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高盛元
千里之外
文_高盛元
記錄校園生活,書寫青春故事。《讀者·原創版》雜志推出“原創之星—校園寫作計劃”,面向全國高中及大學公開征選優秀作者和稿件,為熱愛寫作、有表達欲的青年學子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多信息,詳見本期雜志第9頁“原創之星—校園寫作計劃”廣告。
離家那天早上,天上的深藍濃得化不開。我準備進站,父親轉過頭對母親說:“他要進去了,咱們也回去吧。”父親又裝出不在乎的樣子對我說:“過兩天放假又能回來了,走吧,我們回去還得上班。”母親一如往常,把臉湊過來:“到了記得打個電話,缺什么我給你寄過去。”
兩個人轉身,我也轉身,冰冷的空氣狠狠地隔成一面墻。
報到,軍訓,上課。
新城市,新朋友,新生活。
每周例行給家里打一次電話,接電話的一定是母親,對話的內容單調到我每一次都能猜出電話那頭的下一個問題。我常常是隨口敷衍地答應著,從未用心聽過電話那頭的聲音,直到那天。
那是初秋的一個黃昏,父親在母親講完之后接過電話。我本來就有些煩躁,便不耐煩地嗔怒道:“還有沒有別的事了?沒有我就掛了。”電話那頭突然壓低聲音:“嗯,其實也沒啥,就是,你有時間就多給家里來個電話,你媽最近老翻你小時候的照片……”突然,兩邊同時陷入沉默。好像過了很久,我在恍惚中答應:“哦,好。”然后匆忙地把電話掛掉。抬起頭,窗外的梧桐樹落下幾片枯敗得沒有形狀的葉子,關于那片土地的記憶,一下子在腦中炸開。
小時候我是母親的“小尾巴”,母親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跟著。母親出去買菜,左手提著菜籃,右手就抱著我,走一段路就把我放下歇一會兒。我那時還不能老老實實地待在母親懷里,總是東張西望,一會兒要母親把我抱到樹底下看麻雀,一會兒又要蹲在地上抓沙子玩兒。每次回到家里,母親都累得氣喘吁吁,然后又要匆匆忙忙做飯。
上初中那年,母親單位搬得很遠,每天來回要坐兩個小時公交車。我晚上放學早,母親怕做飯晚了,每天下了公交車都跑著回家。一次吃完飯后,我看見她拿藥水往腳上涂,問她怎么了,她支吾著說,她在路上跑的時候被一塊石頭絆倒了。
時間的腳步從來不會考慮我們的感受,總是匆匆向前,從未改變。
一天晚上,宿舍里幾個人談及高三的日子,一個舍友說高三是他這輩子最痛苦的時光。我苦笑著點點頭,心里卻想:高三的苦,哪里只是我們自己的苦。
高三每周末都會回一次家。每次一進家門,桌上一定放著一盤剝好的核桃仁,干干凈凈。整整一年,母親從沒問過我考試的成績,她知道我若是考得好就一定會跟她講,而那些考得不好的試卷,都會被我鎖在抽屜里。

下午,客廳的桌子上多了許多紙張,是歷年我考的這個分數所能報考的學校和專業匯總。歪歪斜斜的字,是母親的。我不知道她從哪里抄到這些數據,她高中都沒有畢業,這一點常常讓我不愿在人前提起。我攥著手里的紙,盯著客廳里的沙發,許多個高三的深夜,母親一個人坐在那里,一杯牛奶熱了又熱,我卻常常不喝。
從父親打完電話那天起,我便每天都要撥通那個熟悉的號碼,開始認真地聽電話那頭說的每一個字。
人常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走到了千里之外,母親一定也隨我到了這里。每晚,異鄉的月光下,總有不絕的笛音在窗外回蕩,我只愿天涯那端的親人,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一個人的夢,太冷。
高盛元,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大一新生,愛寫作,把文學當成生活的全部價值,用懷疑的眼神打量周圍的一切,始終相信真理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