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兵,石麗敏,胡賢女,呂桂華,陳堅劍,郭國錦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甜糯玉米正反交F1代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性分析
盧華兵,石麗敏,胡賢女,呂桂華,陳堅劍,郭國錦
(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以2個甜糯玉米新品種浙糯玉5號和浙糯玉6號正反交種子為材料,對2個品種正反交種子的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進行差異性比較分析。結果表明,浙糯玉5號正反交組合多數性狀差異不明顯,浙糯玉6號產量等5個性狀有顯著差異,說明玉米細胞核遺傳占主導地位,在一些品種中細胞質遺傳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甜糯玉米;正反交;產量;農藝性狀
文獻著錄格式:盧華兵,石麗敏,胡賢女,等。甜糯玉米正反交F1代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性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 (5):633-6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19
在甜糯玉米雜交種種子生產中,一般都是以甜糯雙隱自交系為父本,糯玉米自交系為母本,主要原因是甜糯雙隱自交系苗期生長勢較弱,會產生缺苗,生長不整齊,最終影響制種產量。如果甜糯雙隱自交系結實好、籽粒產量高,生產管理水平也高,這樣的情況下,反交種子的F1雜交種產量更高或沒有影響,可以嘗試通過反交制種來提高制種產量。前人對普通玉米正反交種子F1代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性進行了研究,但對甜糯玉米正反交種子F1代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性鮮有報導。作者通過對浙糯玉5號和浙糯玉6號正反交種子F1代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性分析,探討其反交制種的可行性,旨在為生產提供參考意見。
1.1 材料
供試材料為浙糯玉5號和浙糯玉6號正反交種子(中2/中2jp233,中2jp233/中2;23-/中2jp233,中2jp233/23-),種子于2014年春季在東陽玉米研究所手配完成。試驗于2014年秋季在東陽玉米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
1.2 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以材料為處理,小區面積3.9 m2,重復3次。小區采用6行區,行長6 m,行寬0.65 m,種植密度52 500株·hm-2。
1.3 調查項目
調查及考種取小區中間2行20株,調查株高、穗位高、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禿尖長。取小區中間2行計算鮮穗帶苞產量和去苞產量。同一品種正反交性狀進行差異性比較,數據采用SPSS統計分析。
2.1 帶苞產量和去苞產量
從表1可以看出,浙糯玉5號正反交F1帶苞產量和去苞產量在F0.05水平上沒有差異,表2表明浙糯玉6號正反交種子F1帶苞產量和去苞產量在F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說明不同的甜糯玉米品種在正反交F1帶苞產量和去苞產量上存在差異。雜交F1代種子是雌雄配子雙受精產物,正反交種子胚乳是各不相同的,鮮穗帶苞產量和去苞產量受控于種子的基因型,在受F1種子基因型效應控制的同時,也可能受細胞質遺傳的影響,最終使產量結果存在差異。

表1 浙糯玉5號正反交F1帶苞產量、去苞產量分析

表2 浙糯玉6號正反交F1帶苞產量、去苞產量分析
2.2 農藝性狀
經統計分析,在浙糯玉5號正反交F1代主要農藝性狀中,穗長、株高2個性狀在F0.05水平上差異顯著,其他性狀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浙糯玉6號正反交F1代主要農藝性狀中,穗粗、穗行數、株高3個性狀在F0.05水平上差異顯著,其他性狀不存在顯著性差異。2個品種株高性狀在正反交間F1代同時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這個性狀受細胞質遺傳影響較大,這與兩品種親本中中2jp233株高比其他2個親本高的情況相吻合;浙糯玉5號正反交F1代除穗長、株高有顯著差異外,其他性狀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與其雙親在其他性狀上比較接近有關;浙糯玉5號正反交F1代產量雖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反交比正交產量高。浙糯玉6號正反交F1代產量、穗粗和穗行數性狀在F0.05水平上差異顯著,也與實際中親本中2jp233產量、穗長和穗行數等性狀比23-好相吻合。
浙糯玉5號正反交F1代在多數性狀上差異不明顯,說明細胞核遺傳占主導地位,通常情況下正反交種子可以互換使用,種子生產中一般以糯玉米自交系做母本。浙糯玉6號正反交F1代在鮮穗帶苞產量、去苞產量等性狀上差異明顯,說明細胞質遺傳也有一定影響,如果種植戶生產水平高,種子生產中以甜糯雙隱自交系為母本較好。通過浙糯玉5號和浙糯玉6號正反交F1代性狀差異性分析,得出不同品種的正反交F1代性狀表現與雙親間的差異有很大關系,似乎產量性狀同雙親的配合力也有關系,不過這相關性有待進一步考證。本試驗只選擇了浙糯玉5號和浙糯玉6號2個品種正反交材料進行研究,結果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在甜糯玉米雜交種選育和種子生產中,還要通過雜交種的正反交組合田間實際表現來選擇最優組配模式。
[1] 豐光,劉志芳,吳宇錦,等.玉米正反交對主要性狀和產量影響的研究[J].作物雜志,2009(2):70-72.
[2] 王天宇,祝云芳,陳華璋,等.玉米正反交雜交種F1主要性狀的差異性分析[J].玉米科學,2007,15(4): 52-55.
[3] 石清琢,王延波,李哲.玉米單交種正反交F1代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差異初探[J].雜糧作物,1999,19(6): 37-38.
[4] 盧華兵,呂桂華,徐秀紅,等.甜糯雙隱性中2jp233的選育[J].浙江農業科學,2010(6):1290-1291.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13
A
0528-9017(2015)05-0633-02
2015-03-12
盧華兵(1978-),男,浙江東陽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甜糯玉米育種與推廣工作。E-mail:lu1978lu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