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記者
梅 峰
一個企業能不能走的很好,并不是取決于今天所擁有的一切,而是取決于今天做的事情能不能讓它在未來還有競爭力,這是通常意義說的戰略,戰略思維就是“以未來決定現在”。
2014年底,在進行了一年多的緊張測試后,搭載i5智能系統的五軸技術已經成熟,沈陽機床i5技術團隊在五軸領域實現突破,申請了控制算法和補償技術等多項發明專利,采用i5系統的五軸機床完全可以與采用國外系統的同類五軸機床比肩,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五軸智能機床在2015年已經具備商業化量產的條件。至此,沈陽機床已經完全掌握了整機運動控制的所有底層技術,沈陽機床的發展正在開啟“智造”新紀元。
日前,在“i5核心技術突破及最新進展新聞通報會”上,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沈陽機床集團上海核心技術研發團隊主要技術骨干代表黃云鷹和沈陽機床集團UNIS(聯合工業服務)公司副總經理馬少妍等集團領導向中央、省市及專業新聞媒體介紹了沈陽機床“i5”核心技術的研發背景、研發成果及最新應用情況。
i5是指工業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和集成化(industry、information、internet、integrate和intelligent)的有效集成。正如很多革命性的創新技術都不是預先設定好的,往往誕生于研發過程之中,i5也是如此。
“擁有一個自己的數控系統一直是機床人夢寐以求的宿愿。”2007年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指出,“要成為世界市場的引領者,沈陽機床必須要有自己的數控系統”。當年10月沈陽機床數控研發中心在上海同濟大學正式成立,開始了自主創新的艱難跋涉。
可以說,這次研發是關錫友進行的一場“賭博”,每年數億元的研發投入,為了決勝未來,關錫友幾乎將沈陽機床的全部都押在了技術攻關上。2012年,在經歷了5年的艱苦研發后,投資總額超過11億元,具有完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首套具有網絡智能功能的i5數控系統終于研發成功。該系統誤差補償技術領先,控制精度達到納米級,使用i5系統的機床產品在不使用光柵尺反饋的情況下,其精度可以通過補償優化達到3μm。具有網絡智能功能數控系統的i5智能機床同時誕生,通過信息技術、運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和機床技術的高度集成,在全球率先實現單機智能化、單元自動化和工廠管理數字化。沈陽機床為數控機床安裝上了自主的“大腦”。
i5數控系統的技術開發,不僅僅攻克了數字伺服驅動技術、實時數字總線技術等運動控制領域的核心底層技術,i5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數控系統,而是同時融匯了移動互聯、大數據中心等新技術,使得特征編程、加工仿真、實時監控、智能診斷等網絡智能制造得以實現,成為名符其實的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智能制造平臺。
在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關錫友寫下了“改變世界的生產方式”,這時的沈陽機床已經掌握了完全自主的核心技術。
2014年2月的中國數控機床展上,沈陽機床展示了一系列i5智能機床,在當時沉寂的國內機床市場上引起巨大反響。當年,i5智能機床開始接受批量生產訂單。
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沒有讓沈陽機床停止研發的步伐,研發在繼續,而且更加深入,i5逐漸展示出了無限的可能。
i5系統在孕育誕生的過程中即植入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基因,隨應用,隨創新。
智能制造讓“指尖上的工廠”從想象走進現實。沈陽機床以此為基礎打造出i平臺,讓智能制造從單機個體擴展到無限群體,并延伸推出金融、租賃和再制造等創新服務模式,創造出空間巨大的多種商業模式。“i5”將供應商、合作伙伴、用戶,甚至更多的社會智慧凝聚在一起,其發展戰略與工業4.0不謀而合。
2014年沈陽機床在世界機床行業首創“在線工藝仿真系統”并在i5平臺上線運行。與傳統的CAM軟件需要購買授權、下載、安裝不同,在線工藝仿真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的工藝設計服務,可以快速響應用戶的工藝支持請求,降低服務成本,并實現工藝經驗數據積累。而且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需要的功能,隨時更新數據,實現協同設計、資源共享等應用方式。這是一次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全新嘗試,在未來的i5機床上,用戶可以根據機床加工工件、刀具、夾具等信息進行工藝優化仿真,下載NC代碼程序,成為未來智能生態鏈中一個重要的基礎支撐工具。
沈陽機床上海研發團隊從最初組建時的不足10人,發展到今天,由150名生于互聯網時代、思維活躍的年輕人組成,他們的探索沒有界限,i5的發展會有無限可能。
i5從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受到各方的關注。2014年10月,在德國柏林舉辦的第七屆中德經濟技術論壇上,沈陽機床集團歐洲集群財務總監張天君以《攜手走向全球》為題,在世界制造業的頂尖講臺上首次詳細闡釋i5戰略,10分鐘的演講博得全場掌聲超過 10次。一名德國工業4.0領域專家評價,這就是德國工業4.0戰略方向上的內容,沈陽機床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了前面。
同濟大學張曙教授評價道,沈陽機床i5系統基于特征的編程技術、圖形化的界面和精簡的操作流程,具有“易操作、易上手”的特點。更為突出的特點是i5和基于云制造概念的i平臺的全面對接,使數控系統不僅是一臺機床的控制器,而成為工廠信息化網絡的一個節點。i平臺是沈陽機床集團為全面轉型為服務型制造企業構建的信息化平臺,而i5數控系統就是這個平臺的智能化節點,依托i5數控系統提供的豐富接口,實現異地工廠車間和設備之間的雙向數據交互,可為用戶提供不同層次和規模的應用。沈陽機床的“i5”戰略深度契合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方向,沈陽機床集團對未來智能網絡化制造實踐的探索,對我國制造業如何邁向工業4.0時代有所啟迪,提供了如何借鑒德國經驗為我所用的途徑。
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制造企業比較之新興的互聯網企業,為什么有焦慮之感?相反,新興的互聯網企業為什么可以發展如此迅速,為什么會具有快速打造品牌的能力?其根本的原因是:傳統制造企業并未能夠直接讓顧客感知其價值,而新興互聯網企業本身就與顧客在一起創造價值。蘋果公司是個典型的例子,喬布斯把手機全面簡化,簡約再簡約,使其變成了移動終端。小米是另外一個典型例子,以最高的效率和最有效的方式與“米粉”互動,讓“米粉”們直接感知小米手機的價值。阿里巴巴的馬云更是提出讓“店小二”成為主人。可見,用戶的認可才是最大的認可。
i5機床在2014年上市當年就實現了2 000臺的銷量,浙江區域用戶重復購買率達到64%,寧波區域重復購買率達到了70%。一家家電行業全球戰略零部件供應商前期購買了60臺i5智能機床,使用后非常滿意,近期與沈陽機床商談追加1 000臺訂單。河北某閥門企業更是與沈陽機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首期合作項目獎采購300多設備,用i5智能機床打造現代化的智能工廠。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能夠不斷贏得用戶,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改進和升級機床,為用戶提供最滿意的服務,在基于互聯網、基于用戶的i5智能平臺下,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為了適應企業未來發展戰略,沈陽機床內部正在進行改革,從以權利價值為核心,轉向以客戶價值為核心。沒有不好的市場,關鍵要看你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或是超越用戶的需求。
正如關錫友董事長所言,傳統的理念、方法已不能適應未來,互聯網條件下,一切皆有可能,從傳統的制造商向現代工業服務商轉型已成必然。在工業4.0時代洶涌而來的大背景下,最掙錢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技術,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商業模式創新、盈利模式創新將是下一輪經濟周期發展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充分掌握核心技術的前提下,未來,客戶使用沈陽機床的產品也許將不再需要支付購買費用,可以按小時收費,或按加工工件的類別、精度、時限來收取使用費用。甚至連這個費用也不用支付,機床可以白用,但客戶必須購買機床搭載的軟件,使用的前提是得到授權。
通過互聯網絡、數據系統的智能支持,實時在線加工的機床不斷上傳、更新數據,形成各個制造領域的大數據庫,將催生出更多的創新服務,創造出更多、更具價值的盈利點。
“買牙膏送牙刷”的營銷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盈利模式,都是創新。而市場是檢驗創新價值的唯一標準。對于眾多面臨轉型升級挑戰的制造企業而言,i5戰略或許就意味著以市場為導向的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