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寧 董成雙
影視科普作品的發行
■袁振寧 董成雙
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影視作品的文化需求越來越挑剔,導致在這一段時期內,特別是對于影視科普作品,在經歷上世紀末的輝煌之后步入了低谷。為了加強科普對于社會與人們的影響力,需要加強這類作品的發行研究。
所謂影視科普,就是對于影視相關科學技術與影視技術的普及宣傳。通過簡單易懂的題材內容,讓公眾在觀看作品的同時,對于影視相關技術進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公眾可以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影視文化,積極接受和參與我國影視事業,并不斷推動其進步與發展。本文淺析了影視科普作品發行的意義,針對發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
1.1.有利于技術與知識共享
我國的影視事業起步較晚,對于影視相關的技術積累不足。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硬件攝影設備的快速發展,對于影視科普作品的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然而,公眾很難跟上發展的步伐,影視科普作品恰好可以解決這個痛點。
1.2.有利于完善影視的文化
影視文化的建立和營造,僅僅憑借國內從事影視工作的人員還遠遠不夠,需要發動全民的參與熱情,來加速影視文化的發展與完善。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影視文化的建設質量,還可以提高影視文化的建設效率。
1.3.有利于實現影視中國夢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接任以來,我國加快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推動進程,也加快了影禮文化事業的發展速度,盡快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通過影視科普作品的發行,可以在讓公眾接受與認可我國影視事業發展過程中取得成果的同時,更好的踐行自己的影視文化使命與責任。
2.1.過于追求實時科普
影視科普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宣傳價值定位,這就對于科普題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而言,大多數影視傳媒公司為了追求實時性 (根本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對于題材的篩選監督不到位,導致大量的 “劣質”作品產生。
2.2.作品制作水平不高
由于科普類的影視作品大多是非營利性質的,所以,影視科普作品的制作團隊對于其態度不夠重視,投入的資金和精力不足,制作的作品的影視技術含量并不是很高,不能真實反映出技術的發展現狀,總體表現出制作的水平較低。
2.3.宣傳方式過于單一
對于影視科普作品的發行,目前主要采用電視媒體和相關雜志的發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換的效率和信息交換的質量,使得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術的渠道轉移到互聯網上,單一的宣傳方式,很難獲得廣泛的關注,進而降低了其影響力。
3.1.合理安排作品發行的時間
一方面,影視科普作品要選擇合適的制作時間。對于影視科普作品的制作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進而吸引公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發行的時間。根據科普對象的不同,要按需而發,對于青少年選在假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科普效果。
3.2.加強制作團隊的綜合素質
對于影視科普制作團隊,首選要加強監管,嚴禁一切為了經濟利益不擇手段的作品的制作與發行。其次,加強制作團隊的繼續教育,使得他們及時掌握最新的工作技能和市場需求。最后,加強影視科普團隊的管理,提升發行效率,保障發行效果。
3.3.開展多渠道影視科普形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影視科普作品也可以采用微電影的形式在互聯網、微信公共平臺以及其他社交網絡媒體進行發行,這樣,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傳播優勢,還可以改變公眾對于影視文化的認識。
為了更好的體現影視科普作品的價值,擴大對于公眾的影響力,無論是影視科普作品的選材內容上,還是發行時機的把控,亦或是科普形式的利用,都需要進行科學籌劃。針對發行過程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解決對策,進而扭轉不利的宣傳現狀。
(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