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新春 (內蒙古財經大學衛生所,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過敏性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的療效分析
師新春 (內蒙古財經大學衛生所,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目的:探究和分析過敏性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的臨床情況.方法:選擇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過敏性哮喘患者 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 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實驗組增加特異性免疫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在總有效率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在最大峰流速值改善情況比較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過敏性哮喘患者給予特異性免疫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過敏性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療效分析
過敏性哮喘是一種常見臨床呼吸疾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過敏,臨床癥狀包括喘息、胸悶、氣促以及咳嗽等,病情反復發作,對患者身心造成較大的痛苦.且由于過敏性哮喘與呼吸道炎癥、感染疾病特點相似,因此診斷上容易出現誤診,導致治療時機延誤.因此對過敏性哮喘,臨床上需要合理進行診斷和治療,確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對本院收治的68例過敏性哮喘患者進行分組,旨在總結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過敏性哮喘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 38例,女性30例.年齡23~72(平均39.2±3.4)歲.病程1~13(平均 3.2±1.0)年.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過敏性哮喘的診斷標準,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胸悶、咳嗽、氣促、喘息等.按照患者入院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4例.在一般資料比較上,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針對患者并發癥以及臨床癥狀給予支持治療,選擇藥物酮替芬,劑量控制為1~3 mg/次,口服治療,2次/d.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特異性免疫治療,患者均給予皮試,并對皮試結果進行記錄,于患者三角肌位置給予皮內注射,結合皮試結果確定特異性免疫治療的初始濃度,初始為0.1 mL,之后依次增加,直至10 mL,每一個濃度標準持續治療 1個月,每周注射 2次,次月則將藥物濃度提高10倍,濃度達到1∶10且對患者治療1個月后,維持0.5 mL的藥量進行持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如下: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如咳嗽、喘息均消失,肺部無哮鳴音,1年內無發病情況,肺功能恢復正常,日常生活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如咳嗽、喘息有所改善,肺部存在部分哮鳴音,1年內偶爾出現復發,肺功能有所改善,一般日常活動不受影響.③無效:患者病情無明顯變化,或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率 =顯效率 +有效率.同時對兩組患者的最大峰流速值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涉及數據應用 SPSS14.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數據比較應用 χ2檢驗和 t檢驗,以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在總有效率比較上,實驗組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34)
2.2 兩組患者最大峰流速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最大峰流速值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以及6個月后,兩組患者最大峰流速值均明顯上升,治療前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和治療6個月,實驗組的最大峰流速值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R562.2+5
A
2095-6894(2015)03-034-02
2015-01-10;接受日期:2015-01-26
師新春.E-mail:shixingchun@yeah.net
表2 兩組患者最大峰流速值比較 (n=34,±s,L/min)
aP<0.05 vs治療前;cP<0.05 vs對照組.
組別 治療前 治療3個月 治療6個月實驗組 212.1±2.4 232.7±3.2ac261.4±3.4ac對照組 210.4±5.3 220.2±4.5a243.2±9.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