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高祝英,白玉霞,周 艷,王萌入,劉孔霞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品管圈在增強護理人員手衛生管理效果中的應用
張 燕,高祝英,白玉霞,周 艷,王萌入,劉孔霞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品管圈;手衛生;護理人員
在引起醫院感染的許多原因中,手是醫院感染傳播的重要媒介[1],而醫院90%的工作都需要醫務人員的手來完成。據報道,醫院感染的80%是不注意手衛生引起的。衛生部于2009年4月頒布了《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但目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仍然偏低,多數在50%以下[2]。我科于2014年6月至12月開展了以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護理人員的洗手執行率和合格率得到了顯著提高,現介紹如下。
我科QCC團隊共有15人,選出圈長1名(由護士長擔任),外請輔導員1名(由分部科室主任擔任),全體圈員開拓思路、集思廣益,設計了圈徽,圈徽的意義是當患者的健康衛士。從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維度進行評價。
2.1 計劃(Plan)
2.1.1 明確活動內容 通過QCC團隊討論分析,明確活動內容、活動日程以及人員分工,將品管圈的十大步驟(選定主題、擬訂活動計劃、現狀把握、目標設定、原因解析、對策擬訂、對策實施、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以圖示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
2.1.2 現狀把握 現狀把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掌握事實,了解問題的現狀、嚴重程度,為設定目標提供依據。首先要明確工作流程,我們參照的標準是2009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中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按《規范》我們要認真執行“兩前三后”和七步洗手法。依據檢查收集到的數據繪制柏拉圖,從柏拉圖中可以看出手衛生依從性差的主要的兩個時刻是接觸患者前及接觸周圍環境后,想要取得最佳的改進效果,就應當遵循“抓主要矛盾,抓重點,抓關鍵”的原則,選擇影響大的重要質量問題進行改進[3],所以選擇這兩個時刻的手衛生情況進行主要改進。
2.1.3 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50.9-(50.9×80.74%×65.6%)≈24.0。2.1.4原因解析 通過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關鍵所在,全體圈員開拓思路、集思廣益,找出主要因素,其中人員因素有:自我保護意識欠缺、工作繁忙沒時間、不會七步洗手法、慎獨精神欠缺、院內感染知識欠缺;物品因素有:洗手設施配備不合理、手消毒液配備不到位、洗手設施設備標識不明顯、洗手設施設備位置不合理;管理因素有:新護士未培訓、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對手衛生的督察不夠、領導沒有以身作則;其他因素有:未及時補充手衛生產品、護士存在戴手套可替代洗手的認知、無督察反饋機制。
2.1.5 對策擬訂 我們根據前一步驟選出的主要因素擬訂了對策,派專人負責七步洗手法的培訓、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對洗手物品的準備和督察等。
2.2 對策實施階段(Do)
一是對科室護士定期進行手衛生培訓,提高護士手衛生意識;二是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組,宣講院內感染知識并進行手衛生質量考核;三是將七步洗手法圖片張貼在醒目位置,引起足夠重視;四是配備充足的洗手用物,如洗手液、手消毒液、一次性擦手紙巾等;五是工作繁忙時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減小工作強度,保證手衛生工作的落實。應用PDCA循環對對策實施過程加以記錄。
2.3 效果確認(Check)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護理人員在實施品管圈后的實際洗手率、正確洗手率較實施前有提升(P<0.01),見表1。

表1 實施品管圈前后護理人員實際洗手情況和正確洗手情況比較[n(%),次]
效果確認的表現形式有兩種:有形成果和無形成果。我們取得的有形成果是手衛生依從性由50.9%上升到82.9%,洗手的合格率由36.9%提升至76.5%。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目標設定值 -改善前數據)]×100%=[(82.9-50.9)/(24.0-50.9)]×100%=-119%(改善前的數據大于目標設定值,可出現分母是負數的現象,但不影響最后結果,即可將本研究的目標達成率看做119%)。進步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改善前數據]×100%=62.9%。取得的無形成果見表2。

表2 取得的無形成果(分)
2.4 處理(Action)
為使對策效果能長期穩定地維持,就必須對取得的有效成果的改善措施進行標準化[3],如果已有標準,由于實施不力,那就加大實施力度;沒有標準的,需要制訂標準;標準不合理的,就著手修訂。將經過實踐證明能提高手衛生依從性的措施制訂成標準化流程(見圖1)。
手衛生是預防院內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國家有明確的規范。手衛生能極大地減少院內感染并降低感染的危險性[4],良好的手衛生習慣是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最簡便、最經濟的方法之一。應用品管圈管理理論和方法,對重點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后,護理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有明顯提高(P<0.01)。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參與、高度重視和長期不懈的努力。

圖1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標準化流程
[1]韓黎,朱士俊,郭燕紅,等.中國醫務人員執行手衛生的現狀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140-142.
[2]李六億.我國手衛生的現狀、問題與改進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19.
[3]張幸國,王臨潤,劉勇.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4]楊曉君.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9):1847-1848.
R193
B
1671-1246(2015)14-0157-02