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瑪雅綠
愛不可想象,亦無須想象
文 _ 瑪雅綠

她比他大六歲。
還好這個時代寬容多了,開明的父母也不少,他們很幸運,順利地在父母面前通關。好朋友們雖多有詫異,但也沒說什么,靜觀其變。
她曾經喜歡的都是比自己年長的男性,未曾顯現過對藝術青年的興趣;而他喜歡過的也都是白白凈凈的小女孩,未曾流露過對大齡女青年的愛好。
其實他們自己也詫異,包括詫異彼此的勇氣。
總之,他們戀愛了,一起旅行吃飯睡覺,一起談天說地看景,像多年老友似的。但一點兒也不天崩地裂、熱情洋溢,一點兒也不符合別人對他們愛情的想象,甚至都不符合他們自己對愛的想象。心不會揪著疼,也不會夜不能寐,就是覺得一切都還好,無論挖鼻屎還是剔牙齒,都不介意讓對方看到。
要說愛,也愛呀。他覺得她獨立、有智慧,不小心眼兒,有時還有點兒小可愛;她呢,覺得他淡泊風趣,很細心,會照顧人,還喜歡貓貓狗狗以及小孩子,畫畫的時候大腦很奇妙。
她性格沉靜,喜歡思考,不容易放松;而他則很陽光,有著豐沛的快樂感。所以,他倆還算彼此相配。而年齡之差也只有在聊到諸如“我上大學時你才上初中啊”“天哪,你竟然燙過非主流的發型”時才會覺得又荒謬又尷尬又好笑,其余時候并無顯現。
轉眼戀愛了半年,一起的旅行也要結束了,愛情終于要落于柴米油鹽、吃飯數錢的階段。還好,這些命題對他們都不算太難,總算一一順利磨合完畢,偶爾吵架也無非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轉眼即忘。但時日一長,更深層的個人特質就暴露得越來越多了,讓彼此討厭的地方當然也越來越多。
比如她愛看書,起先她以為他也愛看書,因為相遇時他可是每日捧著一本《大秦帝國》,一路旅行,整整看完了六部十一卷。可是安定下來之后,他除了接單畫畫,閑暇時就對著電腦專心致志地打游戲。她不斷暗示他該多看書,少玩游戲,但每次他都憤而辯解。每次這樣的沖突都會演變成劇烈的爭吵。
她振振有詞:“游戲就像精神的方便面,毫無營養還有損健康。”他理直氣壯:“難道你每天刷微信、逛淘寶就有營養嗎?”
她氣急了吼他:“你幼稚!”他冷笑:“你有說教癖!”
也由此,她對他的品位生了質疑和失望,他也深感委屈,不理解她為什么非要改變自己。
直到有次劇烈爭吵后,她習慣性地自我反省。忽然意識到,伴侶可能是最直接顯現出一個人欲望的那面鏡子,甚至你會希望通過你的伴侶來快速實現你自己難以完成的事情。比如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她可能會通過嫁個有錢人完成讓自己有錢的愿望;一個愛慕才子的女人,可能只是因為她自身的才華不足以讓她自信。
這樣的反省讓她羞慚不已,因為他們約定的原則是“讓你成為你,而不是我想要的你”。可她還是不知不覺就違約了。
他們認真地談了一次,她說了自己的心得,他也坦白告訴她:“其實,我并不想成為多博學的人,我只想好好地畫畫就夠了。”
她點點頭:“你想好好畫畫,那你就努力成為那樣的自己。我想看很多的書,那我就努力成為我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將愿望投射到你身上。”
從那以后,他們倆再也沒有因此爭吵過,倒是他越來越自覺地節制自己打游戲的時間,而她也越來越潛心于自己專注的領域。他們的關系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終于能接納彼此最壞的一面。
兩年過去,在彼此深刻了解、信任又各自成長后,她對他未來承擔家庭及婚姻的能力終于有了信心,他也放下了恐婚之心。自然而然地,他們討論起了結婚。
可是,她內心其實一直沒有完全釋懷,因為她始終不解,一個對藝術有高遠追求的成年人,為何會對游戲有那么長久的迷戀?盡管大家該負責各自的人生,但幫對方變得更好,更接近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不也應該是伴侶之責嗎?
她留著這個疑問隨他回老家籌備婚禮,事情瑣碎繁雜,來不及深究細問,而這個“為什么”依然橫亙于心。
有一天,她看到一個心理醫生的觀點:很多電子游戲愛好者在童年時期都很孤獨,心理未曾與這個世界產生緊密聯結,游戲不過是他們對精神世界的另一種補償。
他確實給她講過自己孤獨而被排擠的童年。他是獨生子,城市里人情冷漠,伙伴極少,父母平日無法陪他暢玩,爺爺奶奶又偏愛叔叔家的女兒而對他態度冷淡,外公外婆也極少照顧他。雖然他生性樂觀,可是也留下了精神缺口。
晚飯后一起散步,她把這個觀點與他分享。他靜靜聽完了,這成了他們心里共同的秘密,也讓他們前所未有地彼此理解、相惜。
幾日后,婚禮順利舉行,他們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
但很多人其實還是不敢相信,他們竟然真的修成正果。男方的親友很奇怪:怎么會有父母同意自己的兒子娶比自己大六歲的女人?怎么會有男人不懼怕、嫌棄女人的衰老?難道是這個女人待這個男人無微不至嗎,還是用什么方法迷惑了他?
而女方家的親友也有疑問:這個男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家境一般,長相也一般,還是個不靠譜的搞藝術的,她難道不怕他將來出軌?
諸般聲音,他們都不做解答。因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若不是他們對自己內心的愛足夠篤定,能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父母又怎能輕易同意?若不是她自始至終都不卑不亢自信禮貌,他的父母又怎會對她關愛有加?
因為就算是琴瑟和鳴的愛情,若不是她真的愿意去了解他、理解他,給他做精神上的營養餐,他又怎么會娶她?若不是他能做到愿意在深夜因她喊一聲“餓”便可毫不猶豫披衣起床為她烹制美味夜宵,她又怎么肯嫁給他?
他敢將積蓄的一大半用來幫她籌備她自己的工作室,她也會偷偷給他買他一直舍不得買的昂貴進口畫冊;他可以悄悄地把石榴剝了一整碗端給她吃,她也可以把襪子、內褲在他洗澡前都幫他準備好……
其實愛的細節往往不是其輪廓所示的那樣不可捉摸,它們更確切瑣碎,涵蓋方方面面。可也正是這些細節悄悄地改變了他們:他的脾氣越來越隨和,不會再輕易讓人下不來臺;她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沒那么堅硬冷漠了。因為對方,也因為愛,他們都變得更好了。
三年過去了,他們從表面上已經不太能看出年齡的差距,因為他們已經慢慢有了夫妻相。“一個老得慢一點兒,一個老得快一點兒,就成了。”
平等相愛,平等相處,年齡差距所制造的問題已經微乎其微,當然還是會有,比如她總是被親人催生孩子。聽多了,不免有壓力,她便問他:“嘿,萬一將來不能生孩子怎么辦?”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沒關系,可以領養啊,這有什么。”于是,她也就放心了,因為那話不過是為了測測他的態度。
很多時候,愛真的想象不來,亦無須想象,因為它超乎想象。
它能讓人莫逆于心,也能讓人互不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