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豪
我國早已實行全面禁槍,而在貴州省從江縣的岜沙苗寨,男人們依舊腰間挎刀、肩上扛槍,仿佛古代的武士。岜沙人獲得公安部特別批準,保留下持槍的習慣,是“中國最后一個持槍部落”。為了解他們的生存發展現狀,新聞學院一支實踐隊在暑期前去走訪。
在岜沙,槍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幾乎人手一桿甚至幾桿火槍。岜沙村支書賈元兩向實踐隊介紹,早年的岜沙人以捕獵為生,槍是必備的謀生工具,時至今日,岜沙的野獸早已絕跡,槍失去了捕獵和自保的作用,只有在重要慶典活動時,才會對天鳴放。槍對岜沙人來說,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證明。除了槍外,岜沙男人的發髻也是他們的重要標志——腦袋四周的頭發剃光,頂部頭發留長,綰成一種特別的發髻,稱為“戶棍”。
實踐隊居住在當地人開的一家客棧里,以方便與村民近距離接觸。隊員們發現,與大多數少數民族村落一樣,岜沙文化的傳承如今也面臨著困境。
從江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岜沙服飾和扛槍習俗流傳至今,重要原因就是岜沙人認為自己的裝扮是最美的,而如今審美觀念發生變化,村民的自信心與歸屬感也隨之降低。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到村寨后,就會穿著現代的衣服,剪掉發髻,拒絕背槍。實踐隊在考察中也了解到,旅游業發展和游客的涌入,時刻沖擊著岜沙傳統的苗家文化。
對于這一問題,隊員們各有想法,有人認為旅游業正是對岜沙文化的一種保護,也有人認為岜沙人在現代文化融合過程中要積極應對與轉型。實踐結束后,實踐隊將討論分析出的問題與對策寫成了報告,提供給當地有關部門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