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小昭奸妃
北京,感謝你溫柔相待
文 _ 小昭奸妃
那段時間經常看到朋友劉先生發青島海鮮、海景的美圖饞我們,我還以為他休了一個長假,某天電話中經他親口確認才知道,原來他換了工作,移居青島了。
一直以來我對于“離開北京的人”都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在北京過不下去了。比如我的一個妹妹,她大專畢業來北京,找了一份文員的工作,一個月的工資交了房租之后所剩無幾,堅持了一年多就回老家了。
可劉先生并非如此,他一直在“500強”企業工作,職位不錯,薪水不錯,最起碼生活是沒什么壓力的。他這樣徹徹底底地離開,真的讓周圍的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而我們,為什么不離開這座城市呢?
大概是因為,這座城市有太多記憶、情感、牽絆。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18歲一個人跑到北京來上大學,成年后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個城市度過的。大學同學、朋友、同事……主要的人際關系都在這座城市。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的。
想起幾件小事。
2008年的中秋節,我從一個商場買東西出來,大概晚上8點多的樣子,打車回家。路上跟司機聊天,說起他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女兒。下車的時候,他說:“小姑娘一個人在北京不容易,不收你錢了。”
前年,由于房東要賣房,我很倉促地搬家,愁眉不展地去買搬家用的編織袋,由于東西太多,我已經是第二次去那家店買袋子了。
結果找錢的時候,店主手里捏著錢遲遲不給我。我就問:“怎么不給我找錢啊?”
他說:“我就是想逗逗你,別愁眉苦臉的。小姑娘笑起來才好看,將來才能嫁個好人家啊。”
有一天突然下雨,國貿附近很多人沒帶傘,都被雨淋了。我看到一個姑娘在路上跑,就過去說:“我幫你打傘吧。”然后一路把她送到車站,到現在我們還有聯系。
朋友某天一個人去新旺吃飯,和一對年輕的情侶拼桌,吃飯間就聽兩個人幾千幾百地在算裝修的花銷。
朋友先吃完,出去的時候幫他們也結了賬。
他后來跟我說,特別羨慕這種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小兩口。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能和一只黃白花流浪小貓相逢。
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是相互看一眼,后來慢慢熟了。
某一天我停下來想跟它說話的時候,一個看起來很痞子氣的男人從我身邊走過,小貓很自然地走過去蹭他,讓我很是羨慕。
他用濃重的京腔對我說:“它每天在我家樓下吃飽貓糧,看這小崽兒肚子鼓的。”
然后小貓頭也不回地走了,他也走了。以后我細心觀察,果然每天小貓都是肚子鼓鼓的。
這些都是小事,很小很小,卻能讓你在這座城市勇往直前、披荊斬棘的時候,感到溫暖,給你力量;讓你更確認自己的選擇,更堅定地去做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很多時候我想,之所以不離開北京,是因為就算有各種不好,但一路走過來,是我自己的選擇,是我自己的經歷。而這座城市一直以來給我的溫柔與寬容,讓我真的能好好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