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張翠娥
新常態下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幾點思考
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張翠娥
做好群眾工作是黨員干部的“基本功”,也是黨員干部始終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真心關注群眾、真誠融入群眾、真情服務群眾、真摯接受群眾”四方面,闡述了黨員干部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的思考。
新常態;黨員干部;群眾工作;思考
做好群眾工作是黨員干部的“基本功”,也是黨員干部始終面臨的重要“課題”,習近平同志在《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中指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當前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均已進入新常態節奏,黨員干部要正確認識新常態,積極適應新常態,全力調節好新狀態,盡快形成新心態,以更加務實勤勉過硬的作風做好新常態下的群眾工作。
心系群眾,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從而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有了解、有回應、有推動。“心入”群眾,才能入群眾心,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各級黨員干部,務必牢記黨的宗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心實意地同群眾交朋友,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樹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來信當成家書,把群眾之事當成家事,群眾工作當成家業,帶著真心、帶著感情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實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把解決問題作為工作導向,取信于民,讓群眾滿意;從群眾需要出發、從服務入手,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要經常看一看我們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眾的要求在展開,看看哪些措施和辦法需要改進。讓群眾滿意,而不是“被滿意”。每位黨員干部要沉下心來,真真切切與群眾融為一體,堅持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要堅持“嚴”字當頭、“實”字為先,把服務幫扶群眾的實際效果體現在群眾滿意度上。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雖已結束,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永無盡頭。把群眾滿意作為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情融情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增進與群眾的感情,用心傾聽民生疾苦,不斷鞏固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實現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定期開展 “回頭看”工作,適時歸納總結,把“回頭看”的過程作為學習提高的過程,檢查回顧的過程,推動整改的過程。認真踐行“三嚴三實”,以竭誠為民的踏實作風服務群眾,堅持實踐中尋找對策、汲取智慧,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擴充渠道、加強溝通,廣泛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價、建議等,讓群眾訴求及時得到表達。暢通群眾監督制度化渠道,把群眾評價真正納入到考核體系,建立黨組織、黨員干部公開承諾制度,在評選表彰中設定群眾滿意度的硬性標準。實現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評價監督,關鍵在于暢通監督渠道,廣開言路,準確、及時地了解群眾對黨組織工作和黨員干部表現的真實看法,并在分析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把評價的結果準確地向上級報告,把改進的結果及時向群眾反饋。要從群眾的不滿意中發現工作的缺點,特別要把自我認知、自我感覺與群眾評價的差距當作突破口,從思想意識、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上深刻反思,正視不足,及時整改。
每一名黨員干部,一定要明確“我是誰?依靠誰?一切為了誰?”自覺踐行服務群眾的宗旨,“心入”群眾。全面理解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要求”,時刻牢記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