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秧娜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新建建筑逐漸體現出智能化程度高、體量大等特點,隨之而來的,項目建設成本也越來越高,造價上億元的項目比比皆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就一再強調打造“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現如今,無論是政府投資項目還是民間投資項目都越來越重視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由此也越來越關注建設成本的控制。
BIM,顧名思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具體含義為:建設項目的參與者通過創建三維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實現建設項目決策、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過程的無縫對接,同時做到項目相關方的信息暢通,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住建部于2011 年發布的《2011-2015 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基本實現建筑企業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中的應用,形成一批信息技術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筑企業”。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廣東、遼寧、山東、陜西等省市的政府部門明確提出重點推廣BIM 技術應用,與此同時國內的大中型建設單位大量運用BIM 技術,已經為行業創造了巨大價值。但相對于BIM 技術巨大的潛力來講,我國在BIM 技術的應用與研究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
自從1834 年英國政府將工程量清單用于招標開始,工料測量專業在歐美國家發展了將近200 年,然而我國的工程造價咨詢單位成立都較晚。中國工程建設概算預算定額委員會于1986 年5 月成立,這是我國工程概預算領域一個里程碑事件;1990 年7 月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成立,標志著造價行業的發展逐漸走上正軌;2000 年9 月《關于工程造價咨詢機構與政府部門實行脫鉤改制》的通知,造價咨詢機構才正式作為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獨立存在于建設市場;2001 年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這一事件對我國諸多行業發展形成巨大影響,2003 版《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發布即是我國造價行業是向國際接軌的體現之一,在此之前各省市一直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定額模式,清單計價規范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開始了由傳統“量價合一”的計劃模式向“量價分離”的市場模式的重大轉變。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組織有關單位于2009 年編寫了《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咨詢管理規程》(CECA/GC4-2009),明確規定了建設全過程各個階段(包括決策階段、設計階段、交易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的任務內容[1],我國的工程造價工作逐漸更加規范。
由于我國的建設項目管理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從而造成成本管理復雜程度高。由于項目建造成本大,實際的工程建設項目中,上下游預結算,進度款支付等往往交織在一起,投資管理復雜,數據處理緩慢,很容易失控。按照目前的造價流程,通常過程中很難發現問題,往往在最后結算才發現,但為時已晚。因此我國的建筑工程造價長期存在超支現象,這一現狀嚴重困擾著建筑工程投資效益管理。
相對于用CAD 繪制的建筑、結構、安裝施工圖,BIM 有兩個顯著優勢:一是模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各專業信息;二是模型作為平臺支持多專業、多人協作。隨著BIM 技術在建筑行業的廣泛應用,必定對傳統工程造價行業帶來革命性沖擊,為了適應BIM 技術的模型化、可視化、共享化特點,工程造價行業應該由以往的數據型思維模式調整為模型造價思維,通過轉變自身模式去適應未來的BIM 發展趨勢。
現有的工程造價模式流程如下:可行性研究階段研究,一些較大企業會從以往的項目檔案中篩選出與現有項目背景條件類似的歷史數據作為參照,產生項目估算;在設計階段,用設計單位或設計人員提供的初步施工圖得到設計概算;在招投標階段,把詳細的施工CAD 圖導入算量軟件中,分別計量和計價,然后得到施工圖預算;到施工階段記錄過程中發生的變更、價差與索賠,通過對預算的調整得到結算與決算的造價(見圖一);

基于BIM 背景下的造價思維模式不僅僅是各個零散數據的調用,而是首先在設計階段,設計師不僅僅是提供建筑、結構和安裝的施工圖,而是提供包括了以上所有這些信息在內的一套標準的建筑模型;接下來,在招投標階段時,造價工程師們將工程造價信息加入到該模型中,從而不僅得到模型工程量,同時生成施工圖預算;到施工階段,通過對模型數據和信息的維護,進而得到結算、決算造價與真實的完成指標的信息;工程完工后,模型的中的所有信息資料將會分門別類保存到指標模型庫或數據庫中,以備后用。(見圖二)

(1)BIM 技術與全過程造價管理相結合。隨著《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咨詢規程》在各家咨詢企業的深入推廣,目前我國的造價咨詢企業已認識到全過程造價管理的重要性,員工已經逐漸熟悉全過程造價的業務流程[2]。與此同時,近幾年,隨著BIM 的技術的推廣,業內人士基本都已認識到BIM 技術強大的數據能力與技術能力,可以使建筑企業更好的實現項目精細化管理與企業集約化管理。目前在廣大咨詢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將信息化技術與全過程造價管理相結合,并應用于本單位的業務推廣,產生實際效益。
(2)BIM 技術使造價師更加專注于造價控制工作。《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咨詢規程》要求工程造價咨詢企業應主動配合項目管理人員和設計人員通過方案比選、優化設計和限額設計等價值分析手段,進行工程造價主動控制與分析,確保建設項目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技術先進。
以往的造價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算量、套定額、報價,提供項目的概算、預算、標底,并參與結算編制。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對建筑成本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單純的成本核算顯然不符合這個行業對于造價員以及造價師的職責要求。造價人員應該對BIM 進行更加充分的學習,利用BIM 的可視化特點,可以大大減少造價工程師的讀圖的工作量,造價工程師可以更好專注于造價控制方面的工作[3]。
(3)BIM 技術使造價咨詢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建立和應用成本數據庫。在未來,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及移動PC、平板電腦等,在施工過程中的大量歷史圖像和歷史數據將會得到保存。根據對于BIM 背景下造價新模式的分析,我國的造價咨詢企業應該盡快建立本企業的材料和成本數據庫,這一點隨著建筑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加深會越來越重要。
(4)BIM 技術助推我國造價咨詢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我國目前的造價咨詢企業在項目的前期建設中僅僅計算投資估算,卻不參與項目方案的制定,這與歐美國家甚至香港地區的“工料測量師”形成較大的差距,隨著亞洲投資銀行的成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歐美國家的建設單位和咨詢機構出現在“一帶一路”的項目中,咨詢機構應盡快適應國際工程估算、報價與費用控制的體系。
[1]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咨詢規程.中價協[2009]008 號.
[2]蔡紅、李樹賢.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全過程造價業務的調查及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3.27(2):31-36.
[3]石曉波,張冬燕基于BIM 的造價咨詢企業發展方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14.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