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在貴州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總攬全局,是我們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行動指南。結合五峰扶貧開發工作實踐,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找準路子,以“我不入苦海誰入苦海”的擔當來苦干實干,用“嚴”“實”精神開拓一條扶貧奔小康的新道路。
脫貧之首在于擺脫“思想貧困”、提升精神區位。習總書記早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就指出,“‘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五峰大力弘揚“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的開放精神,連續三年開展以“百名人才交流、千名干部培訓、萬名黨員大討論”為抓手的解放思想“百千萬”活動,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近幾年,先后爭取到武陵山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武陵山試驗區、“616”工程、脫貧奔小康試點縣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五年到位政策資金超過60億元。
脫貧之基在于“找準路子、突出特色”。五峰既是老少邊貧山區,又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屬于限制開發范圍。如何處理好保護、發展與脫貧的關系?我們把脫貧奔小康放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國主體功能區的大格局中來謀劃,走出了一條富民強縣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以“綠色決定生死”為綱,轉變發展方式,限制開發小水電,大力實施茶葉加工“柴改電”,劃定生豬限養區,推行沼氣和節柴灶,實施一批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并通過自治縣地方立法保護生態。同時,在產業結構、城鄉建設、村莊整治和群眾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融入“旅游”“景區”理念,打造“中國最美山村”,吸引武漢、長沙及周邊城市市民到五峰避暑養生。
為了擺脫工業發展長期滯后的困境,秉承“跳出五峰發展五峰”的理念,已在宜昌高新區創辦了五峰民族工業園,以發展“飛地經濟”。五峰民族工業園已帶動縣內貧困人口就業近1000人,園區運行的體制機制走在全國前列,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工業的新路。
脫貧之要在于清廉為官、事業有為。在精準扶貧的戰場上,思想上突出一個“民”字。做到對象精準、內容精準、目標精準、措施精準、考評精準,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從柴米油鹽等一件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目前,精準扶貧攻堅戰已全面打響,我們必須鍛造一支既“嚴”又“實”、作風優良、善抓落實的干部隊伍,推動精準扶貧各項部署落地落實、見到實效,以廣大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踐行“三嚴三實”、開展扶貧幫扶的唯一標尺。
(作者系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