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臨猗縣審計局 史國姣
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支撐能力分析
文/山西省臨猗縣審計局 史國姣
本文以對某縣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的數據為依托,對當前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支撐能力的原因進行初步分析,并就如何提升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支撐能力提出見解。
養老保險;基金現狀;支撐
(一)政策制度及客觀環境加大了養老保險收支矛盾。1.歷史遺留問題,造成企業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沉重。自1986年開始實行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起,就存在著政府對原有體制下工作的“老人”和“中人”的隱性負債一直沒有給予補償的問題。目前,“老人”和已達到退休年齡的“中人”領取的養老金基本來源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在職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基金支出中承擔“老人”和“中人”養老保險金支出占比較高,成為基金支付能力不足的一個主要原因。如:在2014年發放養老金中,發放給“老人”的基本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比例較大,占到了養老保險待遇總額的38.06%。2.待遇水平不斷提高,政策性調整支出頻繁,影響養老保險支撐能力。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問題,自2005年起至2014的連續10年大幅度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水平。養老金待遇從2005年月人均450元增長到2014年的月人均2064元,10年間提高了4.58倍,養老保險待遇的頻繁調整使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不斷加大。3.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員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退休人數快速增長,社會贍養率大幅增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與離退休人數比例失調,“兩高”現象較為嚴重(平均贍養系數為2.55:1,養老金替代率為3.2:1)。在職和離退休人員比例失衡,將導致保險基金收不抵支,這也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缺口的根本性原因。
(二)資金籌集難使養老保險收支矛盾日益突出。1.工業經濟滯后,嚴重影響基金的收繳。在縣級,由于工業企業相對薄弱,受金融危機、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影響,多數企業經營不佳已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已經辦理參保登記手續企業也無力繳納養老保險。企業欠費嚴重,影響了養老保險費的正常收繳。2.參保意識不強,影響養老保險擴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企業主不愿意為職工參保,認為參保會加大企業生產成本,所以會故意采取瞞報繳費基數、漏報職工人數等手段,想盡辦法少繳保費。二是企業職工參保意識不強。某縣是農業縣,企業多數職工為本縣季節性農民工,這部分職工將“打工收入”當作是額外的收益,認為到手的錢才是實的。職工消極的參保意識,客觀上支持了企業主的不參保行為,導致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源頭不足,收支矛盾過早顯現。3.職工身份的轉變影響基金收入。現行的養老保險政策規定,單位在職職工繳費比例為28%(個人賬戶8%,統籌基金20%),下崗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繳費比例為20%(個人賬戶8%,統籌基金12%)。隨著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力度的加大,原參保職工在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以下崗失業人員的身份繼續辦理養老保險接續,職工的身份發生了變化,繳費比例從28%變為20%,減少了基金統籌部分收入。4.基金投資形式單一影響收益回報。由于縣級經辦機構對企業養老保險結余資金沒有投資權利,只能存入財政專戶享受3個月定期優惠利率或做定期存款存入銀行。這種投資形式收益率極低,很難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更談不上基金的保值、增值了。
(一)加大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保險氛圍。廣泛開展社會保險政策法規的宣傳,并對有能力參保繳費而拒不參保繳費的用人單位進行曝光,引導企業和勞動者樹立正確的社會保險觀念。讓企業明白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讓參保人員清楚“多繳費多受益”,變“要我參保”為“我要參保”,使參加養老保險成為企業和職工的自覺自愿行為。
(二)努力拓寬基金來源渠道, 增加基金收入。以 “維民權、保民安、促民生”為目標,建立依法征繳的長效機制。一是強化擴面增收,將非公有制經濟、自由職業者等作為今后擴面的重點范圍,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管理和日常巡查,確保應參加養老保險的各類企業職工全部納入養老保險參保,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二是進一步加大當期養老保險費的正常收繳和對欠費企業的清欠力度,采取各種方式及手段(經濟、行政、法律、輿論等),確保基金應收盡收。三是用好就業扶持政策,鼓勵解除勞動關系的人員自行接續養老保險,為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三)加強基金管理,確保基金保值增值。一是進一步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的監管,嚴格按照文件規定的養老金支付項目和標準使用基金,定期將收支狀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二是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級次。將各地的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全部納入省級以上經辦機構統一管理,結余基金統一投資運營,以確保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適當調整退休年齡,減輕基金負擔。退休年齡是影響養老金負擔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現階段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和女性50歲(女干部為55歲)。這個規定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當時我國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僅59歲,而目前我國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2.4歲,所以有必要將退休年齡進行適當延長,以增加來源積累,減輕支付壓力。因此建議:一是適當延長女職工退休年齡,縮小男女職工退休年齡的差距。二是嚴格政策界限,防止企業通過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的方式把負擔轉嫁給養老保險基金,盡量避免因這種短視行為對養老保險基金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