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龍+劉成龍
【摘要】大連經歷了從商貿港口城市到工業城市再到綜合性現代化城市的演變,由最初的圈層式擴展到后來的跨越組團發展模式,城市空間逐漸擴展增大。本文通過分析大連城市空間過度增長為城市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并對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和反思。
【關鍵詞】城市空間增長;問題;對策
引言
大連市位于遼東半島南端,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三面環海,海岸線基本形成了大連城市空間的外圍界限。隨著近些年城市的發展,城市空間也迅速擴展,由近海平原地帶向組團間的丘陵地帶延伸,侵占生態資源。然而這種快速的空間增長方式到底是否適合大連城市本身的發展,這需要我們去反思。本文以此為出發點,試圖想通過分析城市空間快速增長的原因來找到問題的答案。
1.空間過度增長產生的問題
城市空間過度增長,最明顯的結果就是城市規模的過大,規模過大就會出現城市土地利用不節約,導致大量土地、基礎設施的閑置;形成比較松散的城市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城市新區與城市老城中心區良好互動關系缺乏;還比較容易形成一個過于分散、破碎的城市形態,導致出現局部區域資源短缺與局部區域資源閑置并存的現象。大連城市空間在經歷了快速增長后產生一些典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城市空間擴展速度過快與利用效率較低并存
大連城市空間增長的模式是以外延式為主,城市建成區不斷的城市郊區蔓延,這種增長方式忽視了對城市空間利用集約度的提高,忽視了城市空間使用性質轉變的重要性。大連城市空間的擴展速度與利用率不成比例,速度快,利用率低,導致資源的浪費,也為未來城市的發展埋下隱患。
1.2城鄉邊緣帶空間無序蔓延發展,缺乏對開敞空間的保護
大連城市向外逐漸蔓延擴展,形成一個介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城鄉邊緣帶,但是這一特殊地域空間,由于規劃管理比較滯后,導致空間發展的雜亂、無序、綠色公共空間被侵占、農田被蠶食。最終形成現在用地類型雜亂、開發零散、郊區開敞空間被侵占等不健康的城市現象。
1.3一系列的城市問題
城市空間的過度擴張導致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在生態環境方面:大連本身的自然地理位置本應對城市空間增長形成有效的約束作用,但是城市為了快速的發展,高強度的開發建設,造成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極為嚴重、自然災害頻繁、水資源嚴重短缺、空氣污染等。在道路交通方面:大連屬于一個半島城市,三面環海,只有北面與陸路連接。城市空間由沿海平原地區向丘陵地帶增長,再加上交通規劃不合理、路網不健全,這都為城市的道路交通帶來嚴峻挑戰,使得大連現在也成為一個“堵城”。
2 應對增長過快的城市空間應采取的對策
2.1管制區劃
通過劃定可建設和不可建設用地,并對不同管制區制定不同的管制策略,以起到保護土地資源,避讓風險,引導城市發展到適當的地區的作用。而當前國內對于非建設用地的概念還未達成共識,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用地適宜性分析和評價也都是以建設用地的選擇為目標,按照土地使用成本的高低對土地進行分類,且沒有明確規定非建設用地的范圍,無法有效指導非建設用地的劃定。
2.2劃定城市增長邊界
設置城市增長邊界不僅僅是為了限制城市發展,而貴在保護重要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城市增長邊界需要建立在對區域的生態敏感區和重要自然資源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區域的生態格局常常是決定邊界形態的最重要因素。水源保護區、河湖濕地、林地等生態環境保護區域,文物遺產、礦產資源等資源保護區域,以及地質災害易發區、重大基礎設施防護區等公共安全防護區域,都影響著城市增長邊界的劃定,邊界應當是所有這些必須防止侵占的區域邊界線的整合。
2.3先行劃定非建設區域的規劃方法
我國現行的規劃方法是“規模預測——框定指標——空間布局”模式,這一模式導致用地規劃落在人口增長預測之后,而許多因素是很難準確預測或者根本不可能準確預測的。預測的失誤將導致“規劃失控”和“規劃滯后”,區域生態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將被破壞。因而強調控制管理“非建設用地”比“建設用地”更具實際意義,能夠更有效地指導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2.4借鑒“精明增長”的發展理念
精明增長就是要求我們要用好城市的存量空間,避免盲目的擴張城市;要注重加強對現有社區的重建,對于廢棄、污染工業用地要重新開發,來達到節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成本的要求;城市建設要相對集中,不能太松散,城市空間利用要緊湊,用地注重功能的混合,要保護好開放空間來創造一個舒適的城市生活環境。防止城市空間的蔓延,努力建設生態城市,防止城市建設對生態基礎設施的侵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空間。
3 結語與反思
從大連的地理地貌、氣候環境等方面來看,筆者認為大連就應該放慢其發展,慢更要精的發展;增長過快,將對于空間、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最終的結果將是出現一系列的城市病,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大連以氣候宜人,環境宜居而聞名,但現在城市為了更快的發展,采取各種辦法來增加城市建設用地,如填海、開山等,這些現在來看問題不大,那將來呢?等到山不再青,天不再這么藍的時候,那就晚了。所以,規劃要實現可持續,我們還是要尊重自然。
從大連的開發建設來看,也是對城市自身的一種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連南部在建的跨海大橋也是城市空間的一種擴展,它的建成通車對于緩解市內交通壓力究竟有多大,具體的數據筆者沒掌握,但筆者更多關心的是它對沿海景觀的影響,之前一望無際的大海,現在一眼看去就是遠處的水泥墻柱、鐵架。而且開發區的建設更是城市空間增長的一種表現,期望很好,但結果是高密度的開發,缺乏城市活力,形成一個 “鬼城”。所以,大連發展要適度,應合理控制增長邊界,指導城市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付寬,城市化進程中大連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07
[2]韓增林,林天寶,中國特大城市空間增長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人文地理.2010(02)
[3]孫玉娟,帖黎,歐美各國城市空間增長控制方法的借鑒[J].科技信息.2009(07);
[4]王曉玲,大連城市發展條件的分析與評價[J].城市發展策略.2009(09)
[5]董偉,大連市城市形態結構功能研究[J].城市研究.2003,8(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