煉了他的意志,他常常自豪地說: “在山野找礦八年,哪樣苦沒吃過?能吃地質隊員的苦的人,沒有過不去的困難事。”所以,他在早期詩文中更多表現的是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的情懷。
如 《高原夢》,這是一首近百行的抒情長詩,它的氣勢和聯想會讓讀者看后贊不絕口,拍手稱奇。他把祖國比喻成東方的巨人,把青藏高原比喻成巨人的頭顱,把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比喻成巨人的一對美麗而豐滿的乳房。更奇妙的是,作家獨具匠心地把長江和黃河比喻成巨人的兩道目光。當詩中寫道:“一瀉千里的兩道目光/掠過滄桑沉浮的版圖/嚴厲而慈祥/只有這博大而有神的目光/才有著生命力的色彩/一道綠色/一道黃色/于是東方古老的江河民族/夢在其中,情在其中”。我不禁被這種恢宏的氣勢、深刻的內涵所震撼。
又如 《勛章》: “一條腿的代價/并沒有換來一座礦山/這成了你終身的遺憾/畢竟與山為侶十幾年,常望遠山而淚眼朦朧/你說這算不得英雄淚/這份上還能說這話/同志們叫你好漢/常回來與你舉杯/痛飲悲歡……”。詩歌流露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壯感。成功者固然是英雄、勞模,但這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地質隊員則是在地質找礦生涯中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他們付出了青春和血汗,甚至生命。詩人巧妙地抓住這種一般很少為人所注視的角落與層面。它的藝術感染力,遠遠超過了一些正面歌頌地質隊員的作品。 《血花》更是這類題材的佳作。 《血花》描寫的是一位司機大年三十夜冒險送久居深山的地質隊員回家團聚,由于路滑坡陡,他為了隊員們的安全,不幸撞山身亡的故事。詩中寫道: “他毅然朝山壁撞去//公傷的隊員們/死也不肯讓救援的人們/抬下山去/內疚的望著那/永遠不會被授予烈士的遺體//血花開在血地里/鮮艷灼人”。紅的血、白的雪,紅白相映,達到了高層次的藝術效果。司機是違章開車,他是不忍心看隊員們那久居深山思鄉急切的面孔,才決心違章一試。然而,他永遠不會被授予烈士,難怪詩的結尾悲壯地寫道: “他從此孤零零/躺在這路邊/只有詞牌一塊/小心路窄坡陡/曾處惡心事故/多少年過去/每當老隊員從這里經過/眼睛總被那朵鮮艷的血花灼痛”。
《勛章》 《血花》 《中國礦產圖》 《勘探隊員之歌》都是描寫地質隊員悲壯故事的作品,這幾首詩以悲為肉,以壯為骨,生動反映了地質人幾十年風風雨雨創業的艱辛。歐陽黔森是一個性格豪爽、感情豐富,藝術感受十分獨特的人,他的創作有一種逼人的氣勢,從 《山之魂魄》 《隆起與沉焰》 《那是中國神奇的版圖》就可以感受出來。這些詩都以博大的氣勢和流暢的韻律取勝,猶如一股掠空而過的高原風,讓人驚顫不已。
《有目光看久》中的散文也很耐讀,它們像詩化的散文,又如散文的詩化。 “十八塊地”系列散文如同一壇陳年窖酒,味醇而香濃。這種藝術效果,并不取決于它所存在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那撩人心魄的內涵;在于作家在今天以一種貌似輕松放縱的眼光和筆調,回首往事,關照過去。在通篇充滿幽默、風趣的描寫中,讀者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那潛藏于作品深處的,萌生于那個特殊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環境中的,多年來郁結于心的那團丟不開、忘不了,解不散的青春期情緒。此外 《我家的大黃狗》和 《黃狗與花狗》,把兒童時代的故事寫得妙趣橫生。 《初上梵凈山》 《我的第一個組長》,是描寫作家參加工作初期的生活感受。 《最后一匹軍馬》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這篇文章雖然是寫馬,其實是寫人,寫老營長,寫老營長的老營長,寫兩位老營長的后一代,從這匹馬身上,反映了一代人的經歷,其實,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因而這篇作品具有一種感人心魄的力量。
歐陽黔森曾自言: “愛上文學是一件傷心的事,但與文學無緣卻又是一件不幸的事。傷心與不幸之間我選擇了前者,并且執著而固執。我不想多說這條路如何讓人傷痕累累,就是想說,一句艱辛后準沒詞了。很多人問我是怎樣走上文學之路,我從來都是笑而不答。”許多人都曾經有過文學夢,實際上是他們心靈中深藏的夢想:發現美,帶人到一個美麗的地方。作家就是表達了這個發現,表達了他們心靈與現實不斷碰撞后產生的火花。歐陽黔森用他深邃的哲思,靈動的椽筆,為我們點燃了這火花,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這光輝閃爍的無窮魅力。
(銅仁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